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觉得累。如果累了,我会休息。”患感冒的汤姆·马赫还在打吊针,但这并不妨碍他哑着嗓子,开始正式执教中国女篮。眼下,语言是他觉得最棘手的问题,所以他的翻译带着一个扩音设备,将主教练的指示尽可能清晰地传递给每一个队员。对于第一次接触外籍教练的队员们来说,52岁的马赫虽然笑容不多,但并不古板。比如训练间隙,他会拿出糖来给队员们吃,说这样可以补充能量,这样的事显然令大家感到好奇。作为一名世界级的教练,汤姆·马赫自然有一套执教思路和方法,但他强调:要有耐心,循序渐进。
3月30日下午,中国女篮重新集中的第二天,虽然训练馆里挂的口号没变,但女篮队员们感受到了洋教练带来的变化。一个45度角背对篮筐,然后转身上篮的动作,看起来很简单,马赫教了好几次,总能纠正队员一些细小的脚步动作。“现在只是在学一些基本的东西,感觉上他十分强调速度”,中锋陈楠说。“我们现在还处在学习技术动作的阶段,要让队员们掌握得更加纯熟。如果技术动作掌握不好,她们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身体优势,”马赫说。“国际化”是马赫常提到的一个词,要挑选“国际化”的球员,成为“国际化”的球队。所谓“国际化”,就是能够适应国际赛场竞争的要求。“我们要成为一支‘特殊’的队伍,各方面都要发展好。就目前来看,要在攻防转换的速度和一对一的能力方面加强”,马赫说:“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方法、风格,队员们会逐渐掌握。所以大家要有一些耐心,不要期待奇迹会马上发生。”
“宋力维今天表现得非常好,技术和头脑都不错。”马赫已经可以说出队员们的名字,虽然听起来还是有些费劲。“现在评价队员太早了。我们需要变化,无论攻防。我们也需要压力。训练是非常艰苦的事,无论我带职业队还是国家队,都是如此。”
“带中国队和澳大利亚队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马赫想了想说:“在澳大利亚的时候,训练时队员们换衣服就在场地里。而现在,她们都跑到场地边上的布幔后面去了。”
大家都笑了。
《人民日报》 (2005年04月01日 第十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