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大学校园分割篮球青春 青年联赛职业化中寂寞着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14:54 体坛周报

  特约记者张圣军武汉报道 “我们这拨小孩第一次打有电视直播的比赛,有些紧张,”首届李宁CBA-CUBA青年篮球对抗赛女篮半决赛输给天津财大队后,八一青年队主教练沈男说。

  座无虚席的看台、震耳欲聋的呐喊声、飞扬的大旗,这些让第一次上镜的八一小将们感到新奇,中场休息,沈男让替补队员热身,结果小姑娘一个个手拿篮球,目不转睛地盯
着湖北工大学生武术队在场地中央舞刀弄棍,“看见没有?瞧热闹呢!”沈男哭笑不得地说。

  “职业化”寂寞

  比起女队,

男篮也好不到哪去。当得知广东青年队和山东青年队的比赛战报在中央台《体育新闻》播出的时候,连有着20多年带队经验的主教练张镇民都觉得很惊讶,“啊?我们打青年联赛冠军的时候《体育新闻》也没报过啊!”

  这些十六七岁的青少年球员,或天赋过人,或身怀绝技,但除了极个别人,他们很少受到外界关注,在寂寞中成长,在寂寞中成熟,直到有一天能登上职业联赛的大舞台。

  从比赛场次来看,全国青年联赛一个赛季下来,每队至少要打15场比赛,而即使是CUBA总冠军球队,从

预选赛打到总决赛也不过20多场球,但由于行业背景和运作方式的不同,历史更悠久的青年联赛在包装、推广乃至社会影响力方面远远不及CUBA。一位青年队教练员手拿本次对抗赛的秩序册说,“打青年联赛,至多一场电视录播,现场也没多少观众,别的不说,打了这么多年联赛,我连一本这样的秩序册都没见过。”CUBA长达半年的赛程、多达700支的参赛队和35场央视转播,让青年队羡慕不已。除此之外,在市场化程度方面,青年联赛也不像CUBA那样,能够通过商业赞助、纪念品销售等经营手段实现“以赛养赛”。尤其是女队,能够得到赞助公司提供的全套装备,已经让她们感到兴奋。

  大学让人才分流

  更让青年队教练担忧的是,大学篮球已经在青少年中形成了影响力和号召力。“至少有一半的人才流向了高校,现在我们要说服一个孩子进青年队,要比以前做更多的说服和动员工作。”某青年男篮教练员说,而兼任湖北女篮领队和华中科技大学女篮教练员的蒋鄂英则认为,就女篮而言,这个比例可能在80%以上。

  这种状况与体制和整个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子女教育投入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最大的开支,青年队的各种待遇并不足以让家长动心,而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让更多青少年把目光瞄准大学。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有体制和条件下,在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篮球人才方面,青年队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即使是同样的选材标准,青年队的训练水平也是中学、大学所不能比的,”一位教练员说。

  以

广东宏远青年队为例,教练班子由四人组成,配备体能教练和辅助人员,每天训练时间超过6个小时,伙食按照营养学搭配,训练恢复设施一应俱全,队员每月还有一千多元工资。而另一支打进本次对抗赛决赛的太原理工男篮仅有两名教练,每天训练两小时,队员各自就餐,每次训练每人补助10元。

  但是,职业篮球的残酷毕竟太现实。比如,小学没毕业就进了八一队的余晨只是在最后一场比赛才上场打了10分钟,很难说他们将来会有机会征战CBA赛场,“你知道,在八一队打上主力,就有希望进国家队,所以我们选人和培养人的标准很高,到2008年,这批队员里面能有一两个进一队就不错了。”八一主教练马连保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58,000篇。


 

评论】【篮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