在世界杯上,面对巴西、土耳其这样的队伍,中国队的进攻将更多依靠偷袭。中乌、中埃连续两场热身赛,米卢的偷袭方案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只是曲波、杨晨等人未能把握好机会。可以说,现在的米卢“偷袭方案”只缺最后一击。不过对此,米卢并不着急,因为他手中还有一张偷袭的王牌,那就是一直雪藏的郝海东。
从中乌之战到中埃之战,锋线组合从杨宿到杨曲,都是经过米卢精心设计的。正如金 志扬教练分析的那样:“世界杯不是十强赛,以中国队的实力不可能与对手打对攻,所以进攻对手必须改变。”十强赛上,“牺牲前锋”是米卢的基本手段,即在比赛中强调前锋拿球后走边路,而让祁宏等人从后排插上充当“影子前锋”。正是这一战术要求,使得祁宏成为十强赛中国队进球最多的球员,相比之下,杨晨一球未进、郝海东只是利用任意球攻入了一球。
但到了世界杯赛场,对手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队不可能与对手展开对攻;另一方面,中国队在十强赛中的录像不可能不被对手反复研究,比如像哥斯达黎加队今年以来的一系列热身赛中就已经有意识地加强了两个边路的防守,这显然是针对中国队而来的。米卢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教练,当然要寻求新的破门手段,事实上在最近的四场热身赛中,米卢已对进攻战术做了不小的手术。例如,原先对杨晨的要求只是往边路走,但现在杨晨在比赛中更多地是往中路和肋部走,这无疑使得杨晨本人的进球机会也加大了。与杨晨共同扮演偷袭主角的,当然是另外两匹快马曲波和郝海东。
而谁为偷袭者提供炮弹呢?第一个当然就是以前的影子杀手祁宏,他现在已把注意力转移到了防守和进攻的组织上,在他出场的几场比赛中,除了积极的防守之外,他的直塞球具备了相当的威胁,特别是在与乌拉圭队的比赛中,他的几次传球都可以说是致命的。
中场之外,后卫也会伺机发难。在与乌拉圭队和埃因霍温队的比赛中,后防线上的孙继海、张恩华、李伟峰和杨璞,几乎都有过后场拿球之后直接与前锋对话的情况,这也是几名后卫队员执行赛前教练员部署的结果。事实上在这两场比赛的赛前准备会上,米卢确实曾明确提出:在适当的时候,后卫可以采用长传、大范围斜传转移的传球的手段,为前锋制造偷袭的机会。而这一点在十强赛期间是坚决不允许的!
目前米卢已经试用了锋线上的三种组合,相对而言,杨曲组合是最能体现米卢的偷袭意图的。在与埃因霍温队一仗中,杨晨和曲波虽然没有进球,但效果还是不错的,只是最后一击的问题没有解决好而已。但是,宿茂臻对米卢来说仍然是一枚不可缺少的棋子,毕竟对付实力不是很强,而且后卫身高一般的哥斯达黎加队,宿的高空优势是可以利用的。
而最有威胁的郝海东,则是米卢铁心打造的“半场英雄”。(马德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