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记者幽默地问米卢:“你快乐吗?”米卢本是一个幽默的人,对这种问题,他向来愿意回答。他笑盈盈地说:“我很快乐。这里天气很好,各种条件也很好,距离与马尔代夫的比赛只有7天了,我当然很快乐。”
米卢喜欢笑,“但是,我不能笑得太多,因为我害怕你们说我是不严肃的人。”米卢补充说。在旁观者眼里,米卢此时没有更多笑的理由:球员伤兵满营,连正常的训练也不能 进行,他笑什么?或许正是这样的责难太多,一贯笑脸相迎的米卢在15日终于变脸,面对记者们的“围剿”,他说出了一系列的“NO”。他生气了。
休息一天半后,国家队在15日重新恢复训练。训练结束后,米卢接受了记者的集体采访。刚开始,米卢还热心作答,甚至回答问题时,还做着鬼脸,但气氛很快就不对了。
有记者问:“一般而言,在比赛前,应有一个大训练量的过程。但我觉得,这段时间国家队的训练量不大,这是为什么?”
米卢反问:“你怎么看出我们的训练量不大?你说的量指什么?”
记者回答:“是训练的强度不大。”
米卢对这样的定性很不满意,他说:“我尊重每个人的意见。”便再下文。
另一位记者的问题更让米卢不快。他问:“我今天在训练时碰到杜威,他说,很想参加训练,但因为有伤而无法上场。对这种因伤无法上场的球员,你为什么还召他来?这对他的信心岂不是个打击。”
米卢皱着眉头,问记者:“像杜威这样很快要参加阿根廷世青赛决赛的球员,你认为是让他呆在家里好,还是让他在这里跟我们训练好?”
记者回答:“我觉得,他在这里的训练和他在家里(上海)的训练差不多。”
米卢听完再问:“你认为是让他在这里和他的教练(沈祥福)在一起好,还是在上海好?”
这位记者仍然回答:“我觉得差不多。”
米卢对这样的回答显然感到非常失望而且生气,他说:“我不多说了,对你的答复就是这样,对这个问题我不会再回答。”
让米卢不高兴的对话继续着。有记者问:“你一直强调,海外球员将会归队,你怎能保证他们没伤,回来就能上?”
米卢的耐心已差不多了:“我没说他们不会受伤,我不能保证他们能健康回来,我们只是能保证他们的状态。”
记者追问:“你如何能保证他们的状态,他们根本就没有回来?你通过什么途径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你能保证这个途径是畅通无误的吗?”
米卢已经很不耐烦了:“如何沟通是中国足协的事,我只知道,他们18日全部归队。我希望他们能准时。”
最后一个问题同样让米卢难受。一位记者问:“你在尼日利亚时曾有大比分的失利以及伤兵满营的情况(尼日利亚是米卢成名后的惟一败笔),这种情况现在是不是同样存在?”
米卢说:“在尼日利亚的情况和现在不同,我只是一个足球教练,每种情况都不一样。尼日利亚的事情不应该在这里讨论。”
新闻官董华见气氛不对,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米卢绷着脸,立刻起身快步离去,而以往的情况通常是米卢还要和熟识的记者寒喧几句再走。
米卢以前的形象一直很好,对于记者的提问,总是尽量满足,细细作答。但这次来了昆明后,米卢有些烦。在11日训练和新闻发布会两次迟到后,记者向他质问这个问题,他就有些不高兴。12日,有记者再次将这个问题提出来,米卢已经不再心平气和。15日米卢与记者们的交锋达到极致,米卢的愤怒或许只是他不被信任而产生失望的一种延续而已。黄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