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姚明专访:球场上的事我已做完 花钱比筹钱更难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2月30日16:18  外滩画报微博

  上海丽思卡尔顿酒店总统套房,下午4点,夕阳西斜。

  一个巨大的身影站在落地窗前,“你来看呀,从这里能看到对面东方明珠里的人!”姚明像发现新大陆似地突然惊呼起来,执拗地要站在客厅另一端的经纪人章明基立刻过去看一看。

  与多年的伙伴相处时,姚明显露出在镁光灯下少有的顽童般的调皮。尽管谁都可以预料,一个小时以后,在同一家酒店的另一个房间里,再次回到公众世界里的姚明仍将是人们熟悉的那个成功、成熟、幽默风趣的青年领袖。

  11月28日,“特殊奥林匹克2011年融合慈善筹款晚宴”在上海举行。作为特奥全球形象大使的姚明以东道主的身份参加晚宴,并且为品牌定制外套、菲拉格慕特制的姚明专属鞋楦以及全球首瓶姚明葡萄酒助拍,帮助晚宴筹得资金289.9万元用作中国特奥运动推广。

  慈善晚宴当天下午,作为“特奥全球形象大使”的姚明接受《外滩画报》独家专访。

  事实上,这已经是过去一个月里我第二次对他进行专访。前一次是在品牌活动后台空间狭小的VIP室里,那场短暂交谈简直堪称是一场灾难。当被问及同样作为明星运动员的儿子,是否也会担心将来女儿因为名人老爸而备受围观时,他一边眯着眼睛笑,一边不依不饶地反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小时候不受关注,压力不大呢?你如何确定我同样作为篮球运动员的父母名气没有现在的我大呢?”

  当我怀着有点忐忑的心情再次面对这个2米26的大个子时,原本预计会有点难熬的谈话最后竟然有点欲罢不能。不知是否与后来长达9年的NBA(微博)生涯有关,这个说自己同样从小受“体制内”教育、过封闭的运动员生活的“前篮球运动员”,与我之前接触的许多“体制内”运动员不同,他可以与你聊任何话题,从慈善到球队管理、人生观、中美文化差异、上海的城市特色甚至是他所喜欢的“老克勒”式的穿着打扮。

  另一方面,作为或许是当今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中国运动员,“江湖传说中最难约的采访对象”,他在谈话中表现出令人吃惊的坦率。当谈起作为特奥大使的职责时,他坦陈自己的确有许多机会与特奥运动员交流,却至今没什么机会深入了解这些智障儿童的家庭;而当谈起他自己的姚基金时,他坦言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还有不足,很多时候是只好扮演“出钱人”的角色,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之前几年需专心打球,“太忙的时候就会有些疏忽”;或者在谈到CBA(微博)的时候自我解嘲般地说:“我最好还是拿别人的例子来说说,像我们自己这种已经连输三场的球队(截至11月28日——编注),基本上应该没什么人爱听我们的例子吧。”

  在我看来,姚明是我过去几年人物专访中遇到过最难缠,不过也是最有趣的谈话对象之一。他还是喜欢在给出一个答案前先反问你一个问题,但似乎并不介意你挑战他的观点。如果某个话题引起他的高度兴趣,他便会眼睛发亮,滔滔不绝起来,讲到兴奋之处还会无意识地转动左手无名指上的结婚戒指。于是,一个小问题被引申出数个话题,原本应当严格按照时间表和采访提纲进行的采访变成了一场无轨电车般的闲聊。直到忍无可忍的编辑再三敲门要求停止文字采访进入摄影阶段,这番漫谈才算告一段落。

  “下次找个机会,我们可以继续聊下去。”他从沙发上站起,步履轻松地走向摄影师。

  此次此刻,我想姚明自己应该不会刻意去计算,其实11月28日那天距离他今年夏末的那场叫做“明谢”的退役新闻发布会过去了整整130天。

  在过去的4个多月时间里,他并不像人们之前预料的,会好好休息充电,过一段逍遥的日子,反而是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大众面前——体验空客A380的首航,客串男篮世锦赛嘉宾解说员,在IT届大会上发表演讲,在商业活动上分享奶爸经验,参加各种关注青少年有关的慈善活动。他的每一次出现依然会引来媒体全程报道,就连上大学这样原本私人的事情也要以特别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来向大家交代个清清楚楚。

  “如果没有人认识我,我想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买个甜筒冰淇凌,带着老婆和女儿到上海大街上去好好逛逛。”今年9月,姚明退役后接受美国记者格拉汉姆。本辛格的专访时曾这样感慨说。

  “那你认为你什么时候才能等到那一天?”我问坐在对面沙发,依然穿白衬衫、黑西服,身形却开始略略发福的姚明。

  “估计得到上海人平均身高都超过2米以上的时候吧。”他顿了一下,然后迅速以特有的姚式幽默回答道。 

  也许正如他自己描述的那样,这个1980年秋天出生在全中国最杰出篮球运动员家庭的孩子,注定从小就是要生活在众人的关注和期盼中的。现在,即便是作为“篮球运动员”的篇章已经翻过,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曾经NBA最成功的中国球员,依然将会以各种方式被人关注和讨论。

  而他应该会继续以这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应对吧。

  B=《外滩画报》

  Y=姚明

  “physical education与sports是不同的概念”

  B:你从2005年开始与特奥合作,至今也有6年了。不知道与这些特殊孩子相处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Y:他们让我想到一句广告词——具体是什么品牌广告咱们就不说了,大概的意思就是“为了生活中的小惊喜而欢呼”,你知道我讲的哪个广告吧?他们就是给我一种这样的感觉,常常会为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而惊喜,非常非常容易高兴,容易满足。可能有些人感觉这个满足是一种自满,但我的感觉就是,他们是一种天真,而且这种天真不仅仅体现在孩子身上,也包括他们的家长。

  B:这次你是作为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全球大使的身份接受我们采访。我们也看到以往的特奥会设置的一些比赛,好像和一般竞技体育运动还是不太一样的。你之前也是体育运动员,我们都知道其实竞技体育讲究的是夺得最后的胜利,拿到金牌,当冠军。在这方面似乎特奥的项目与你们不同?

  Y:我们中国人有时候翻译上会有一些小问题,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英文叫做the Special Olympics,直接翻译就变成我们现在知道的中文名字。但实际上从翻译延伸来看,我们的理解上是有一点问题的。

  其实在国外所谓的体育运动除了中国人熟悉的竞技体育,Sports,就是你所谓的要争输赢的,此外还有一个概念叫做physical education,是指通过组织各类体育活动的方式来起到教育、鼓励和激发参与者潜能的作用。

  其实physical education与sports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中国大家把它们混淆了。更可怕的是,我们常常用sports去取代physical education,这是偷换了概念,使得大众有所误解认为physical education也是一种竞技,但它其实并不是。

  B:可能是我们对于体育的观念还是比较“功利”,在大家的传统观念里,体育总是要以胜负来论英雄的,所以主观上就淡化了对于physical education的理解。许多中国人其实还是认为参加比赛就一定要分出胜负,赢就好,输就不好,忽视了参与体育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

  Y:最近是不是有部电影叫做《铁甲钢拳》,挺热门的,不知道你看过没有。在电影结局之前,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猜到结果是(主角)输了一分。我不敢说我非常理解美国文化,但是其实在最后结局出来前我就知道,恩,主角要输掉了。因为那个时候胜负已经不重要了,参与以及参与的过程中你是否全心投入并做得最好才是体育运动的本质,这是美国人的思维。

  我感觉其实在竞技体育上,像我参与的篮球或其他项目,一定是要肩负成绩的压力,因为的确是有竞技的成份在里面,这个可以理解。但是我还是想提议大家试着以另外的角度来看像特奥这样的活动,它其实是以体育的方式来完成教育的结果,可以这么说吗?

  B:那么从某种角度来看,你是否也挺羡慕特奥运动员,因为他们完全没有一定要赢的压力,才可以全情去享受比赛的过程?但可能作为竞技体育的运动员,尤其是到了你这个级别,压力都很大。好比在夏天田径世锦赛前我们采访刘翔,大家都觉得他肯定压力也蛮大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分享到:
   最专业最火爆 随时随地看NBA 上手机新浪网:nba.sina.cn
[NBA彩票] [专题:湖人让掘金6.5] [投注:尼克斯浅盘] [新用户买彩票充20送20]

相关专题:NBA专题

更多关于 洛瑞 火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