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教练打骂竟是家常便饭 老尼尔森曾激怒名哨被扔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19日22:12 体育天地-MVP | |||||||||
《体育天地·MVP》供稿 NBA教练一多半是球员出身。打球可不是请客吃饭,彪形大汉,二百多斤的肉身撞来擦去,火气一足,垃圾话就顺口出来。NBA不重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争的就是个输赢,很多球员经常穷形极相,张牙舞爪,打架并不鲜见。到老了一披西服改当教练,他们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这种粗暴的执教方式只要使用得巧妙和到位,往往能够取得出人意料的奇效。
骂人 只是家常便饭 球员出身的老尼尔森,1969年为凯尔特人队拿下王朝最后一冠,可谓居功至伟。在凯尔特人队大环境的影响下,老尼尔森自己也不是善茬。此后担任勇士、小牛各队教练,都是疾风暴雨的风格。诺维茨基刚到小牛时,老尼尔森格外关照,可是第一次上场比赛,刚犯点小错误,就听见背后老尼尔森炸雷似的一声怒吼,诺维茨基腿都吓软了。老尼尔森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夏天接手了上赛季麻烦不断的勇士队,手下是理查德森、戴维斯等一群刺头。结果打完第一场比赛,立刻开骂:“墨菲太可怕了……邓利维干嘛去了……戴维斯就是个纯负面典型……”一通乱骂后,勇士居然大有起色,先推倒上赛季西部冠军小牛,又把联盟最后一支不败的黄蜂给灭了。 老尼尔森对裁判也从不示弱,2003年“牛马大战”诺维茨基首节被吹3次犯规,老尼尔森忍无可忍,在暂停时欲与NBA“名哨”克劳福德理论,结果吃到两次技术犯规,被罚出场。克劳福德说:“老尼尔森走到中场附近,我让他管好球队,但他说‘不,我没那个打算。’因此我给了他一次技术犯规。然后我再次警告他‘管好你的球队’,但他说‘我就站在这里’,于是,我把他‘扔’了出去。” 铁腕 高压之下出人才 老尼尔森当年的老对手,马刺主教练波波维奇,也不是吃素的。大概是为了补足邓肯的沉默所欠缺的激情,一旦开口就要对所有人大声疾呼,骂起人来更是毫不留情。空军出身的波波维奇,对手下要求极其严厉,原来的帕克和吉诺比利经常犯错误,被波波维奇骂了三年后,果然骂出了不同凡响的后场双雄。2005年活塞和马刺总决赛时,吉诺比利头脑发热,在被防守的情况下还强行突破上篮,结果被波波维奇换下,马上数落了一顿。球场上,任何一个攻守小细节出了差错,波波维奇都无法忍受。 爵士队主教练斯隆,二十年如一日地扎根爵士,与盐湖城共存亡,可是对下属也从不客气。季前赛就开始大肆夸奖新来的平庸中锋阿劳约,却对队中王牌球星基里连科、德隆·威廉姆斯说:“这么没有斗志,还不如不上。”搞得他俩灰溜溜的。如此一骂的效果是,爵士现在6胜1负,排名联盟榜首。 全武行 不是没可能 刚刚过世的“红衣主教”奥尔巴赫算是NBA名头最大的教练了,但他老人家也不是善男信女。他绝对是垃圾话的鼻祖,甚至在1953年自己出版的著作中就将球场上讲垃圾话的方式和技巧单独列为一章加以陈述。用恶语不断地攻击对手、惹恼对方,这正是 “红衣主教”的执教策略之一。不光对对手如此,在当年建立凯尔特人王朝期间,他对手下的球员也总是批这骂那,把队里一众大腕整得服服帖帖。拉塞尔比赛前常紧张,因此爱呕吐。有场比赛前他没吐,被“红衣主教”一路追骂着去洗手间吐了才许回来。正是凭着这副大嗓门和暴脾气,“红衣主教”开创了NBA史上绝无仅有的凯尔特人王朝。 更牛的是,老爷子不光动嘴还动手,而且是在花甲之年。在凯尔特人队主场迎战76人队的一场比赛中,双方球员在场上动起手来,场边的奥尔巴赫身先士卒,扔了拐杖就上去了,1.75米高的老头愣是把76人队2.01米的教练康明翰姆一顿臭揍,将后者的西服都扯坏了。 除了“红衣主教”,1958年率领老鹰队虎口拔牙夺了凯尔特人一个冠军的阿列克斯·汉纳姆也不擅长苦口婆心地说教,更愿意靠“武力”来解决问题。1966年,汉纳姆到费城调教张伯伦所在的76人队,一上来他就急发训令,喝令之前几个赛季场均至少33分、单赛季场均最高50分的张伯伦减少出手次数,认真防守。张大帅那是一场得过100分的主儿,哪把汉纳姆放眼里。汉纳姆看张伯伦不从,捋袖子了:咱们体育馆外谈。吓得队里众人一拥而上解劝,张伯伦也给吓着了,低头做起团队球员来。这个赛季是他第一次失去得分王,而76人队取得了68胜的常规赛成绩,并在总决赛终结了凯尔特人的八连冠,可以想见汉纳姆的手腕之高。(连载一 未完待续) NBA素以纪律严明著称,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些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NBA背后也有一些“潜规则”。在此,我们总结了NBA那些令人费解的现象,这些精彩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NBA的“潜规则”。 挣高薪“背黑锅” 对于NBA中大部分战绩不上不下的球队来讲,想要摆脱困境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养一个高薪低能的球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因为他们可以把一切责任推到这名球员身上,利用媒体对他的关注来帮助球队进行解脱。 这样的高薪低能球员有很多,比如以前的坎普,以及现在的阿兰·休斯顿、温·贝克、杰伦·罗斯、拉弗伦茨等人,他们并未打出与身价相符的数据。但与前火箭队球员吉姆·杰克逊相比,他们还算得上“高能”。 1992年秋天,小牛队的阵营看上去非常豪华,特别是他们从俄亥俄州立大学以四号签选中的新秀吉姆·杰克逊,有些人甚至将他与1984年的乔丹相比。有了星光熠熠的杰克逊,舆论普遍认为,小牛队应该会比上赛季多赢15至20场。 1992-93赛季一开始,达拉斯团聚体育馆的气氛就明显不对。杰克逊和他的经纪人宁愿坐在看台上,也不愿意接受小牛队老板唐纳德·卡特给出的合同。劳资谈判旷日持久,费力劳神。小牛队迎来的结果只能是士气低落,屡战屡败。在前16场比赛中,小牛队仅仅赢了1场;在前32场比赛中,小牛队仅仅赢了2场;到了全明星周末,小牛队的战绩是4胜45负。常规赛结束小牛勉强获得11胜71负的战绩,险些就低于1973年76人队创造的最差战绩(9胜)。 直到1993年3月3日,吉姆·杰克逊才接受了小牛队六年总价值3000万美元的合同,参加了球队的最后28场常规赛。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不作为,让球队找到了为输球开脱的理由,打出了NBA历史第二差的战绩后,达拉斯媒体都将目标对准了吉姆·杰克逊,认为他是一个高薪低能的球员,因为在当时的小牛队中,新秀杰克逊的年薪排在队内的第三位,且与第一位的勒夫仅差20多万美元。此后,杰克逊在多支球队中游走,他的高薪低能更是被NBA所公认,并多次成为“替罪羊”。(连载四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不管你信不信——球队除了利用媒体让球迷指责高薪低能的球员外,在NBA的潜规则中,还可以利用媒体做更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