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辽篮孙英巧手点师妹:大赛气氛要适应 团队精神不可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7:56 沈阳晚报

  

男篮赛罢,女篮登场。男篮世锦赛余音尚未散尽,第15届女篮世锦赛将于今日在巴西揭幕。今天中国女篮将迎战强劲对手美国队,在大赛即将打响之际,记者找到了曾经驰骋在1994年的第12届女篮世锦赛上的辽宁籍选手孙英,当年中国女篮获得亚军,这也是中国女篮在世锦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孙英指导的经验之谈或许会给中国女篮年轻选手们出征大赛带来些启发。

  大赛气氛要适应

  说起参加世锦赛与国内联赛及热身赛的区别,孙英指导感触最深的就是世界大赛的气氛不同于一般赛事。她认为,如何尽快适应大赛气氛对于运动员来说最为重要。

  其实,适应大赛气氛,就是要提高心理素质,避免因紧张而影响技战术的正常发挥。孙英说:“参加这么大型的比赛,队员肯定会产生紧张的情绪,这就需要队员们去很好地处理这一问题。对于一些有经验的队员,参加大赛的兴奋并不一定是坏事儿,甚至还有利于在比赛中的发挥。不过,对于年轻队员,大赛就是一次考验。参加这样的大赛非常有利于年轻队员的成长,只要及时解决了心理问题,年轻队员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认识到心理素质重要性的

中国女篮在赴巴西前特意开设了心理学课程,聘请著名的运动心理学专家,为女篮姑娘们上课,希望提高队员们在大赛关键时刻的心理素质。

  团队精神不可缺

  除了技战术和心理素质,孙英指导认为,篮球是个集体项目,取得佳绩最关键的就是集体作战能力,不能只依靠球员的作用。这一点,孙英的观点与刚刚结束的

男篮世锦赛给我们的启示相吻合。

  孙英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1994年女篮世锦赛,当时中锋郑海霞还在队中,就是如此强大的中锋在队中,我们仍然始终强调要发挥每一个队员的作用。比赛时,教练的战术也非常明确,就是要打集体,多点开花,并不是单单靠郑海霞一个人来解决问题。当年,我们获得银牌,我认为与教练强调团队作用是分不开的。”

  男篮对女篮的发展方向有着指导作用,在刚刚结束的男篮世锦赛中,最惹人瞩目的两支球队西班牙队和希腊队正是凭借着团队篮球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而过分依靠诺维茨基的德国队则成为八强中的末尾球队。这届中国女篮有着苗立杰、隋菲菲、陈楠等一批优秀选手,但是,单凭哪一个人都不足以给对手致命的打击。孙英的经验和男篮的启示告诉中国女篮,她们需要的是集体的力量。

  进入前八没问题

  本届世锦赛,中国队被分在了有“死亡之组”之称的 C组,同组的对手有美国队、俄罗斯队和尼日利亚队。不过,孙英指导在分析了形势后认为,中国女篮进入前八名应该不成问题。

  根据赛程安排,小组循环赛后,每组的前3名再分成两组进行交叉复赛,产生的8强进行淘汰赛决出冠军。“因此,尽管中国队被分在了实力强劲的 C组,但是,中国女篮击败尼日利亚没有任何问题,进入前8名也并不困难。”在分析同组对手时,孙英指导认为,与美国和俄罗斯同组将对中国女篮随后的比赛有很大帮助,“美国和俄罗斯一个是雅典奥运会冠军,另一个是第三名,因此小组赛对中国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从长远目标来看,这一分组对中国女篮有很好的锻炼价值。美国女篮作风硬朗、身体条件出色,她们世界第一的位置很难有球队撼动;俄罗斯队打法细腻,队员十分灵活,这一点与中国队有相似之处;相对于美国和俄罗斯,尼日利亚队是一支‘神秘之师’,不过,非洲球队整体能力一般,团队意识差,中国队应当能够取胜。”

  辽籍队员有特点

  在谈到本次入选的辽宁籍球员,孙英指导对记者说,这次入选国家队的辽宁选手都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她们肯定会对中国女篮这次巴西之行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对于贾光和小将张伟来说,孙英指导最为了解的是打中锋位置的陈晓莉。在她的眼中,陈晓莉近年来进步最为明显。孙英说:“在国家队,陈晓莉主要是打二中锋这个位置,相对于其他球员,她在这个位置的优势是脚步移动好,半截篮精准。主教练马赫选中她还因为陈晓莉传球意识也非常不错,在联赛中,经常有出其不意的球传出,有的传球感觉与姚明非常类似,中锋、二中锋如果能在吸引防守的同时传出好球,则非常有利于教练战术的实施。作为2006年女篮全明星和

总决赛 M VP两项殊荣集于一身的她将会为中国女篮提供强大支持。”同样是打内线的孙英认为,陈晓莉在大赛中还应当打得“硬”一些,这样才会给对手强大的震慑力,从而更有利于自己的发挥。链接·资料>>>>

  孙英,1987年至1994年中国女篮队员,中锋位置,曾与郑海霞、李昕等为队友,随队征战1994年世界女篮锦标赛,最终中国队取得银牌的历史最好成绩。1995年任辽宁女篮队员兼教练,2001年正式担任教练,2005年进入辽宁女篮一队担任教练工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400

评论】【篮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