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篮球-NBA> 正文 

于嘉:姚明一脚踩空谁之过 要恨只恨身边无狠角色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16:19 新浪体育

  几乎所有人都在说姚明对公牛最后关头时那次愚蠢的犯规,这次犯规确实让火箭和姚明自己的努力都丧失殆尽。如同攀岩,当你即将登顶成功时突然一脚蹬空,结局并不是改正错误重新走一步即可,而是彻底失败。

  可在批评姚明之后仍然忍不住要替他问一个问题:辛里奇中路的突破应该是姚明防守吗?这就好象去年同一时段火箭队拿到6胜11负的尴尬战绩时我们一次又一次提出的问题:
火箭队外线防守的漏洞不停地在给姚明施加压力。姚明固然存在自己的问题,但在麦迪缺阵、姚明打法缺乏变化的同时,真正阻碍火箭继续攀升的是角色球员们拙劣的表现。

  尽管我已经在前两篇文章中提到过范甘迪战术合理与否的问题或用人能力是否足够驾驭现在的

火箭,但从7场连败中折射出的问题,有些是任何优秀教练也无法驾驭的。这就如同2003年中国青年
男篮
匆匆转手于吴庆龙,在短暂而无序的集训后惨败于希腊;固然有主教练临场指挥的责任,但如果让国家队的主教练去教球员怎么三步上篮,怎么投篮,您认为这还是国家队训练应该做的事么?

  一如火箭现在陷入的泥淖。范甘迪可以去睡办公室,可以关在球馆里彻夜不眠,甚至可以钻进堆成山般的文件中去寻觅方案;但这些办法都对球员本身所具有的先天劣势无法动摇。火箭夏天招入四员重将,优势和劣势都是同样明显,火箭队仅从自身需要考虑,被无限放大的便是这些球员的优点;而随着连败继续,同级别的缺点也被放在观众(特别是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眼前,自然就会让大家一目了然。

  场均拿下8.8分4.5个篮板的斯威夫特身体素质好,爆发力强,作为大前锋跟进快攻意识突出;但他的基本功实在过于粗糙,对灰熊一战他力扣加索尔终于让大家看到了久违的“扑鹰”手势;可在同一场比赛中,他接球转运球动作时可以将球运在自己脚上失误,也可以漫不经心地投篮导致身体素质出众的巴蒂尔直接盖他火锅,包括他的场均篮板数都难以符合火箭为他定位的角色:一个擅于利用自己的身体制造内线威胁的明星级蓝领。

  场均拿下11.3分,外线平均命中率34.1%的安德森攻击意识好,突破机会选择能力强;但他投突结合的本领实在是下降得太快,这几乎是由于他在外线命中率过差的结果。安德森无论是在骑士与亨德森、奈特等人并称四小虎之时,还是在快船与泰勒奥多姆只要进攻不要防守时,包括在

马刺被委以第三进攻点时,定点投篮与急停跳投都是他的强项,但现在利刃已钝,几乎要用半场时间磨快才可毙敌于剑下,但此时几乎火箭已经被打得只剩一口气了。

  还在伤病席上坐着的阿尔斯通球风诡异,三分球和快攻都有一定攻击力;但他诡异到实在让队友都觉得有些出乎意料,单是那一手突破到底线再如甩铅球般的分球就让人哭笑不得。苏拉几乎报销整个赛季,阿尔斯通缺乏身体对抗的毛病也就会暴露出来,虽然他的技术统计还算差强人意,但对球队的帮助恐怕算不上雪中送炭。

  只有海德,开始一点点崭露在大学时的自信,这与他夏季的苦练有很大关系。前些天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很荣幸和麦迪做队友,现在就需要担当麦迪的角色了,一个麦迪当不了,半个总还是能顶的,那么另外半个呢?至于另外三位遗老韦斯利、霍华德和巴里,虽然还有两位是先发,但都是偶尔露峥嵘,机会已经被新来者分去了一部分,三人总共场均得分已从27.5降到20.6,也就谈不上救球队于水火了。

  火箭究竟添加进了什么样的新能源,和它的经营者有关。关于道森引进斯威夫特的行动据说运作了将近一个赛季,那么道森想过没想过自己的行动恐怕是错的呢?这种情况如同与姚麦双双续约一样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大事件,绝不能存“试试不行我再换”的侥幸心理。想来道森老先生比笔者老奸巨滑许多,这点不需要教。既然已经做了,就想办法调节阵容或诱发潜力,别让自己看着糟心,观众看着恶心。

  文章的最后还是要强调一点:7连败期间,笔者和所有的球迷几乎把所有能分析的点全分析遍了,夸也好骂也好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执行者。2001-2002赛季火箭有次15连败,汤帅也没下课,阵容也没伤筋动骨,于是他们有了姚明,就站在了季后赛边上。这还不提他们把摩西·马龙换走后那个丢人的14胜68负,紧接着就是“双塔”横行NBA的3年。所以还是得写句老话:否极泰来。火箭队要得总冠军不可能,但成为强队还是有基础的,大家少安毋躁,看球图个快乐更重要。

  (于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760,000篇。


 

评论】【姚明之家】【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