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在即探访北京女篮 主帅:执教八年来最困难时刻

2013年02月06日01:35  北京晨报

  全运在即探访北京女篮主帅:执教八年来最困难时刻

  2010年,北京青年女篮(白衣)参加全国青年篮球比赛。(资料图)全运在即探访北京女篮主帅:执教八年来最困难时刻

  篮球要从娃娃抓起。

  去年,北京女篮历史性地获得WCBA总冠军,本赛季,她们同样闯进了四强。但作为北京女篮青年队的教练,何军的烦恼却一点也没有减少。在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她坦言:“打球的孩子太少了,现在是我执教八年来最困难的时刻。”

  参加全运会 差点没凑齐人

  全运会青年组预赛开赛在即,可北京女篮青年队依旧没有凑齐参赛人员,这可愁坏了主教练何军。“马上就要去成都体测了,我们这人还没凑够。”

  考虑再三,她从年纪更小的女篮三队调来几个队员,总算凑够了一支十五人队伍。“这只队里只有4个95年的,甚至还有99年的,你说怎么和别人打?”说到这里,何军十分无奈,“我们真是没人可打。”也许,这只是一次比赛,但对于北京女篮来说,后备人才的缺乏才是最困难的问题。

  “25个人,这就是北京女篮全部的后备力量。”据何军介绍,在她执教的女篮青年队有15人,更小的女篮三队10人。“现在可以说是每况愈下,这些人都是咬着牙留下来的。”尽管每年首钢俱乐部都会举行篮球训练营,但是女孩子总是寥寥无几,“一个70多人的训练营,女孩子也就两三个,根本选不出来。”

  在全国女篮人数都在减少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情况并不稀奇,但是对北京女篮来说,情况却格外艰难。“其他项目可以从各个体校选材,但是现在北京体校根本没有女篮的项目。”何军说。由于北京各大体校取消女篮项目,所以她们并无“定向”的选材途径,“北京本来就人少,现在传统体校也没我们的项目,孩子们也就是在学校打篮球,没人走专业的道路,所以根本招不到人”。

  项目很清苦 没钱买好苗子

  有时候,为了招到新人,何军不得不全国跑,“有时候正训练呢,听说哪里有好苗子就要去招生。”不过,招生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孩子过来看看,就走了,根本不会留下。”她说。

  显然,这与女篮项目资金匮乏有关。“这可以说是一个清苦的项目,特别是青年队,我不能承诺给孩子什么。”对于自己的待遇,何军没有任何怨言,她希望的是有更多的资金招收队员,“很多孩子的父母也在选择,他们送孩子去收入更高的地方。”在女篮队员收入普遍不高的“大气候”下,青年队队员的收入可想而知,因此更多孩子的父母选择让孩子去上学,或者练习收入更高的项目,“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没有买小队员的钱”。

  除了呼吁增加女篮的投入,制度的保障也必不可少。由于女子篮球的特殊性,大多数家长都不同意孩子走专业的道路。“去年,我看上了一个清华附中的孩子,都快两米了,但是怎么说都不来。”为此,何军惋惜了很久,但她理解孩子的选择:“大家觉得这条路很辛苦,还会担心以后生计的问题。”

  不过,何军没有放弃。在她看来,最完美的状态就是孩子们能一边上学,一边打职业联赛。“我们做不到像美国那样,但是我希望的是北京可以建立几所篮球学校,孩子们有条件的就打篮球,我们能招到更多的人。没条件还可以继续上学,解决前途的问题。”

  一年俩比赛 球员越来越少

  对于何军来说,三十多年的时光都与篮球有关,从一名出色的女篮国手到基层教练,她熟悉这个领域的每个细节,“这是一个综合的项目,需要队员的能力和体力都很强,但最重要的是有一颗热爱篮球的心。”因此,她十分害怕北京女篮不能度过这样的低谷。

  “如果对女篮有更多的投入和重视,成绩收效甚至比男篮快。”除了呼吁开办篮球学校,何军希望青年队有更多的比赛可以打:“俱乐部能够保证我们日常的训练和比赛出差的费用,但是比赛真得太少了。”据介绍,每年女篮青年队只有两个比赛可以打,分别是俱乐部联赛[微博]和青年锦标赛。

  “没有比赛可打,人员必然减少得厉害。”何军告诉记者,在曾经的全运会上,大概会有近20支队伍,现在也就16支左右,“缩水”十分严重,“没有专业比赛的锻炼,队伍如何能够壮大呢”。

  与此同时,队员们实战能力也在下降,在北京女篮,目前青年队基本没有可以输送的人才,“水平都不够,但是超龄了那边没人,只能送上去。”何军对此很有“危机感”,她说:“很怕女篮就这样自生自灭。”

  ■好榜样

  苏沪辽 全都有一套

  体校全面输送训练兼顾学业

  女篮的强大,离不开对青少年球员的培养。尽管世界范围内,女子篮球的发展落后于男篮,但西方很多国家的女篮青少年发展状况都值得我们借鉴。

  据一位教练介绍,澳大利亚篮协拥有一个篮球青少年发展的十年计划,这个十年计划旨在从篮球普及开始,增加篮球人口,进而实现突破。在十年计划的指导下,有众多篮球训练营,进而发展到如今的7个青少年联赛,分别是:每年7月初在西澳州举行的U18男女篮锦标赛,7月中旬在堪培拉举行的U16男女篮锦标赛,10月初在南澳州举行的U14男女篮锦标赛以及12月初在新南威尔士州举行的国家青年篮球锦标赛。

  相比于国外,国内女篮的形势普遍处于“衰退”状态,不过,依然有成功的发展模式,据该教练介绍,辽宁女篮和江苏女篮就是全国女篮后备力量充足的地区。以江苏为例,由于省下面有多个市级体校,可供选择的人才很多,“苏州当地有三个年龄段的女篮队伍,一个队伍十几个人,根本不用担心选不出人。”除了数量充足,由于从小就在专业体校练习,队员们的实战能力也不错,“相对于其他队伍,她们队员的能力很强。”

  除了辽宁和江苏外,上海女篮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该教练告诉记者,上海有专门的篮球学校向专业队输送女篮人才,从小学就有队伍,从小培养效果很好,同时,“上海队的大部分都是本土队员,这样对提高队伍成绩很有帮助。”

  ■记者手记

  现状虽窘 希望犹在

  当记者来到北京女篮青年队的训练馆时,十五个女孩正如火如荼地训练着。这是北京女篮全运会青年队集结的第一天,队员们身着白色的球衣,远看十分整齐,不过,细看却发现队员们的衣服并不是一样的白色,还有重号的情况。

  “好多件衣服都是以前队员穿过的,我留下拿给她们穿,都是白色的就行了。”主教练何军揭开了记者的疑惑,在她看来,在“家”训练不用穿得那么整齐,“哪有钱买一样的训练服啊,我们出去比赛穿得整齐点就好了。”与所有女篮青年队一样,他们的条件堪称“窘迫”。“其实北京队还算好的,出差比赛都可以去,很多队伍看比赛地点远了都不能去。”何军说。

  虽然衣服稍显花哨,但队员们练得还是很起劲。但是谈到未来,姑娘们都显得有些迷茫,“希望能打出好成绩吧。”何军告诉记者,无论是一队还是青年队,大家都练得很辛苦:“基本一年都没有假期,就是赛季结束之后能休息几天,一年不超过十天。”

  尽管北京女篮去年夺了冠,但依然没有刺激更多的女孩打篮球,“我们的招生和资金还是一样的困难。”正如何军所说:“在北京女篮最低谷的时期,真的需要更多的重视和投入。”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李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