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篮球-NBA> 正文 
中国人NBA血泪史(上):宋涛大郅失机遇刘炜像马健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15:43 新浪体育

  包括已经大红大紫的姚明在内,中国球员在NBA着陆,真可谓前赴后继,磨难多多。从最早一个山东美男子宋涛,到在美国闯荡多年的河北马健,到第一个美梦成真的王治郅,再到还在待岗的巴特尔、站得最稳的姚明,以及白忙一场的刘炜,先后6人前赴后继,不管成功与失败,哪一个都有一部“血泪史”。当然,个中原因多多,因人而异,但我看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当然是能力,第二就是机遇了。

  我先把能力或实力的话题放下,说说机遇,因为这对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关系重大,对中国球员进NBA也不例外。

  大概中国球员第一个被NBA看上,或者有了NBA美梦的,而且几乎登陆成功就是宋涛了。可惜他运气不好,机遇被丧失了。

  这位山东小伙子身高2米08,在80年代的中国国家

男篮中属于能跑能跳、高而灵活的难得中锋。还在1987年,当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何为NBA时,他就被老鹰队相中,而且在他当年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前,助理教练张卫平亲眼看见过老鹰队给他寄来的合同。最近,美国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又进一步披露,说“宋涛于1987年NBA选秀会第三轮第67顺位被老鹰队选中,成为首位被NBA选秀选中的华人与亚洲球员,但一直未上场比赛”。

  显然,宋涛本可以成为NBA第一华人是千真万确的,只是他当时膝盖韧带断裂,手术后刚痊愈,又在国家体委训练局运动员大楼走廊刚刚拖过的滑湿地面上不幸摔倒,而殃及老伤。后来,老鹰俱乐部虽解囊相助,接他到美国治疗,但终因伤势过重无法恢复,使22岁宋涛的NBA前程断送,同时过早结束了这位年轻天才的运动寿命。

  也许有人至今对宋涛即使进入NBA,能否成为合格的NBA球员还大摇其头,但宋涛毕竟是用自己的实力、条件,被看好的未来,而不是靠走后门而被选中的,毕竟是比王治郅还要早14年就可以登陆NBA的中国人。只是那次令他心碎的一跤,丧失他的机遇,丧失了证明他在NBA的能力、实力和未来的机会。

  另一个机遇有些丧失的就是王治郅了。他其实远在1996年准备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美国训练比赛中,就被NBA,特别是被美国大学里的球探们所相中。当时的美国奥运队教练威尔肯斯就说:“中国队给我印象最深的球员,就是那个年轻的大个中锋(叫不出王的名字)。”而球探们向中国记者打听最多的,也是王治郅。这一情况笔者有幸在场,现在回想起来,颇值玩味。如果当时从大郅本人篮球事业的发展考虑的话,19岁他那时真不如赶紧学马健,先到美国的大学去读几年书、打几年球,然后再进NBA,能力肯定比现在强,日子也肯定比现在好。

  但这不要说在当时,就是现在也不可能,因为大郅是军人,军人怎么能上“洋学堂”,何况CBA联赛刚开始,八一还指着他呢。所以,好多中国人都没敢想,大郅也不敢想,连人家问上门来,他都傻傻的摇摇头,更不要说去主动联系了。就这样,中国又一位年轻而有才华的球员,与能够更好、更早地登陆NBA的机遇,失之交臂。

  如果说8年前丧失的那次机遇还因未成现实,而不足为恨的话,那么1999年夏天,大郅第二轮被小牛队选中就天赐良机,当机不可失了。遗憾的是,大郅再次履行了他军人的天职,用个人的牺牲,换来八一队此后两年的CBA王冠。直到2001年,大郅帮八一队拿下第六个CBA冠军后,才匆匆赶赴美国,并于同年4月5日,成为首位登陆NBA的中国球员。这时,大郅已经24岁,年龄并不大,但从他适应小牛,适应NBA的能力来看,的确有点差距,肯定不如他早点进美国大学,先在那里滚爬摔打几年更好。因为,美国大学的篮球水平也远远超过CBA,而一个球员的成长需要一个高水平环境。就像姚明在NBA的第一场比赛,第一个赛季的开始阶段,他好像变了一个人,变的不太会打球了,一是心里紧张,二就是对那种高水平、强对抗的新环境不适应,尽管他的条件、他的天赋乃世界稀有。

  不过,大郅还是比宋涛幸运多了。尽管他失去了两次机遇,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来了。只是不像NBA,也不像他自己期望的那样进步快、成就高。这就难怪小牛在用他打了一个半赛季、55场比赛后就放弃了他。在小牛,大郅的上场时间为平均8·8分钟,得5·2分、1·7个篮板。接着,2002年1月10日,作为自由人、“待业”两个多月的大郅又同快船签了约,但一个多赛季后被交换到热火。从2002-03到2003-04这两个赛季,大郅分别在快船打了43场(03-04赛季仅2场),在热火打了30场(其中季后赛16场)。这样,4年来,大郅在NBA总共参加了117场常规赛,均场上场时间为9·9分钟,得4·8分,抢1·8个篮板。目前大郅仍在热队,并参加了4场热身赛,平均上场时间8分钟左右,平均得4分、2·5个篮板。

  看来,登陆NBA四个赛季的大郅进展不顺,成就不大。我看,原因不是不适应,更不是语言不行,而是技术定型、习惯养成、特点不明,作用不突出,能力尚待提高。最佳机遇既然丧失,现在只有用苦练、用心计、用经验去弥补了。否则,27岁的大郅,即使能在NBA站住脚,也很难成为响当当的球星。

  说来马健倒是一个最会把握机遇的人。他在1992年奥运会后就退出国家队,去了美国大学读书。这人身体健壮,爆发力绝好,想以此为跳板成为第一个登陆NBA的中国人,想法很不错,做法也很前卫、大胆,可惜的是,他的能力好像有问题,脚下、手上的活计没被NBA瞧上,所以,一直没能走运,直到1996年年底,他才彻底失望。

  刘炜跟马健有相同处,又有不同。相同的是机遇都很好,刘炜走得不是从大学到NBA这条路,但他的路子比美国大学路还简单实惠。可惜最后也是他的能力有待提高、有待改进吧,而被放弃。对此,刘炜早有自知之明,放弃后他发出无奈地一声长叹:NBA不是我的地盘!

  不过刘炜同国王的试训合同也非毫无意义。至少他个人也算经过了NBA的训练和比赛,更清楚了他个人能力的长与短,同时,这事也给国人,给他的国内后卫同行提了醒:NBA对中国球员感兴趣的不只是大个子,小个子也有可能进入他们眼球,在NBA登陆。

  中国人NBA血泪史(下):大巴走背字 姚明夺冠不是梦

  (梁希仪)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210,000篇。


 

评论】【姚明之家】【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