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易建联伤势痊愈王者归来 他恢复自信一切变得简单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3月01日09:49  新浪体育
易建联伤势痊愈王者归来他恢复自信一切变得简单
(点击观看组图)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3月1日消息,篮网主场85-89遗憾输给奇才再次错过连胜机会,易建联出场40分钟拿下20分19板,17投7中的阿联在最后时刻成为篮网第一主攻点,他凭借何绝技谋得了主帅如此信任?

  头三节,易建联14投7中,一共拿下16分11板,一扫近来低迷的状态,阿联今天最大的变化就是自信,而这份自信源于他在体能上的恢复。首节一上来,阿联就两次依靠突破敲开奇才的防线,并先后造两次2+1得手,如此打三分的效率让人想起太空易此前伤愈复出头4场拿下22.5分的比赛,外线精准内线强悍突破也不含糊,腰伤好利索的阿联似乎王者归来!

  正如此前奇奇-范德维奇所言,中国春节期间阿联确实遭遇体能瓶颈,也因腰伤大大的影响了比赛状态,但今天一战可以看出,阿联已经走出了体能的低潮期,正找回往日的勇猛。开场2分12秒,阿联就在接到德文-哈里斯传球后,持球强突安德雷-布莱切,不仅将球打进,还造了对手犯规打三分成功。其实阿联本赛季最大的进步,不仅是身体对抗上简单的进步,而在于不惧对抗后,更善于突破了。对于阿联这样依赖跳投的球员,“突破”便是他们突破进攻瓶颈的关键。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持球突破”虽然是突破瓶颈的关键,但不代表阿联必须将“突破”发展成主业,正如他不会因为增加了体重加强了内线进攻,就必须去充当内线得分手,依靠突破撕开对手防线的任务还是得交给哈里斯去做。但对于易建联来说,突破是一项改善自己得分手段的途径,以此让他突出的投篮能力更为随心所欲。

  易建联是一个和德克-诺维茨基一样的内线跳投手,一个用中投解决得分任务的球员,这本身并无任何问题,其实对于阿联这种类型的球员,这非常好的角色定位。当内线已经有布鲁克-洛佩斯这样的潜在超级中锋后,易建联并不必承担太多的进攻压力。当自己的内线对手屡屡可以吸引对手包夹时,阿联就很容易被漏出来,此时他稳定的跳投就发挥了作用。

  只是阿联最近屡屡N投1中的表现,让所有人对其在进攻端的贡献打上了问号。实际上,人们的失望只是建立在与其复出时的完美表现的比较上的。其实再好的射手,都会有手冷的时候,而这些射手的任务就是保持手感,能够将队友制造的空位球投进。对于阿联来说,他能做的不仅如此,他是洛佩斯将来破包夹的关键。

  阿联能投篮是NBA所有球探的共识,范德维奇也颇为看重阿联在投篮上的前景,上赛季起就不止一次的为他开小灶。对于阿联来说,他大可以将投篮作为自己的主业,就像今天做的一样,小哈突破分球,阿联无论在哪个位置都能稳稳投中,最终以此博取队友的信任,得到更多的进攻机会。

  但阿联也该在这段低迷期里学到经验教训,他不能指望命中率永远是惊人的5成,不可能每场球都像他复出的第一场球那样,可以在三分线外6投4中,全场12投7中。所以他需要学会突破,就像今天一样,在必要的时候,用突破来打开局面,这样可以扯动对手的防线,也可以让主防自己的对手在防守端不至于只防投不防突。一个球员在进攻手段上的丰富程度,决定了其进攻效率。所以,本场当阿联不再受体能和伤病的限制,当恢复了自信,当他重新拾起突破的功夫,进攻端的一切都变得简单。

  其实,阿联还有一项秘密武器是奇才可以倚仗的,一项足以比肩中国前辈姚明的武器,那就是罚球。虽然数据上来说,阿联本赛季79.3%的罚球命中率并不高,但考虑到他是篮网3位场均罚球在4次以上的球员之一(阿联从上赛季场均2次提升至这个赛季的4次),而他第一个赛季的罚球命中率高达84.1%。未来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强信心,稳定罚球,我们相信他在罚球线上将更有作为。

  就像今天与奇才的比赛到了最后,奇才一旦罚球就会送篮网的球员上罚球线,此时篮网选择了让阿联持球单打,美国YES电视台的主持人如是说:“这场比赛到了最后,成了易建联和布莱切两人单挑。”这里并不是想夸阿联有高出小哈和洛佩斯的单打能力,但我们也不需要妄自菲薄,阿联在打出稳定的得分表现后,得益于其在罚球线上的稳定表现,让范德维奇选择了信任阿联。

  一切源于自信,恢复健康的阿联找回了突破,发现了自己的秘密武器。虽然比赛最后4分钟,获得6次罚球机会的阿联还是罚丢了2球,但关键时刻获得主攻权,这就是进步,相信他在进攻端会有更多的作用。

  (阿姆罗)

   最专业最火爆 随时随地看NBA 上手机新浪网:nba.sina.cn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NBA专题

更多关于 易建联 篮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