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篮球-CBA> 正文 

篮球从舶来品到第一运动 李元伟:期待下个100年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02:18 竞报

  篮球百年——

  1895年12月8日,第一场篮球表演赛出现在中国;到今天,中国篮球已走过110年

  从舶来品到中国“第一运动”

  史说

  说起来可能很多读者都会感到惊讶,到今天,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已经整整110年了。从晚清时期到21世纪,几代中国篮球人为这项运动不断做出贡献。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中国的篮球再也不是当年连菲律宾都打不过的弱队,而是稳坐亚洲霸主宝座,让欧美也不敢小视的强手了。

  1895年,美国人来会理博士受北美青年会的派遣来中国天津筹建城市青年会。同年12月8日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在医学堂成立。成立大会上进行篮球表演,这也是史料记载中,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篮球表演。这是中国篮球的起源。

  近代篮球传入中国,并被我们的民族所接受也是一种历史必然。旧中国废科举向西方学习的大社会背景是一个关键,更重要的是,篮球作为西方体育项目,具有较为明确和具体的竞赛规则,以及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期待下个100年”

  李元伟寄语:篮球运动进入中国110年来,有无数篮球人为这项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做过或正在做出着努力,我们同所有喜爱这项运动的球迷一同见证了中国篮球110年的成长。在未来更多的100年里,中国篮球还将继续创造更多的辉煌。

  

竞报:您是怎样看待中国篮球100多年来的发展的?

  李元伟: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1895年篮球从国外传入中国,在这里落地生根。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篮球也在日渐强大。作为一个体育大国,中国篮球的发展对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要决定了篮球在中国受到大众的普遍喜爱并成为一项重要的群众体育项目,开展篮球运动的同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所以综合来讲,篮球传入中国不但对世界是件幸事,对中国老百姓也是件幸事。

  竞报:中国篮球史上有几次影响重大的转折事件,您是怎么看待的?

  李元伟:1936年中国的篮球运动员、裁判员就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这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但中国篮球的蓬勃发展却是在建国以后,有了正确的领导和明确的发展方向,才使得中国篮球迅速强大起来。1995年开始举办CBA联赛,进行了赛事改革、建立主客场制、引入外援,一系列的举动为中国篮球的发展再次注入新的活力。我们目前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做着努力。今年联赛开始向全面职业化过渡,这也是中国篮球联赛发展的必然,虽然会有很多困难,但这也是联赛第二个10年的开始。

  竞报:在中国篮球110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通过本报,您想对广大球迷朋友们说些什么?

  李元伟:抚今追昔,继往开来,我们将努力开创一个中国篮球的新局面。

  中国篮球事记

  -1895年12月8日在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仪式上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篮球表演,篮球运动正式传入中国。

  -1910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届体育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认为旧中国第一届运动会)上进行了篮球表演,国人开始渐渐了解篮球运动。

  -1913年2月1日至8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第一次派队参加篮球比赛,是中国篮球史上参加国际性比赛的开端。

  -1914年5月在中国第二届全运会上正式将篮球列为比赛项目,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1916年上海青年会把美国篮球规则译成中文出售。

  -1921年5月30日至6月4日在上海举行了第5届远东运动会,中国战胜日本队和菲律宾队取得冠军,这也是中国近代篮球运动中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冠军。

  -1924年在上海组织了篮球联合会,同时举办了旧中国第一届篮球联赛。

  -1925年中华体育协进会组织了上海“万国篮球赛”,同年天津也举办了“万国篮球赛”。

  -1930年4月旧中国第四届全运会上,女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30年5月,上海勤奋书局出版、彭文全文翻译《篮球裁判法》。

  -1932年11月,上海勤奋书局出版宋君复编著《女子篮球训练法》。

  -1936年,中国派队参加了第1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项目。

  -1948年二战结束,奥运会得以恢复举办,中国派队参加了第14届奥运会篮球项目。

  -1949年8月14日—28日,第十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时于解放区)派出了第一支大学生男子篮球队参加了篮球比赛。决赛时得第六名。

  -1953年8月7———13日,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中国派出男子篮球队参加比赛,最后获得第五名。

  -1954年,国内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全国篮球联赛,直到1957年运动竞赛制度暂行规定颁布后,全国篮球联赛改为甲、乙、丙三级升级的联赛制度,取消全国锦标赛。

  -1957年1月7日国家体委公布我国第一批国家级裁判员,包括董守义、舒鸿、牟作云等18人。

  -1958年8月19日中国奥委会与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中国也因此退出国际篮联。

  -1959年全国篮球工作会议上专门对体能训练、中远距离投篮命中率、中锋训练、战术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召开了多次篮球工作会议,对中国篮球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但1966年开始受到国家政治形势的影响,这些意见只得被束之高阁。

  -1974年国际篮联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同年,中国第一次派队参加亚运会篮球项目比赛,男女篮分别获得第三名。次年亚洲篮联宣布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1979年的夏天,当时的华盛顿子弹(现奇才)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与中国国家队和上海队进行了两场表演赛,子弹轻松拿下了那两场比赛。

  -1983年中国男篮参加第12届亚洲男篮锦标赛夺冠,这已是中国男篮自1975年第8届亚锦赛开始连续5届获得该项比赛冠军。

  -1984年中国代表团率队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女篮夺得季军,中国男篮取得第十名的成绩。

  -1989年,NBA与中国中央电视台签订首份正式电视转播协议。

  -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主教练李亚光率领中国女篮勇夺亚军,刷新中国女篮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

  -1994年的第12届女篮世锦赛上,中国女篮获得亚军,这是中国女篮在世锦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同年举行的第12届男篮世锦赛上,主教练蒋兴权带领中国男篮获得第8名,这一成绩也成为中国男篮在世锦赛上获得的最好成绩。

  -1995年,中国男篮继1986年亚锦赛上负于韩国名列第3之后,再次连续5届亚锦赛称霸亚洲,第二次在亚锦赛上实现5连冠。

  -1995年中国男篮职业联赛(CBA)正式诞生。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男篮位列第8,这也是中国男篮在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1997年2月,郑海霞在WNBA的选秀大会中以第二轮第16顺位入选洛杉矶火花队,成为中国篮球运动员当中第一个走出国门登陆世界顶级联赛的人。

  -2001年3月,八一男篮的王治郅与NBA达拉斯小牛队签约,成为NBA亚洲第一人。

  -2002年,姚明成为NBA状元秀,进入休斯敦火箭队,开始了他NBA的职业生涯。

  -2003年“非典”之后,中国篮协临危受命,在哈尔滨成功举办了第22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获得冠军。

  -2004年2月,中国男篮迎来第一位洋帅哈里斯,后者帮助中国男篮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第8名。

  -2005年,中国男、女篮分别获得亚锦赛冠军,取得2006年世锦赛入场券。

  中国篮坛名人堂

  新中国篮球运动的领路人

  牟作云

  牟作云是新中国第一代篮球教练员,1936年,曾首次代表中国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曾任国家队教练,原国家体委球类司副司长,并担任中国篮协、亚洲篮协主席等多个职位。

  1996年,当他担任国际篮联技术委员会委员长达44年时,国际篮联授予他“终身荣誉委员”称号。能享有这一殊荣的,全世界只有8人,而在亚洲仅有他一个。

  “篮球元帅”

  余邦基

  1951年5月,余邦基受命组建八一男篮。1959年余邦基担任了八一男篮教练,多次率队取得辉煌战绩。

  一次,贺龙元帅在观看完比赛后,高兴地对余邦基说:“中国有十大元帅,封你为‘篮球元帅’”。

  让中国男篮走向世界

  钱澄海

  钱澄海是著名运动员,高级教练员。在他1972年起任国家男篮主教练的15年里,带队创造了优秀的成绩。

  钱澄海在通过摸索、实践之后,总结出中国队自己的一套打法,将中国队个子小、灵活的特点发挥出来,运用了紧逼、快攻、跳投3大发宝,在国际大赛中屡试不爽。上世纪80至90年代被评为全国十佳教练之一。

  女篮技术男子化

  杨伯镛

  杨伯镛是著名篮球运动员、教练员。任教练时曾率领中国女篮获得1983年第9届世界锦标赛季军和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铜牌。

  在担任国家女篮主教练期间,强调女子篮球男子化,紧抓身体素质的训练,随后带领女篮走向了世界。后来的女篮主教练李亚光就是他亲点的人选。

  执教篮坛三十载

  蒋兴权

  在中国篮坛,执教生涯已近30年的蒋兴权绝对是个元老级人物。他先后在辽宁队、中国青年队、中国国家队、天津队和新疆广汇5支男篮球队执教,而这5支球队在他的带领下都创造了球队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2005年他获得中国篮协授予的“中国篮球特殊贡献奖”,这是对这位老帅的最高评价。

  让女篮成为世界第一

  李亚光

  球员时期的李亚光曾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后卫之一,有着“神投手”和“拼命三郎”的美誉。

  1991年1月3日,李亚光接手执教正值低谷的中国女篮,并在亚锦赛上取得了冠军。随后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李亚光率领女篮突破历史地获得了亚军,但这并不是女篮最好的成绩。1994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女篮荣登世界第一的宝座。

  女篮霸王花

  郑海霞

  身高为2米05的郑海霞是中国女篮历史上最高的球员之一,也是亚洲第一名登陆WNBA的著名球星。1983年被选入国家队以来,郑海霞一直是国家女篮的主要得分手。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曾代表国家队获得奥运会铜牌。

  中国最资深的篮球裁判

  田国庭

  他从1958年开始从事篮球裁判工作,参加了第一届至第五届全运会篮球比赛裁判工作,并在第三、四、五届全运会担任篮球副裁判长,1978年被批准为国际裁判员。现任中国篮球协会委员、竞赛裁判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文/本报实习记者 孙砚

  寻访中国篮球史“第一”

  第一场篮球赛和南开五虎

  1896年1月11日,《天津公报》刊登出这样一则消息,“一场篮球比赛将在今天下午举行,所有对篮球运动有兴趣的青年4点被邀请参赛”。比赛是否如期进行?现在还未得到考证。同年4月4日,《天津公报》再次出现这样的文字,“上周六下午举行了一场热烈的篮球比赛,另一场将于今日下午4时举行,来学学这项运动吧”。这则消息显示,一场篮球比赛确实举行过。通过万年历计算,1896年4月4日前的周六为3月28日。由此可以确定,以目前的史料考证,这一天,中国的第一场篮球比赛在天津举行。

  当时的情形,1895年来到中国的美国传教士来会理在《中国青年会早期史实之回忆》一文中这样描述,“玩篮球之前,他们的姿态很是可观,他们必须盘好自己的发辫,修理长长的指甲,把不便利的长袍脱去—————这样,他们就把书生的尊严放弃,换上一副高兴活泼的姿态,但这种运动只能在草场围墙的背后举行”。

  1903年,青年会在天津开办了普通中学堂,该学堂成为中国第一所全面、系统普及篮球运动的学校。

  1908年12月5日的《天津公报》记载,“在租界附近一块适合篮球赛的场地,如有对场地感兴趣者,该场地即可用于比赛”。此时,篮球运动在天津逐步发展。

  1913年,蔡乐尔担任青年会专职体育干事时,组建了青年会篮球队,这是中国第一支跨行业的篮球队。

  “南开五虎”

  离今天的南开大学不远处,有一条不太起眼的水泥路,名为“五虎路”,用来纪念当年南开篮球队的5位主力队员。

  1925年,南开中学初一、初二学生王锡良、魏蓬云、李国琛等人发起组织篮球队。后来,刘健常也加入球队。1926年,他们4人与学校少年队的唐宝坤被选入南开篮球队,并成为主力队员,在体育教师齐守愚的指导下,当年参加天津市篮球赛获得冠军。1928年,南开篮球队参加华北区男子篮球比赛,在“中国篮球之父”、教练董守义指导下,连克劲敌燕京大学、北京师大、新学同门三队,一举夺取华北篮球锦标赛冠军,由此名声大噪。

  凯旋后不久,南开篮球队应邀赴上海,连战青年会西国队、沪江大学队、美国海军队,3战3胜,声震沪上。当时,号称“远东霸主”的菲律宾篮球队在日本比赛得胜回国,转道上海。上海各队大都不敢与其争锋,但“南开五虎”摩拳擦掌,欲与其一比高低。比赛当日,“南开五虎”终以6分优势险胜,从此“南开五虎”名扬神州。

  1930年,南开篮球队又先后获得万国篮球赛冠军、杭州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篮球冠军。尽管最终5人先后离校毕业,但他们的美名却永远留在中国篮坛史册。

  文/本报记者 吕威

  20世纪初期

  编个竹篓做篮筐

  中国篮球特点:随着篮球比赛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篮球从天津逐渐走向全中国。中国篮球甚至开始接触一些世界性比赛。但众所周知,由于羸弱的国力影响,以及国民体质的影响,篮球的普及性进展非常缓慢。

  历史影像记录:1908年,保定同仁学堂就在空地两端的树上各挂一个竹篓做筐子玩这种游戏。华北开展篮球活动较早的学校,还有北京的清华学校、汇文中学、高等师范学校和通县协和书院等。

  我国的近代篮球运动始于天津,继而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相继开展。但在旧中国,由于社会制度和诸多的原因,篮球运动的发展却是非常缓慢的。

  1910年10月在南京举行了“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届体育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被追认为旧中国第一届运动会),当时篮球仅作为表演项目与观众见面,但这已经让国人认识了篮球这项运动。1914年5月,旧中国的第二届全运会上,篮球运动开始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从此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篮球联合组织开始成立,有了篮球规则,各种比赛活动逐渐兴起。直到1930年旧中国第四届全运会上,女篮也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除了在国内的全运会上设有篮球比赛,中国篮球早在1913年就开始参加世界性的比赛了。在1913年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只有中国和菲律宾两个国家参加篮球比赛,因为实力原因,中国队两战皆负。但这却是中国篮球史上参加国际性比赛的开端。1921年的第5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队先是以32比29战胜日本队,又以30比27战胜菲律宾队最终夺冠,这也是中国队第一次在国际篮球比赛上取得冠军。

  在近代篮球的发展中,篮球也逐渐向社会团体蔓延,那时的年轻人虽然不像现在的学生玩什么街头篮球,搞各种名目的联赛,但也成立了很多队伍,为篮球运动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尽管近代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为中国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作了积累,但是落后的战术和运动员极差的身体素质,使得中国篮球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

  20世纪中期

  走出屏蔽

  中国篮球特点:中国篮球在逐步拉近与世界竞技场距离的同时,开始主动渴求吸取国外先进理念,一开始还出现了冒进思维,好在后来有所转变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东西。

  历史影像记录: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篮球故事让我们至今都在津津乐道。当时,由贺龙师长领导的120师的“战斗队”和陕甘宁边区的“东干队”最负盛名。相信这样的镜头已多次出现在抗战影片里了。

  新中国解放之前,中国篮球出现了可怕的停滞。由于战乱原因老百姓是根本没机会接触到篮球的。而这个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

  1951年到1955年之间,中国篮球基本上是在向苏联学习。在学习苏联的同时,狠抓训练,明确了“积极、主动、快速”的战术指导思想,继承老一辈运动员手上功夫好、控球能力强、反应快的特点,着力提高身体素质。在这一方面做的最突出的就是八一男篮。1953年的全国篮、排球比赛中,八一队就凭借充沛的体力横扫全部对手,以快速攻防的绝对优势称霸。

  1957年之后,我国篮球运动的特点日趋鲜明,对自身的优缺点也更加了解,扬长避短地制定出最适合中国篮球特点的技战术方针。1965年的全国教练员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我国篮球运动处在严重落后状态,盲目跟着欧洲跑。1972年,根据篮球运动的对抗性强等特点,又在原有的“快速、灵巧、全面、准确”的技术风格上加上了“积极主动、勇猛顽强”。

  虽然1954年开始我国就有了全国篮球锦标赛,但国内球队与世界的接触却很少。“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篮球与世界的差距又一次被拉大。为了弥补差距,掌握现代篮球的信息,1972年开始,中国篮球开始“请进来、走出去”。

  1974年,中国男女篮参加了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第7届亚运会,男、女队均获得第三名。1975年11月,中国男篮在第8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上以不败的成绩获得冠军,并获得第21届奥运会的入场券。时隔一年,即男篮成功之后,中国女篮又同样以全胜的战绩获得第6届亚洲女篮锦标赛的冠军。至此,中国篮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道路被彻底打通。

  20世纪80年代———

  第一运动

  中国篮球特点:这个年代不得不提的一个词叫改革开放,中国篮球也在改革开放。当乔丹的名字在中国广泛叫响之后,我们学会了看篮球;当熟知科比、艾弗森后,我们学会了“玩”篮球。

  历史影像记录:几乎每天的东单体育馆,你都能看到一帮玩篮球的孩子,这只不过是偌大中国篮球市场的一个缩影。

  2005年初,当李元伟提出篮球已超越足球成为中国第一大运动的时候,中国篮球恰好走到了110岁。80后的年轻人已经不太知道篮球其实是舶来品了。

  上世纪80年代末期NBA进入中国,喜欢篮球的人们可以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全世界最精彩的篮球赛事。乔丹、皮蓬、马龙等NBA巨星更是成为一代中国青少年的心中偶像。上世纪90年代末嘻哈音乐、肥大衣服、街头篮球等黑人篮球文化传入中国,并被广大青少年所追求。各种各样的青少年商业篮球赛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而生,篮球运动在中国的群众基础越来越雄厚。

  作为近些年来国内联赛顶级赛事之一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从诞生到今天也已经10岁了,10年来不但为中国篮球输送了无数人才,更培养出了姚明这样的国际巨星。通过不断的实践、改良以及中国篮协领导精明妥善的经营,不但赛事本身越来越精彩,还在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文化。

  今年初,中国篮协掌门人李元伟喊出篮球已经超越中国足球成为第一运动的论调。一时间争议四起,但且不论篮球是否真的超越足球,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篮球确实已经完全属于我们。

  寻访中国篮球史“第一”

  第一个篮球解说员

  6块大洋解说一场球

  “没有电脑,没有技术统计员,我一个人要眼观六路。既要做技术统计,又要向听众作解说。看到有运动员犯规我真想喊出来,但是怕观众听见,只好作罢。”这就是中国篮球史上第一位解说员马有于老先生对他解说的第一场比赛的回忆。

  解说一场球比别人贵一倍

  那是1946年的9月,在上海卢湾体育馆进行了一场国际友谊赛,对阵双方是上海华联队和由华侨组成的菲律宾群声队。在当时这恐怕就是一场普通的友谊赛,但却因为上海广播电台要音频直播而被载入史册。因为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场由电台直播的篮球比赛。

  在解说员的挑选上,上海电台邀请到了任职大公报的体育记者马有于先生,因为他本人对篮球规则非常熟悉,同时又会讲上海话和普通话。对于当解说的报酬,老先生还记得清清楚楚,“别人去电台做节目一般就只给3块大洋的报酬,但我不是,我解说一场球电台就要给我6块大洋。”

  球员资料要全部自己整理

  当时的上海卢湾体育馆是一个很小的体育馆,球场上只有一面看台,看台和球场之间就隔了一道铁丝网,连专门的解说席都没有。马有于老先生就自己搬来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搭建了个临时解说席。“那次解说我就只有一个麦克风,而直播却是整个远东地区都能听到。”

  解说条件的艰苦还并不是全部问题,最让马老先生费神的就是整理全部参赛队员的资料。“那种比赛谁会给你专门提供球员情况啊,但解说员必须得了解啊,我就只能自己提前下队去搜集情报,了解每个运动员的名字和情况。”

  由于当时专门篮球人才非常稀少,大家对篮球运动的规则知道的就更少,马老先生在解说时连个帮手都没有。“篮球比赛都要有技术统计的,可是直播时没有人帮我做这些,我就只能自己来。一边解说比赛,一边记录球员的得分、犯规、失误的数据。整场比赛都忙得要死。”

  看到犯规憋着不能说

  不过最让老先生头疼的还是运动员在场上犯规。上世纪40年代的中国篮球还不成熟,运动员对规则的遵守也不规范。由于篮球是对抗性很强的运动,所以对阵双方都有很多小动作。马老先生笑着说:“那个时候的球衣和现在不一样,裤子上面有个屁兜,有的那个运动员手上就‘不干不净’了,防守的时候老把那手往人家对手的屁兜里揣,给人家使坏。这裁判看见了也好啊,看不见的就过去了,可我在场边却看得清清楚楚,心里真急啊,可还不能说。我这一说,那整个远东的听众不就都听见了。”

  虽然中国篮球史上的第一场电台直播的比赛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诞生了,但马老先生精彩的解说却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听过他解说的老同行甚至对他说“你的解说把我们的胃口都吊起来了”。

  寻访中国篮球史“第一”

  第一个世界级裁判

  奥运会决赛由他吹哨

  如果说现任国际篮联主席程万琦是我们中国人已经够让我们骄傲了,那说到奥运史上第一场篮球决赛的总裁判是个中国人,大家又会是什么心情呢?这位给中国争得无上荣耀的裁判名叫舒鸿。

  舒老先生因患肺癌于1964年去世,但他当年已懂事的儿子舒昌荣老先生却深深记住了父亲执法奥运会第一场篮球决赛那一幕的前前后后。

  中国人有资格做裁判

  1919年舒鸿先生在美国春田学院就读时师从于篮球运动的创始人奈史密斯,上学期间,舒鸿先生就对篮球运动中的各项规则谙熟于心。1928年在上海举行了一场国际友谊赛,当时身为中华运动会会长的舒鸿先生极力要求在中国比赛就要用中国人做裁判,但这一要求却遭到组织者的拒绝,原因是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不具备执法国际比赛的资格。

  具有民族气节的舒鸿先生无法接受这一理由,便上诉到美国裁判委员会要求通过考试决定中国人是否具有作国际裁判的资格。分数下来后,4名中国裁判最低的得了88分,而5名美国裁判却只有一人及格。于是包括舒鸿先生在内的4名中国裁判第一批拿到了国际裁判的资格证书。

  双方教练都支持舒鸿执法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篮球第一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吸引了来自21个国家的队伍参赛,最后的冠亚军争夺战在美国队和加拿大队之间进行。但决赛前,国际篮联对有谁来执法这场决赛而犹豫不决。尽管有很多国家的裁判报名,但欧洲裁判的执法水平不受信任,而美国裁判也因为要避嫌而不能当选,最后国际篮联官员将目光落在中国男篮的助理教练舒鸿的身上。有一个中国人来执法奥运会决赛的消息一传开,立即在美、加两队队员间炸开了国,甚至有人讥讽,“怎么能让‘东亚病夫’来作裁判呢?”但两队教练却因为舒鸿执法水平高且公正而拥护国际篮联这一决定。就这样,奥运会第一场篮球决赛的赛场上就出现了一位身着白色毛衣、白色长裤,精神抖擞的中国男人。

  在雨中吹了第一场决赛

  1936年8月14日上午,在露天球场上舒鸿宣布比赛开始。尽管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但在3000观众的注目下,在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的支持下,舒鸿先生还是非常公正地完成了执法工作。比赛结束后奈史密斯博士走下看台,紧紧地拥抱了自己的学生,为他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前方记者将消息传回后,1936年8月15日的下午,上海的大街小巷上到处都能听到报童洪亮的喊声:“号外,号外,舒鸿为国争光。”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龙培培(署名除外)

  别辜负了百年

  文/阎志强

  今天,我们做出一份努力,让中国篮球有机会重新“走”一遍110年的路。

  人们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其实,对中国篮球人来说,中国篮球百年史又何尝不是一门“必修课”。自篮球运动诞生,第一时间传入中国,她开始在这块土地上扎根,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被中国人结合自己的智慧和特长加以发展。

  110年的时间,不可能轻易地度过,这里面沉淀了多少智慧多少荣誉,多少汗水多少泪水,多少经验多少教训……丰富多彩的经历,融合在一起,才成其为百年的中国篮球。

  尊重历史才有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然而百年逝矣,中国篮球百年凝结出的智慧究竟是什么?

  试问每一个中国篮球人,是否知道中国篮球的经验,是否记得每一次教训?谁来分析过中国男篮的世界第八、中国女篮的世界亚军成绩是怎么得到手的?经验有没有被全国的教练员、运动员理解并接受?纵向上,历届国字号队伍的前后是怎样在精神作风和战术思想上进行衔接的?横向上,百年历史的哪一个时间段里全国篮球真正形成了一盘棋,互助促进提高?……

  太多太多的问题,值得中国篮球在百年之际认真思索!

  别让百年成流水。因为每当回望过去,我们的方向都是继续向前。

  当下的形势是:国际篮坛的目光更多的转向中国,关注中国。职业篮球进行全球化竞争,正来到此地争夺眼球;商业赛事的触角被巨大利益牵引,把战火已经烧至眼前;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世界强队将真正考验中国男女篮的成色……

  所有的新问题又都是老问题,真正搞明白过去才能很好地面对未来,中国篮球要在新挑战面前气定神闲,不乱阵脚,就要到历史里汲取营养,千万千万,别辜负了百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910,000篇。


 

评论】【篮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