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篮球-NBA> 正文 

NBA影响下的70年代出生的人 偶像是高仓健和飞人乔丹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00:45 竞报

  年代,一个体育传播尚不丰富的年代,一个偶像缺失的年代,一个缺乏崇拜意识的年代,这时乔丹飞入了我们的视野。

  场内他是一个具有集优雅、力量、艺术、即兴能力于一身的卓越运动员,场外他与绯闻绝缘,迈克尔·乔丹重新定义了NBA超级明星的含义。他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棒的体育明星。虽然并不是有了乔丹才有了今天的NBA,但肯定是有了乔丹才有NBA的今天。

  依惯例划分年代,以十年为界。在中国,曾经历过集体逃课收看公牛总决赛的,多属70年代生人,如今大半都成家立业,现在偷闲看场NBA比赛,已属老夫聊发少年狂。

  NBA影响之70年代

  我们崇拜乔丹

  对于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人群而言,乔丹是个绕不过的传奇,多数人开始看他的比赛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梦之队的绝妙演出,央电视台体育解说员于嘉就是其中一个。到现在他还记得那个让他心醉神迷的一刻:那天妈妈在做饭,我在看梦之队的奥运会转播。平时看球的时候我都很激动,但那天我妈来到客厅的时候却以为我不在那里,因为客厅很安静,没有一点声响,我妈还以为我没看球。实际上,我完全为丹他们出神入化的技术所倾倒,刹那间,我完全被他们征服了,也被他们纯熟的技术所打动。

  篮球对我最大的影响,他塑造了我开朗,外向的性格。于嘉说,虽然他已经不能像职业运动员一样在赛场上打球了,但是能从事和篮球有关的职业,对于他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幸福。

  父亲是他的篮球启蒙者

  于嘉初次和篮球接触始自他的父亲,也是个资深篮球迷。在于嘉8岁那年,他父亲正在看一场NBA总决赛的转播,对阵双方是湖人和活塞。由于父亲临时被领导有事儿叫走,小于嘉被父亲“抓差”,让他记一下比分。于嘉说,他那时候还根本不懂篮球为何物,但因为湖人核心“天钩”贾巴尔怪异的长相震慑了他,由此。他把三个字母:NBA牢牢记在心田。

  现在可算专家的于嘉真正喜欢上NBA是在他12岁的时候。因为乔丹、巴克利的那支梦一队在西班牙的精彩演出,让他明白原来篮球也可以这样玩,篮球原来有如此一种震撼人心之美。少年是个容易做梦的季节,我们每个个体年少时都曾有过现在想来都觉不现实到好笑的梦想,于嘉也是如此。彻底被NBA征服后,他也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那些偶像一样飞起来,飞在篮球场上。于是,他去体校练球,为实现梦想走出了一步。但这时母亲的一句话让他骤然清醒:“咱们家几代都 没出过运动员,我看咱们都没有那个运动天赋,你可能以后会打得很好,但可能成不了专业运动员。”

  职业运动员的梦醒了,但这并不影响于嘉把篮球当作生命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他因为篮球而感受到了快乐,也因为篮球受到很严重的伤害,我在他的左胳膊上看到了三道现在仍然触目惊心的伤疤,那是1995年他初毕业后一次严重的受伤留给他的纪念。

  于嘉的记忆力很好,到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那次受伤的所有细节:“我在初三的时候就可以单手扣篮了,一次我和同学们在玩的时候有人就怂恿我扣一个。那个篮球架因为在露天风吹雨淋的缘故,有些地方已经糟了。当我把球扣进篮筐手抓在篮圈时就觉得不对劲,结果篮板整个都变行了,我的身体飞了出去。从地上爬起来后发现,胳膊上全是血,有个地方的骨头都已经戳了出来。”

  -这次严重的受伤并没浇灭篮球对他的巨大诱惑,即使在因伤住院时他还离不了篮球。他说,那时他住在武警总医院,一天他在饭后和父亲散步时看见一些武警战士在打球,他停在场边看了很久,在想,如果能和那些年轻人一样在篮球场上生龙活虎该是多么幸福而快意的一件事情。

  “雪碧”主持人大赛

  于嘉脱颖而出

  可能是身体条件出众的缘故,于嘉从中学开始就一直校篮球队的一员,大学时也不例外,他的大学时光是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度过的。一人在外,父母也不像以前高三那样严格控制他在篮球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高中时我母亲因为我看比赛录象锁过录象机,读大学后他们就不怎么管我了。”他也是在这时候和他现在的职业真正结缘。

  准确地说,于嘉对电视解说的兴趣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以前我在看比赛的时候老觉得解说员的解说很差,有时候都不能容忍,有一次我在看比赛录象的时候就试着把声音关了自己解说,结果发现自己的解说更差,简直不像人话。”大学宽松的环境给了于嘉展现才华,实现梦想的一个最好的平台。大一的时候他找到校广播台,提出广播节目没有体育的内容是个欠缺,他愿意试着来做一些体育的节目。结果他应聘成功了,这次勇敢的尝试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大一寒假,他在报纸上看到雪碧NBA主持人大赛的消息。于嘉到现在这样解释他为什么报名参赛:“虽然没有自信能入选最后两个能去NBA总决赛现场观赛的名额,但我主要是想要大家知道,热爱NBA的有个叫于嘉的小伙子,同时也不想让自己失望。”就是这个简单的初衷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他在来自17个城市的19名选手的总决赛中胜出,和一名来自沈阳的选手成为最终的入围者。一朝成名天下知,电视转播将这个长相憨厚的小伙子推到全国热爱篮球的人都认识的境地,连他的老师都开玩笑地说:“你一夜之间就成了名人。”

  于嘉对自己的这次机遇也是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态:“那次比赛绝对是我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它,坐车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这不是那个雪碧主持人大赛上的小伙子吗 ?”就连他在大三的时候去帮浙江电视台转播CBA总决赛的时候也有个现在红透半边天的人认出了他,那个人是姚明。当时他们一起坐电梯,在电梯间,小巨人问于嘉:“你不就是那个雪碧的主持人吗?”

  因为“雪碧NBA主持人”大赛赢来的机会,于嘉顺理成章地开始介入篮球报道领域。2003年7月31日,他正式应聘为中央电视台体育解说员,从此开始了不同以往的生活状态。

  “如果说以前篮球和NBA带给我更多的是性格塑造方面的功用的话,工作以后,它对我改变最大的是让我认识到人性的多变。”于嘉这样总结了他的工作“人都一样,离得越近,你不愿意知道或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就越多,篮球也是如此。在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明目张胆地打假球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怀疑,也动摇了,我心目中的篮球不是这样的,它没那么多丑恶。”

  在于嘉情绪低落的时候,孙正平、徐济成等业界前辈给了他很大帮助。于嘉讲起自己有次给徐老师打电话诉说困惑时的境况:“我在电话里把我的不理解和愤怒讲给了徐老师,他对我说,你应该有信心,所有包括假球在内的丑恶都不是主流,都是暂时的。你该坚信,随着篮球市场的发展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以及球员素质的提高,我们能等到还篮球本来面目的那一天。”

  后来的一些事情就证明徐济成所言不虚,还是在宁波,2003年CBA总决赛期间,于嘉被一个特别的球迷感动了。那个球迷叫乐一迪,是个先天小儿麻痹的孩子,他的身体很畸形,但非常喜欢篮球,尤其喜欢八一队,他能清楚地记得八一队所有队员的名字和号码,甚至连早已退役的王非的号码都可以脱口而出。因为行动不便,虽然八一的主场设在宁波,但小乐从来没有机会去现场观看心目中英雄的激情挥洒。

  于嘉注意并和小乐交谈之后,被他的乐观和执着深深触动,就找到八一队主教练阿地江,请求他能创造一个机会让小乐来现场看球。结果,八一和广东的那场总决赛期间,球场上有一幕感动了无数电视观众的心:先天残疾的乐一迪坐在阿地江身旁看完了梦寐以求的整场比赛。

  比赛结束后,小乐给于嘉打来电话:谢谢叔叔让我看了平生第一场真正的比赛,你是个好人。见识过很多大场面的于嘉也是个容易被感动的人,他说:那天是我从事篮球报道以来最高兴的一天,真的,从来没那么高兴过。

  于嘉其人

  于嘉,北京人,父母从是支边陕北的知识青年。2002年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因在1999年“雪碧NBA主持人大赛”的胜出而声名鹊起,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从事篮球项目电视解说员工作。以独到专业、情感丰富的解说风格得到很多球迷的肯定与喜爱。他这样描述自己珍爱的篮球运动:它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随着我热烈跳动的心脏连向全身。

  70年代——最尴尬的一代

  人们形容70年代出生的人是丢下《读者》,拾起《销售与市场》,丢下《女篮五号》转投“飞人”乔丹,面对书店里满架子的哈佛MBA发呆的一代。

  生于70年代的人常说自己是“最尴尬的”: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国家却不包分配了;小时候教育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成年后却不得不抽假烟、喝假酒、说假话,上了拿假文凭人的当,在假发票上签了字,最糟心的是,看场足球,都是假球;70年代出生的人在60年代出生的人眼里是叛逆的一代,而在80年代出生的人眼里,他们和60年代的人一样,统统落伍。

  70年代出生的人是最后一拨当年在看了《排球女将》后,逢中日排球赛就紧张万分,生怕日本队真成为练成了睛空霹雳、流星赶月,抢走中国女排的五连冠的人;是最后一拨集体旷课看公牛比赛的人。

  标准——吃过五分钱的冰棍

  如果,你的玩具箱里曾有二十本以上的小儿书和一把手工做的纸子弹枪;你吃过五分钱的冰棍;你知道杨子荣、嘎子、李向阳、没头脑、不高兴和铁臂阿童木;你会唱《80年代的新一辈》;你崇拜过岳飞、玩过飞镖;你会做风筝之类的小东西,带过军帽;你知道小路纯子、大岛茂、加里森和大西洋底来的人;你童年的游戏是推铁环,丢沙包,那毫无疑问,你是70年代出生的人。

  偶像——高仓健、乔丹

  在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这里,偶像还是真正的偶像,没有演变成后来“呕吐的对象”。他们的目光已经从雷锋、董存瑞身上转移,投向了电视和收录机。那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本相对精美的笔记本,用来张贴明星贴纸。

  在文艺上,他们最初的偶像是高仓健,这名字听起来像是仰望一座大山。高仓健的伟岸一度成为“男子汉”的坐标。在9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大话西游》流行得让人难以置信,对《大话西游》的认可程度可以成为划分60年代出生的人同70年代出生的人的分水岭。

  在体育上,则首推美国那边飞来的俊朗大个子——迈克尔·乔丹。他身手敏捷、目光如炬,伸着舌头大力扣篮的动作,不断被拿来模仿,针对这一现象,比赛解说员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提示球迷:乔丹的动作已属“特技”范畴,不要轻易模仿。

  娱乐——内麻外足

  足球——这一代人最为着迷运动,并以谈它为荣,而屡战屡败的中国足球无疑成为大家的一个笑柄——实际上与这一代人同龄的中国球星更多的是昭示着他们自己的命运。好笑的是这一代人尽管自称热爱足球却只有很少一部分会自己去踢,他们宁可把时间放在打麻将上。内麻外足,成了这一代最个人化的娱乐。

  文化——中西合璧

  现在的“海归”多数是70年代出生的人,因为这一代人的父辈在“下海”风潮正劲的时候,刚好正当年。“海归们”大多在高中时代便被送到国外接受西方教育,中西文化的结合,让他们在传统与叛逆中无法确立统一的价值观。

  可口可乐、麦当劳、一口流利的外语,越来越多的洋人。他们越接近现代生活,就越会发现西方文化的无所不在。

  而生活方式的接近不可避免地要把他们的思想拉向某一方。60年代出生的人在空谈西方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后来的这一些人成为西方文化的参与者与传播者。这一代人对西方认可的迹象不像上一代人那么迫切,但他们显然比上一代人更接近西方的本质。

  那么70年代出生的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群体呢?这一代人正在三十而立或者逼近三十而立,他们在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维模式的撞击中,确立方向。多元化的社会有时让他们摸不着头脑,但很快会回到固有的生活轨道上。坚持传统路线,保留对前卫观念的意见,想往前走一步赶上80新一辈的潮流,却又一步三回头,这就是70年出生的人。文/宇子



 

评论】【篮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