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丹是偶像 曾想买NBA球队--新浪董事长姜丰年访谈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1月21日18:07 新民周刊 | |
专访是在姜丰年在上海新浪的办公室里进行的,由于在上海的时间少,这个办公室是他跟同事Share的,所以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不是太多。但很快我还是发现了一本乔丹的影集,姜丰年说乔丹是他的偶像。旁边放着的高尔夫球杆也是他的,姜丰年说自己还没开始打高尔夫,但要抗拒这个诱惑越来越难,因为打高尔夫已成了与客户联谊的一种方式。 除了身高,姜丰年言语的缓慢得体、举止的沉稳风度都无法让人相信他曾是一个篮球 “我动作很慢、讲话也慢,但我性子急。”专访就是在这样不紧不慢的气氛中进行的…… 人事更迭不影响我们 记者:当初创办华渊网,后来和四通利方合并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新浪会发展成现在的规模?是什么使新浪至今还是华文第一大网站? 姜丰年:当时只是觉得互联网会成长很快,但具体会长成什么样子,它会是怎么样一个盈利模式,在当初想象不到。中国现在的情况,与我们当初看到的美国互联网成功的模式又有很大的区别。我是一个国际人,出生长大在台湾,现在定居美国加州。但如今在台湾我被看作是“外乡人”,在美国又是“少数民族”。不过这样的背景也有助于我的企业观,我不会划地自限,我可能犯了不少小的错误,但大的决策,可能比一般人看得更远一点,所以能成就今天新浪的地位。当时我和志东的决定,对他、对我而言都是蛮冒险大胆的,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至今也后无来者——一家以台湾和美国为主的公司与一家大陆的公司对等合并。从企业来说,它失败的几率很大。而且当时(1998年)互联网刚刚起步,大家想象不到今天的状况。我们决心要合并,总共只花费了3个月时间,合并后重新命名,在国内IT界造成很大轰动。互联网主要就是看谁“圈地”早、大,我们出现得比较及时,当初合并的时机点掌握得比较好,“新浪”的诞生引起了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品牌打得好。再加上我们的团队,纵然有一些人事的变化,但基本的骨干都非常优秀,尤其是我们的新闻团队的总编辑陈彤。我听到过无数对我们新闻质量的赞美,我想至少在这个领域,我们毋庸置疑遥遥领先,而且这个优势还会持续下去,因为新闻阅读习惯根深蒂固。 记者:不过这几年里,新浪还是几经人事更迭,会有一些影响吗? 姜丰年:新浪有瑕疵,但不会影响我们的地位。有句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台湾叫“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新浪一直强调团队的特色,相对来说我们不突出个人的色彩。所以说品牌是要持续的,人事会有一些变化。 记者:从王志东到茅道林再到汪延,对于新浪的三位CEO,您的印象如何? 姜丰年:我认为他们都是新浪很优秀的CEO,没有他们的努力和贡献,就没有今天的新浪。我认为他们在新浪的不同阶段,都有相当了不起的贡献。不管当时是不是有什么不愉快,现在我和他们都保持着相当好的关系。其实每个人的领导方式都不同,比如我就是“无为而治”,讲难听点是“这个董事长不大管事儿”。有的人是强势领导,有的人是充分授权,各有各的优势,他们的领导风格不同而已。 记者:王志东,他是新浪第一任CEO,又是合并时的参与者,对于他的离去,你有什么感受? 姜丰年:当时确实“天人交战”,我感触特别强烈。严格说,新浪的创始人就是志东和我,那时很想有个冲动——我们共进退吧。但这样的想法是比较“徇私”了,成全的是朋友的道义,可能会误了公司。 因为当初志东离开的这个决定影响太深远了,公司里也人心惶惶的,在这个时候,我必须要顶住,公司还有几百个员工,我们还是要往前走。所以说,我那时是相当痛苦的,于私,我理解志东的感受,于公,我必须站在新浪的立场,当好董事长。而且当时大家对我不是非常了解,因为公司上市以后,我觉得自己可以闲云野鹤,但这个事发生以后,我被迫背负这个使命走上前台来稳定军心,让新的领导班子继续带领大家前进。到现在为止,我和志东的关系还是非常好,我们经常联络,我也希望他的公司越做越好。 网络游戏方面已经失去先机 记者:必须承认,新浪在短信和网络游戏两块进入得都比竞争对手要晚一点,在决策方面是否存在一些问题? 姜丰年:我们的短信虽然起步晚了,但从目前来看,我们的短信收入已经成为第一名。这可能与我们收购“讯龙”有关,收购以后的整合速度和效果都超过了预期,而且使得新浪短信的收益首次超过广告。新浪虽然起步晚,但我们可以后发制人,挟着我们第一的品牌,通过收购,变成龙头。一开始,我们还担心过“迅龙”是否适应新浪的文化,但整合出乎意料的顺利。 游戏方面困难一点,引进《天堂》是迟了一些,虽然这是韩国排名第一的网络游戏。网游的用户附着性非常高,谁先卡位圈地、抢占市场很重要,因为一般用户玩惯了一个游戏,等级很高以后,不愿意轻易搬走。我们已经失去了先机,所以更要重视,要赶上去。 记者:新浪实行了双董事长制,这是为什么?两个人相同职务,在决策方面会有冲突吗? 姜丰年:双董事长制在上市企业来说,是比较少见的,但我认为对现阶段的新浪是比较理想的模式。段永基是新浪的元老,一路走来他对新浪的支持一直没有变,再加上段总在国内的资源、人脉关系要比我好得多,他可以花更多时间在国内。这就是为什么我赶到北京,特地请求他和我一起扛起这个责任,请求他作为新浪最大的股东,也是最老的股东之一,一起来支持、关心公司。外界很多说法,其实只是想象。完全是我个人的意愿,我去说服了他。以我们的多年默契和彼此的尊重,一起来干。每个公司的情况不同,新浪股权分散,版图又大,这样的方式比较适合。至于决策,哪怕有不同,我们对外一定是一致的,会达成共识,因为我们有互信和默契,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新浪。 两岸“三通”以后再回来 记者:前一阵你组织“新浪狮”篮球队参加CBA,有人说你是“淡出网络”? 姜丰年:应该说我一直就是一个充分授权的董事长,由CEO对董事会负责,除非有重大决策,否则我不会去干预、介入。我喜好篮球,大概三四年前就有组织一支球队的想法,那时新浪还未上市,责任未了,我不敢花时间在球队上。新浪上市以后,曾想过去买个NBA的球队,但股价下跌,我更不可能实现这个想法了。刚好因缘际会,台湾一个最好的篮球队,它的母公司发生财务危机,我在很短时间内把它全部接手,改名“新浪”队。但我的个性,不愿意被人批评说用公司的钱玩自己的球队,所以从头到尾我没有拿公司一毛钱。我把一些兴趣和精力放在了这个球队身上,也是圆了我的一个梦想。而且,通过网络能促进两岸的交流,通过体育篮球也能实现。任何有助于两岸的了解和交流,我都愿意全力去支持。 记者:球队最终还是退出了CBA联赛,为什么?“新浪狮”还会回来吗? 姜丰年:离开有很多原因,最主要是“技不如人”,或者说身材不如人。现在国内的篮球队员的平均身材都很高,我们连一个超过2米10的球员都找不到,国内其他俱乐部基本上把全国好的年轻选手都垄断了,而我们相对在这儿没有“根”。我在台湾找,最高的球员2米02,这个身材在CBA是非常普通了。篮球还是个“不公平”运动,身高有绝对的优势,我想我们的技术是得到所有人认可的,但是身材不行。在技不如人的前提下,还有球员对于家庭因素的考虑,所以我决定还是暂时让他们回去。我个人要对他们负所有责任,他们有家庭、有小孩,到这儿一来半年,也蛮寂寞的,有很大压力。 所以我觉得在两岸没有“三通”之前,暂时让他们回台湾打球是比较好的安排。等两岸“三通”以后,有机会再回来,可能我们就把台北当主场,不光我们来这边打,内地的球队也都去台北打。我希望那天早日来到。 记者:困难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在内地找一些球员? 姜丰年:我曾经试过。很不容易,在内地你要买断一个球员,要动用各种关系,而且这些最好的球员都是每个地方的“宝”,据我了解,当地的领导不批,光有钱根本不行。除非你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相中,然后一路培养,但今天我们做不到这一点。 记者:带领“新浪狮”打CBA这么长时间,你能谈谈对中国的篮球联赛的印象吗? 姜丰年:如果你拿NBA的水平来检视中国联赛,那它肯定是不及格,但是这也不公平。我认为前途看好,但要有一个过程,各方面都需要提升,我觉得在短期内不容易有大的突破。我还是对中国体育和篮球相当有信心,只不过不是现在。 记者:你的成功有没有运气的成分? 姜丰年:我想运气总是有的,要不然这么多人比我优秀、比我努力,为什么是我呢?谁不想当互联网龙头呢?但是有人说创业成功的几率好比被雷打中,一生被雷打中一次的机会微乎其微,如果连续被打中两次、三次,那就不是纯粹偶然了。我离开篮球去美国,回来后做IT,又下决定把趋势科技搬到硅谷,后来随着互联网兴起,我在总经理的位置上离开趋势科技,决定把自己重新归零。我就是想证明自己,所以选择完全不同的领域创业,再后来决定华渊与四通利方合并等等,这些决定大家都有争议。但是现在证明我的决策都是正确的,实际上我觉得是勤能补拙,我比别人辛苦;我也犯错误,但我不断修正。(撰稿/钱亦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