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集中赴美选援露后遗症 篮协更改初衷允许更换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16:56 广州日报大洋网 |
CBA不少球队对外援十分倚重,但种种有关外援的问题也让他们十分头疼。图为河南仁和的外援杰恩斯·达瑞尔。新华社记者史春阳摄 “我们冤大了!”云南红河俱乐部总经理余涛在CBA第一轮比赛之前大呼。他们在9月选秀会上选来的外援泰若·贝尔,11月9日归队,10日就发现无法参加比赛。“他有恒久性骨折!”余涛说。 第一轮比赛,云南红河没有外援。而在第一轮比赛当天,也就是11月14日,中国篮协悄悄地发了一条通知:CBA俱乐部可以自行更换外援。 对于这条通知,中国篮协没有大张旗鼓,悄悄地把消息放出来就算了。因为这条简短的通知,已经完全否定了他们在夏天的那个“大胜仗”。 统一选秀的“好意” 外援一直是CBA联赛的一个大难题:管理困难;由于争抢而导致薪水过高;屡屡被骗,货不对板…… 出于为俱乐部考虑,中国篮协今年夏天采取了一个办法,试图解决过去的这些问题。在9月上旬,中国篮协带领着各家俱乐部的负责人,浩浩荡荡杀往美国尤金市,在美国篮球学院进行统一挑选外援。 整个挑选外援的原则只有两个,第一是倒摘牌,由上赛季排名末尾的球队开始挑。第二是限薪,外援每月的工资不能超过2万美元。还有一个特例是上赛季效力的外援可以和球队直接签约。这项措施一开始得到很多俱乐部的拥护,特别是限薪条例。 中国篮协规定所有俱乐部最多只能选择3名外援,每个俱乐部联赛进行过程中只能更换一次外援,而且不允许通过经纪人的方式换外援。而且,届时可能会再组织一次选秀会,各俱乐部可从中国篮协提供的外援名单中再进行选择。 完成选秀后,中国篮协9月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称打了一个“大胜仗”,各家俱乐部都非常高兴。 然而在CBA新赛季开赛前一天,事情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原本只能从中国篮协的名单中选择,现在中国篮协说:“鉴于各俱乐部对篮协统一选择外援的办法有不同意见,为了保证CBA的良性发展,我们允许俱乐部自行选择外援,只要他们遵守有关规定。” 云南红河的“不幸” 云南红河是本赛季CBA的“新军”,在外援选秀中,他们有权第一个挑选。换句话说,他们挑的是外援“状元秀”。 但联赛开始之前,他们在第1轮第1顺位摘下的外援泰若·贝尔就被他们炒掉了。“原本我们摘的是‘状元秀’,感觉还不错的,可他11月9日到球队后,10日一训练,才发现他严重骨折,到医院拍完片,检查之后他的伤竟然是恒久性骨折!我们只好给他付了5天的训练费就让他走了。”讲起这段经历,余涛一直在叹气。毕竟云南红河是首次登上CBA的殿堂,这样的“霉头”自然有些晦气,更何况在短短的时间之内,他们也很难再去挑选一位替代泰若·贝尔的人选。 对于云南红河来说,真正的问题在于无法理解美国方面的把关,“训练营是由美国方面组织的,他们至少应对这些球员进行身体检查才对。”余涛建议说。 在前往北京与中国篮协交涉后,中国篮协允许云南红河自行更换外援,他们找回了原来参加CBL联赛时的外援拉梅恩·威尔逊,但由于报名手续等问题,他错过了第1轮比赛。 问题不仅仅出在云南红河。浙江万马当时在第2轮第5顺位选中的外援艾里克斯说了一句“不愿意来”,就没有和浙江万马签约。随后浙江万马又挑了一位,结果人家还是不愿意来,无奈之下,他们只好选择了现在的方丹。但在实力上,方丹与艾里克斯相去甚远。 俗话说众口难调,中国篮协的一番好意并不能让所有俱乐部满意。有些俱乐部甚至开玩笑说,“差就差呗,反正大家都差,比赛照样打。” 指挥权应给俱乐部 在一番好意的背后,中国篮协并没有完全理解各家俱乐部的立场。中国篮协副主席李元伟也说不可能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 但实际上,在外援问题上,每个俱乐部都有自己的算盘。新赛季没有降级,有些俱乐部需要休养生息,培养年轻球员,外援找个水平过得去的,薪金水平能够接受的也就行了。而有些俱乐部想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甚至冲击总冠军,他们愿意花更大的价钱来选择更好的外援。 14家俱乐部,每一家的打算都不一样,中国篮协却把他们都拉到了一个平台上,不同的声音肯定会有的。不仅如此,每个俱乐部寻找外援都有自己的途径和不同的经纪人,尽管CBA目前大部分都是美国外援,但有个别俱乐部也希望通过自身的优势,到欧洲寻找心仪的对象。 CBA现行的规则中,每场比赛外援的上场规定是:4节4人次,第4节不允许使用双外援。所以尽管中国篮协允许俱乐部挑选3名外援,但实际上,如果俱乐部真的选了3名,等于有两个还是替补。花个大价钱,买多两个替补,俱乐部怎会作这么蠢的选择?所以很多俱乐部都是选而不签,很多都只签了1位,最多两位。 中国篮协还规定,俱乐部在更换外援时,必须从中国篮协选秀营的名单里更换。殊不知,等你要外援时,那些没有选上的早就另投他主,哪里还可能再来CBA?外援的选择属于俱乐部的经营范畴,属于主教练的战术安排,这个指挥权中国篮协还是还给俱乐部吧。大包大揽未必就是件好事。 限薪措施未必有效 在新的引援条例当中,“限薪”是最受俱乐部拥戴的一条。 在过去几个赛季,有些俱乐部为了争夺一名好外援,把工资炒得高出正常水平数倍,辽宁盼盼外援布朗的月薪高达3.5万美元,陕西盖天力的盖茨打了5个多月联赛,俱乐部给了他23万美元。对此,很多俱乐部都苦不堪言。 而当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一把“降级”的利剑悬在头上,濒临降级区的球队往往自身实力不行,只能依赖外援,所以外援的薪水会炒得更高。 但统一限薪问题是否真的就能解决呢?而2万美元月薪的标准又是怎么订出来的呢? 过去,每支球队常规赛要打22场,而本赛季,每支球队单是常规赛就有38场,比赛多了16场。如果一名外援在俱乐部里是雷打不动的主力,球队的成绩都得靠他,那么多打了16场比赛,工资却比往年少了,外援会不会出工不出力呢?如果成绩不好,球市上的损失会不会大于外援工资节约下来的钱呢? 而且,按照每周3赛的紧密赛程,担当主力的外援付出的劳动比原来更大,中国篮协不能只尊重俱乐部,而不尊重外援的利益。 CBA刚刚开赛两轮,这些问题都还没有暴露出来。随着联赛的深入,也许就会有外援向俱乐部吵着要加工资了。 外援问题一旦和球队的成绩相关,就不仅仅是一个限薪这么简单了,如果他的表现能够拉动球市,工资高一些又如何?这些具体的算账问题,中国篮协不如还是把这些麻烦交换给俱乐部吧。本报记者张健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