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头义务赴重庆指导球员 曾一手培养鲨鱼替补

2013年05月07日02:21  重庆时报

  记者 李文武 摄影 李一鸣

  “嘿,姑娘,运球要走V字形”、“你不能挡在她的左边阻止她上篮”、“干得好,姑娘们”……

  第12届辽宁全运会女篮预赛才刚刚结束,市体育局已经将目光放在了四年后的天津全运会上。在大学城的重庆运动技术学校的篮球场内,每天上午和下午都有一个低沉的声音在场内回荡,一个名叫卡林格的65岁美国老头,在这里指挥着重庆女篮少年队——这是一支为四年后的全运会打造的队伍。

  这位已经执教42年的美国人,全名叫容·卡林格,是一位地道的美国教练,曾担任过澳大利亚国家队的技术指导,如今却来到重庆指导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更为关键的是,他没有任何头衔,也不领任何工资,纯粹是出于个人爱好,用他的话说,“我是来享受篮球的”。

  义务来重庆指导小球员

  “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近两年,随着市体育局对篮球的重视,重庆成立了女篮、青年女篮、少年女篮和青年男篮,这些队伍一大任务就是为全运会服务。如何提高球员的技术水平,特别是被寄予厚望的1999年出生的年龄段的少年女篮,一直是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亚光最为操心的事情。

  去年,市局通过种种关系,联系到了已经退休的卡林格,当时卡林格已经退休,生活在犹他州。“为什么不来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已经65岁了,还有机会把一生所学教给孩子们,我觉得这非常棒。”于是,卡林格与妻子商量,开始的时候妻子还不同意,“我告诉她,中国是多么漂亮,中国的文化多么棒!”卡林格最终说服了妻子,千里迢迢从遥远的犹他州来到了美丽的山城。“一方面,我可以帮助这些孩子,另一方面,我需要体验不同的生活。”

  去年下半年,卡林格首次来到了重庆,那时,球队大部分的训练都在两路口的露天坝子上,条件相当艰苦,即便是如此,除了吃住行以及差旅费用,卡林格不领任何工资,来指导完全是义务的,“这不重要,我不缺钱”,卡林格对此毫不介意,如今,球队搬到了大学城新修的训练馆,自己也住进了套房公寓——虽然只有40平米,“他们做了很多努力,现在训练条件更好了,这非常棒。”

  曾培养出NBA总冠军球员

  “他是我的骄傲!”

  当记者来到卡林格的公寓的时候,他还在网上看着成都的简介,他准备周末去成都看看,此前,他已经去了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虽然来中国的时间不长,但卡林格对中国各地的篮球水平还是有所了解,这让他更能融入中国篮球。

  说起他的履历,并不像很多外籍教练那样光鲜,但他也曾培养出NBA总冠军球员,1996年的首轮第29位新秀,特拉维斯·奈特,就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奈特曾经跟随湖人队在2000年获得了NBA的总冠军,当时奈特是奥尼尔的替补。

  高中教练在美国篮球氛围中是最受人尊敬的教练,在高中30年的执教过程中,卡林格作为数百万高中教练中的一位,培养出这么一个NBA总冠军球员,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他是我在犹他州的Alta高中执教时培养的球员,他是我的骄傲!”

  当然,卡林格还有让他骄傲的执教经历,乔·约翰逊、辛里奇、科里森……这些如今活跃在NBA季后赛中的球员,他都曾执教过。“那是在美国国青队,这些队员是当时美国最好的大学球员,我当时是他们的教练。”

  与孩子们建立了很好的关系

  “重庆的孩子很好,很听话”

  来到重庆执教之后,卡林格与孩子们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她们很有礼貌,她们更会感恩。”卡林格的旅游签证有效期是三个月,因此,他每一次来到重庆只会待三个月,今年3月,他第二次来到了重庆。尽管待在重庆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半年,但他依旧感慨良多,“重庆的孩子很好,很听话,你告诉她们怎么做动作,她们很快就会给你回报。”

  队里有一位孩子家里生活条件很不好,卡林格还主动两次给她些生活费,并为她买了两双耐克的鞋子。“她们都很喜欢我,我感到很开心。”

  执教中国与美国两国的年轻球员,卡林格对于中美之间的差别有自己的理解。就从球员所食用的食物这一项,卡林格认为,中国孩子吃得更健康。“中国的食物更健康一些,比美国食物健康,因为这里有更多的蔬菜。”卡林格比较后说,“美国小孩吃的都是油炸的食品,那个太不健康了。”

  “美国孩子一年打的比赛,

  可能比中国孩子一生都多”

  卡林格与中国篮球的接触早在1980年就开始了,当时,他是澳大利亚国家队的技术指导,“1980年,中国国家队访问澳大利亚,中国队甚至没有赞助,球衣一片空白。”

  对于中美篮球的差距,卡林格认为青少年中更明显。“美国青少年打篮球更为投入,甚至在街上都要打篮球。这里的孩子也在玩,但没有一个机构引导他们。”青少年的培养,很显然,卡林格有很大发言权,“中国球员都是教练去学校看苗子,觉得不错,就拉过来训练。而在美国每周都有正规的比赛,小学的比赛有联盟,初中又有联盟,高中又有新联盟。”

  实际上,卡林格带领的这支球队参加比赛的机会很少,原来在大田湾的时候,还能够与学校初中的校队打一下比赛,而来到大学城之后,就只能训练。“这里17岁的小孩才打了二三十场比赛,美国的孩子每年都打上百场比赛。一旦美国的孩子到了十七八岁,就打了五六百场比赛。他们对气氛、裁判什么的适应更强,到后来,他们水平更好,经验更多,差距就更大。”

  其实在卡林格看来,中国青少年与美国的最大差距是在比赛经验上,好队员都是打出来的,光训练可不行。“一个美国孩子一年的正规比赛,有可能抵得上这里的孩子一生的比赛场次。”

  卡林格坦言,他喜欢中国的文化,“中国人很友好,很诚实,我去过很多地方,去过很多城市,他们很愿意帮忙。”他如今的梦想是,“我不想去当CBA的教练或者怎么样,我享受这里的时间,希望球队变得更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