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军自掏百万东北虎起死回生 队员哀叹受苦好多年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15:13 篮球先锋报 |
特约记者张九江20日长春报道 保四争三,吉林队确立了新赛季的目标,并宣布新赛季冠名吉林通钢。谁会想到,这样一支队伍,在10月初的时候,还经历了一场“经济危机”。 就在其他家俱乐部积极备战CBA联赛的时候,吉林队却因为原所属恒和集团的倒闭而面临危机,不得不走上拍卖的道路。然而,偌大个俱乐部在经过估价后,竟然面临着无人竟拍的尴尬。吉林队又走回了体工大院。 在几年的市场化道路上铩羽而归。虽然在近两个月的运作后,在吉林省政府的支持下,东北虎队起死回生。 对于即将开展的北极星计划而言,吉林东北虎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为改革敲响了警钟。 差点无家可归 资方撤资对球队的影响是全面的,原本在吉林省体工大队训练的吉林队在这个赛季由于经费问题不得不去远在长春郊区的一个工厂的车间进行训练。其训练条件之差令人侧目,如果把训练场地鼓舞球队气势的条幅和篮球架拿走,没人会认为那里是篮球队的训练基地。然而,就这样恶劣的条件都要“离开”吉林队。在月初,球队差点因为场地合同问题到乒乓球训练基地训练。在省政府的压力下,才使吉林队解除了没有训练场的危机。孙军用“暂时稳定”还定义自己的球队。他甚至不想让队员知道自己受的苦。在吉林队最困难的时候,他四处奔波,终于使队伍的场地问题得到解决。“今年我们住百屹宾馆。条件也不错。”孙军的忙碌有了回报,他为队员们找好了“家”。 收入不够还债 素有“魔鬼主场”之称的东北虎队主场长春体育馆,历届的CBA联赛比赛都是座无虚席,给人的感觉是门票收入一定不菲。然而,殊不知东北虎俱乐部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门票只占据了其中的一部分。最主要的是球队冠名权出售及各项广告收益。而剩下的俱乐部相关产品开发收入始终没有提高。 东北虎队新闻发言人张德仲告诉记者:“东北虎俱乐部成立以来已参加了6届CBA联赛,虽然中国篮协每年都向各参赛队提供一定数额的经费,但在主场组织、接待工作消耗后基本所剩无几。由于 CBA 联赛的比赛场次较少,而长春市体育馆仅能容纳3000多名观众,刨除每场比赛1200张左右的赠票,实际销售门票不足2000张,票房的实际收入与看上去的轰轰烈烈相差太多了。” 不过,与其他俱乐部相比,吉林东北虎的球票销售实在值得表扬,上个赛季参加联赛的14支俱乐部中吉林队的收益在200万左右,仅次于广东宏远队。但是,因为旧债压肩,吉林队虽然已经有了收益,但依然不够其偿还债务。孙军说:“挣那么点钱,还不够还债的。赢利?吉林队离这个目标还远着呢。” 孙军自掏百万 作为吉林东北虎的当家人,孙军为球队倾尽了心血。前不久,吉林队引进了内援朱东,这笔钱就是孙军垫付的。当记者问到孙军为吉林队拿出多少钱的时候,孙军说:“有一百万了吧。我不能看着东北虎队倒下去啊,我是总经理,我有责任将俱乐部经营好。”上个赛季,由于南方航空公司的大力支持,吉林队赴客场比赛的差旅费少花了一半。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东北虎俱乐部的市场开发连起步都谈不上,更谈不上利用商业运作来创收。 即便如此,老总孙军依然对队伍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这赛季,吉林通钢依然出资赞助我们。而且,队伍暂时不会以股份转让的形式转到其它企业集团。商务运作也在运作之中。问题基本上解决了,这赛季可以安心打球了。” 对于明年的中超准入标准,孙军认为钱不是问题。他说:“人家怎么要求,我们就怎么做。一定达到要求。不会让东北虎因为这个打不上比赛。” 我们受苦好多年 记者杨宝岩20日北京报道 “我们的工资本来就是甲A最低的。”早在9月份,吉林队主力前锋王博面对记者的时候一脸的无奈。他告诉记者,他的工资是月薪5000元。而小将赵阿南则以保密为由拒绝透露工资。他说:“王博的工资是对我们队里条件的最好诠释。” 1998年,吉林队走出体育大院,王博、聂金强等队员成为第一批东北虎签约球员,而他们在青年队期间的基本工资只有500元。在甲A联赛开始后,队员月薪上调到1600元。在2001年,队员月薪普遍上调到3500元。在2002年,因为入选国家队,王博月薪上调为5000元,而其他队员的月薪依然是3500元。除了孙军与李爱军享受年薪的待遇外,吉林队大部分球员都是在低薪下完成了其他俱乐部“不可完成的任务”。在2001-2002赛季,吉林队与陕西队曾闹出假球风波,其原因就是陕西队一场比赛的奖金为40万元,这甚至是吉林队所有队员一个月工资的总和。那场比赛以吉林队获胜而告终,传闻也不攻自破。如今,做过国家二队队长的杜江,月薪只有3500元。在金钱面前,吉林队从来都不曾抬起头来,但他们却靠着一股子韧劲连续四年拼出前四的成绩。 在吉林队,拖欠工资是相当正常的情况,张爱军担任吉林东北虎俱乐部总经理期间,队员有时候半年开不出工资,。而孙军在走马上任的第一天,给恒和集团提出的条件中的第一条就是——以后不许再拖欠队员工资。据了解,吉林队的某队员甚至经常出现在公交车上,资金的匮乏使吉林篮球人才外流现象相当严重。 2003年,吉林队从鑫原宾馆搬到了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个破落的小二楼里,并在那个厂房中的一个漏雨的场地里训练。队员们没有怨言。因为他们知道吉林队的种种难处。但是,对于队伍的现状,有队员无奈地说:“我们真的快受不了了,赶紧找个好点的东家卖了吧。”更有队员私下里说:“实在不行就退役了。再打几年,年龄大了,找工作都难。”而这名球员,曾经是姚明在国少时的队友。 杜江是吉林队里的“大款”,他以一句调侃说明了吉林队的所有状况。他说——吉林队就是没娘的孩子,我们已经受苦好多年! 张爱军,没广告导致亏损 特约记者崔玉斌20日长春报道 历年来,无论是前任总经理张爱军,还是现任总经理孙军都在赛季前为吉林队的赞助而奔波。作为当年东北虎当家人的张爱军,在谈到当年拉赞助的苦衷和东北虎最终的亏损数额时,无奈地表示:“那时候东北虎还在起步阶段,亏损是因为没有广告,拉不来赞助。” “吉林队的运作模式与国内各支俱乐部都不太一样,那些俱乐部都有经济实体做后盾,在俱乐部“缺血”时,经济实体自然会适当地进行‘输血’,而吉林东北虎队却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并没有那种‘倚着大树好乘凉’的资本。吉林队也是目前惟一一支依靠球票和冠名收入来维持日常开支的甲A球队。” 张爱军告诉记者,“前几年,东北男篮的赛季收入大约在五六百万左右,这其中包括冠名、球票的收入以及篮协的拨款,而广告上的收入基本是没有,而正常运作一支向东北虎这样成绩的球队每年的投入应该在七八百万左右。由于当时球队队员都有着一种克服困难,打造吉林篮球品牌的信念,加之球队除孙军和外援之外没有什么大牌球星,所以球队的队员的工资和奖金在CBA中属于下游,但即使这样也出现了拖欠队员工资和奖金的局面,但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张爱军认为,单纯依靠某一个实体来投资也并非长久之计,体育是一种产业,俱乐部应该靠自身的运作自己造血,养活自己甚至达到最后的盈利。“像NBA这次来华在北京一场比赛就捞走500万人民币,这说明我们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我们没有开发出来。”说起市场开发,已经远离篮球两年的张爱军还是显得很兴奋,“虽然我已经离开了东北虎俱乐部,但我并没有离开篮球,我也非常关心中国篮球,毕竟这是我终生所热爱的。东北虎队虽然在标志产品开发方面失败过,但这并不等于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只不过一些商业开发需要市场的认真论证,并要有雄厚的资金做保障。” 郜树敏,负债是老问题 记者杨宝岩20日北京报道 “以前的俱乐部运作纯粹是在靠感情维系。这在短时间内可能有效,但对一个俱乐部长期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也是不可能长久的。”原吉林东北虎的主教练郜树敏叹息着说。对于吉林队从企业管理回到体育局暂管的管理模式,郜指导认为:“从成绩上看,吉林队的模式是成功的,虽然从经营管理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这并不代表吉林队的运作是失败的。”那么吉林队的出路在哪里呢?郜树敏认为:在现今的体制下,吉林队要走的路是要靠大企业的支持与自身造血功能的开发两条路线。 400万的负债是吉林东北虎队最大的难题,那么,从1998年走入市场化道路后,吉林东北虎是怎样的发展路线呢? 郜树敏告诉记者,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吉林东北虎俱乐部虽然是在吉林恒和集团旗下,但走的路线却是自负盈亏的。吉林恒和作为吉林队的最大股东,第一年曾经投入200万,之后也曾经资助东北虎队,但根本解决不了吉林队的实质上的问题。说到张爱军管理期间的问题,郜树敏说:“张爱军主要以人情牌为主,靠感情维系与球员、教练之间的关系。而吉林队的球员与教练,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到了其他俱乐部球员所无法达到的职业精神。” 为什么还会存在欠债的情况呢?郜指导认为是市场不规范造成的。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的俱乐部经营形式中,更多的是企业赞助的形式。在14家CBA俱乐部中,13家是通过有实力的财团赞助的。广东宏远是宏远集团下属的,新疆广汇的股东是建材方面的大商家,陕西盖天力是盖天力药业资助的,上海东方有东方电视台做后台,浙江万马是万马集团下属,福建浔兴的浔兴集团是全国拉链的最大生产基地,云南红河依靠红河烟草,山东金斯顿依附企业也是大财团,而河南建业也有钢铁集团资助。这样看来,只有吉林是依靠自身造血勉强存活的个例。尽管它的管理模式最靠近篮协北极星计划的企业管理模式。 对于吉林队今后的道路,郜树敏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只有成绩才能把球迷留在体育馆内,只有成绩才能打动企业。有了成绩,有了良好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操作模式,才能使吉林队走出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