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篮球-NBA> 正文 

25年后NBA再访上海神奇轮回 姚明接过父亲大旗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10:15 南方体育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那时,整个中国都像一个大舞台

  火箭和国王并不是第一支在中国进行比赛的NBA球队。早在1979年的夏天,当时的华盛顿子弹(现奇才)就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与中国国家队和上海队进行了两场表演赛,当然,子弹轻松拿下了那两场比赛。现夏洛特山猫总经理兼主帅伯尼。贝克斯塔弗就是那支子弹队的助理教练。直到25年后的今天,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

  子弹的中国之旅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那是一次绝妙的体验,一次伟大的旅行。当我们抵达那里时,中国正在改变一些城市的英文名字,比如北京,就是从Peking到Beijing。在中国,我们见到的每一个人几乎都骑着一辆自行车。我们还参观了长城,一想到中国人为修建长城所做的巨大努力,我就觉得惊奇!

  那一年,子弹为什么会去中国进行表演赛?

  实际上,我认为我们只是替补人选,因为1979年总冠军西雅图超音速无法成行。在赢得1978年总冠军后,我们曾造访了以色列。不过,那一年我们杀入了总决赛,于是,我们顶替超音速,去了中国。

  当时,中国球员的表现如何?

  当时,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天赋。那时的中国队有一位球员高达7英尺4英寸,但他远远没有姚明这么灵活(编者注:即当时中国队中锋穆铁柱)。他的确体积庞大,但他的移动有些笨拙。此外,中国球员的力量也不够。

  在那个时候,你是否想象到中国篮球会发展得如此迅速?

  我们看到的很多球员都没有具备篮球运动员所需要的基本身高。而像我刚才提到的那个大个子,他又笨拙得很,事实上,他更像一位畸形发展的巨人。但现在,中国球员大多都有7英尺左右,而且都很敏捷。

  在你看来,在这次的中国季前赛中,NBA球员将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

  在我去中国的时候,我们似乎始终置身舞台上,整个旅程都是如此。不管我们停留在哪里,人们都会站在我们身边,好奇地打量着我们。当我们在机场着陆时,为我们搬运行李的工人此前一直在铁路上工作。当然,中国的变化很大,要知道她发展得如此迅速。

  在中国,哪一件事让你最记忆深刻?

  最让我感到非同寻常的是,我们居然在那里观摩了一次胸腔手术。那是一个得了肺结核的病人,医生正试图摘除他的肺部。我们一直在旁边观摩中国人神奇的针刺疗法:一个医生坐在病人的脚上,熟练地操作着银针,我们还看到了打开的胸腔。最后,医生还让病人吃了一口苹果,以显示他在手术过程中一直保持清醒意志,也并没有感觉到疼痛。这绝对是我们看到的最特别的一幕。

  1979年,时间打开了那扇门

  本报记者严小琰报道

  看起来,2004年NBA中国赛是中国大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迎来了美国篮球,那些曾经风光过的NBA传奇明星队,哈林篮球队都只是NBA的"退休干部"或"预备役",名气再响也只是一个Show,一个Party。但这显然不是事实,1979年夏天,北京和上海迎来了一群当时看上去很神秘的客人,当时的官方身份是美国友好篮球队,他们得到的指令是,在中国与中国国家队和上海队打两场比赛。那时还没有多少中国人了解他们的真正名字叫华盛顿子弹,他们的明星是1978年总决赛MVP昂塞尔德。

  和1979年的很多事情一样,在说起那段特殊日子的那支特殊球队时,不能不提及当时的政治背景。那一年的1月1日,美国正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不久后,苏联一直支持的越南在广西边境线上挑起了一场后来被很多中国人铭记的战争。中苏的交恶使美国需要迅速拉拢中国这个未来的巨人,从官方的大规模访华到各种民间团体的友好联谊成了那个时期中美关系的主旋律。华盛顿子弹的到来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美体育组织间的友好关系,这一关系的延续以及中美外交的持续升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年后的一件体育界大事成为必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中国和美国均采取了抵制行动。

  于是那个夏天就成了中美两国体育组织的一次张扬的盛会。在政治隔阂的大门被开启以后,一切都变得无法遏止了,从那一天开始,NBA和中国一起开始了漫长的破冰之旅。

  的确,那是一次破冰之旅,两个国家的人民,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在那一天开始了毫无隐瞒的相互审视。

  美国人的到来在当时的确让刚刚走上开放之路的中国人大吃一惊,现在担任奇才总经理的昂塞尔德承认,"从我们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始,几乎每个遇见我们的中国人都停下来打量我们,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开始我以为是NBA球员的身份才使我们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后来我才发现错了,实际上,围观我们的中国人中没有多少知道NBA或者子弹,他们只是奇怪我们的穿着为什么如此怪异。"

  的确有点怪异,包屁股短球裤,一行"Bullets"和匡威的五角星,这就是25年前华盛顿子弹队来华访问时留给中国人的第一印象。虽然这身行头在现在看来简直土得掉渣,但在1979年的中国,NBA的这群大个子简直就是潮流的代言人。亲历过这个历史性时刻的前上海队小前锋张国强感慨地回忆说:"当时哪像他们一样有什么赞助商啊,我们穿的就是体工队发的三花牌针织球衫,前进或者回力牌的橡胶鞋,这也算当时国内的名牌了,那会儿也是挺流行的。"

  穿着的差距绝对没有让当时的中国篮球选手们自惭形秽,在最开始接触美国篮球的那个年代里,单纯的张国强们对美国人的花里胡哨完全无法理解,"当时就奇怪了,干嘛把自己穿成这样。我们就想着打球,学点东西就可以了。"

  上海的比赛就在万人体育馆举行--- 巧合的是,2004年的NBA中国赛也将在万体馆揭开大幕。曾经在当时溜进体育馆看球的王书腾先生现在已经退休了,老王在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眼睛里充满了狡猾的快乐,"没买到门票,我在体育馆外面急得团团转,后来看到一群穿制服的,就跟在他们后面一起混进去了。"当时还是一名普通公交车售票员的老王一进场就有点晕了,"看着那群美国球员心里就想,这帮人穿得也太花了吧,那会看台上中国似乎就三个颜色:黑白灰。而这还是在上海呀。"

  比赛的差距是完全可以预料的,但在当时,NBA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篮球,一种全新的方式。我们于是知道,真理其实很可能有很多种解释。

  穿着上的差距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几乎不值一提,现在已经下海并成为一个成功商人的张国强坐在自己办公台后面,慢慢地把自己的思绪拉回到25年前。"那个时候,无论从身体素质还是篮球技术上,我们都远远落后。现在扣篮在国内联赛上也不希奇了,以前我们只看他们扣,自己根本没机会。印象最深的子弹队后卫波特,他的180度后转身运球当时我们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我们那会儿还以为他是持球犯规,其实这就是人家的技术。也就是从那之后,国内才开始了研究和学习这个技术动作。"

  张国强毫不怀疑地认为,正是因为这支NBA冠军球队的到来,而填补了某些空白,"以前我们只知道是有差距,但谁都不清楚差距到底有多大。"特别让他觉得搞笑的是,与子弹队比赛前,体育局和上海队还认真讨论过,到底比赛时是以进攻还是以防守为主,或者比分领先很多时怎么办,但一上赛场,他发现原来商量的完全没有用处,无论进攻防守都不在一个档次,"人家还没有使全力,都是带了家属来中国玩的,要真刀真枪干起来,根本就没法看。后来他们的教练开堂讲课,我们这批球员都很稀罕,听得非常认真。"

  全方位的差距让当时只有23岁的张国强大开眼界,不过他完全有可以自豪的地方:和子弹那场比赛中,上海队所得的前12分都是他一人包办的。"我是个左手球员,刚开场的时候,我的底线突破上篮赚了好几次罚球。"

  时间跟姚明一家开了一个玩笑,这个玩笑开得不大也不小,刚好能让我们在未来面前保持一点谦卑。

  那时那支上海队还有一个内线球员,名叫姚志源,不过他显然没有他的儿子名气大。时间真是一个会开玩笑的大师,1979年,姚志源满怀信心地走上场去打算击败来自美国的NBA球队;而25年后的今天,他的儿子带领一支NBA球队杀回上海,这支球队名叫火箭,他的儿子名叫姚明。

  "大姚那时也在队里,他打得可真好,半截篮跟长了眼睛似的,可准了。"张国强狠狠地夸奖着他的队友,不过话锋一转,很有点沮丧地说,"但对方适应得也很快,我们曾领先过他们6分,之后他们就赶了上来。"至于最后的结果,过于漫长的时间使张国强的记忆完全模糊了,"好像是80多比100多,我们反正输了20多分。"

  也许现任上海东方男篮助理教练王群的回忆能补充证实那场一边倒的失败,给王群留下最深印象的依然是那个后卫波特,"这个球员的灵巧性和速度或者说整支子弹队的攻防转换速度都是我们当时无法想象的。"凯文。波特,这个让张国强和王群记了25年的家伙其实当时才刚刚加盟子弹,他代表子弹的第一场比赛竟然就是在中国。另一个给王群留下深刻印象的球员也不是昂塞尔德,而是正处在职业生涯末期的埃尔文。海耶斯,"一个快退役的老家伙了,封盖能力仍然极强。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在空中截下一篮板后,人还没落地,就在空中转身把球扔到了对面的篮板上,那力量大得让我吓了一跳。"

  在那个电视没有普及的时代,在那个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时代,王群和他的队友们从没看过NBA比赛。子弹带来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那时我们才明白,过去对别人的了解真是太少,自己原来处在这样一个位置上。"

  在那些简单快乐的日子里,我们似乎应该说一声:谢谢,1979!

  流逝的日子就像念珠一样,天串成月,串成年,25年过去了,很多东西被岁月带走了,改变了,但记忆却是谁也带不走改变不了的。当年参加那场比赛的老球员们都可以清楚地向记者回忆起那些细节,那些快乐与失望,那些为篮球而生的简单日子。

  那场比赛的球票一早售罄,比赛当天全场爆满。"要知道那个时候工资才多少,我们球员每个月就36块钱,而那场比赛球票都要卖好几块钱呢。但万体馆一万多个座位照样统统坐满,不只年轻人,连五六十岁的人都来看球,球市绝对不比现在差。"讲起那一年,张国强就像重新回到了25年前他连得12分后,脸上充满了骄傲,以及享受。"那个时候就有铁杆球迷了,他们很多都是自发的,一直跟着球队走南闯北。我记得和子弹队那场比赛结束后,互不相识的人们都围到了一起讨论,'今天哪个球最精彩','谁的表现最突出'都是争论的话题,那些上了岁数的人都拥在门口迟迟不肯离去,还有很多年轻人手里拿着工作手册,守在门口要签名。"

  或许王群的说法更好地诠释了1979年的那个时刻,他眼角充满笑意地说:"那时候又没有卡拉OK,酒吧什么的,好像足球也没现在这么热闹。当时最普及的就是篮球,小到一家厂子都有自己的球队。一场高规格的比赛吸引成千上万的球迷是常事,那真是一段好时光呀。"

  那的确真的是一段好时光,单纯的篮球,单纯的快乐,这些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换取的。无论时代怎么进步,潮流怎么更新,这些都无法改变,或者说这些都永远只属于--

  1979年那个夏天。



 

评论】【篮球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北京马拉松名单公布
北京马拉松各队旗手
组建属于你们的团队
免费主页空间送给你
同城约战天天特别约会

秀出你自己获酷炫积分

约战论坛等你发表大作

免费申请最酷球队主页
NIKE九月新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