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郅孤独行船 大巴何时靠站--析两大中锋前程后路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2月23日11:35 南方都市报 | ||
“我的身体比刚进NBA时强壮了许多,现在与对方对抗已不像以前那么吃亏了,我希望有机会证明自己。”——王治郅 上半时表现在黑暗中偶尔闪光 某些权威视觉媒体的垄断让大郅的身影在本赛季完全地消失在了中国球迷的眼中,我 大郅本赛季共打过23场比赛,也多在垃圾时间出场,直到1月22日快船客场同爵士一战。面对14年没有胜过的对手,主帅金特里干脆尽遣替补,结果大郅得到了26分钟的时间。在这26分钟里,在沉默和黑暗中苦苦等待的大郅终于彻底爆发了,三分球4投2中,罚球4罚4中,在卡尔-马龙头上摘下7个篮板,还当着盐湖城球迷的面用自己最擅长的左手将马森伯格的抛射狠狠摁下……所有的人都迷惑了,他们不明白这个中国人哪来的这么大的爆发力,也许只有大郅知道,他要用自己积蓄已久的能量送给有名无实的金特里一记响亮的耳光! 下半时预测寄望被伯乐相中 快船根本没有进入季后赛的希望,大郅在这里的前途也是一片暗淡。快船是联盟中出了名的投机球队,买进新人,打出一点名堂后就倒手出去。所以他们永远是一支年轻的球队,也永远是一支烂队。大郅很有可能在一两个赛季后就被当做某个球星的搭售商品被交易出去,我们只有祈求大郅在未来的球队里能受到重用。 制约瓶颈内线不硬心太软 内向的大郅尽管有强健的体魄,但总给人一种软弱的感觉,再加上不善言辞和永远一副痛苦的面部表情,肯定不会受到美国人的欢迎。NBA是激烈的比赛场,但也是一个花哨的作秀场,想一想姚明总是挂在脸上的微笑和常常的妙语如珠,大郅也许可以得到一点启发,换个角度赢得教练和队友的喜爱。 软弱的性格还体现在赛场上,大郅有精准的外线投篮,但身份终究是中锋。如果一个中锋只会在外线溜达,空有一副架子却不能和对手在内线硬扛,一拿球就手软,只会拼命射三分,哪一支球队想要这样的中锋? 大巴何时靠站? “任何球员都时刻期待着上场比赛,长时间打不了比赛是一件十分令人沮丧的事情,但我理解球队的决定。我也希望当自己获得上场机会时,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巴特尔 上半时表现与垃圾时间为伴 马刺至今已打了54场比赛,但巴特尔有46场都只是一个旁观者。全部8场比赛加起来的出场时间只有29分钟,而且全部是在垃圾时间。留下的统计数据是11投3中(其中3分球3投1中)、7分、7个篮板、2次助攻、3次失误、8次犯规,没有抢断、没有盖帽,均场得分不到1分。这样的数字也许只能用“凄惨”来形容。 首次亮相是在去年12月6日主场对76人,波波维奇在终场前55秒给了主场球迷10秒钟认识这个中国壮汉。结果过于紧张的大巴竟然没能抢下对方罚失球后的篮板被对手打三分成功,波波维奇随即换人。 12月16日马刺客场与快船一役对大巴意义重大。虽然又在垃圾时间出场,但大巴在垃圾时间投中了自己加盟马刺后的第一球! 最近一段时间,尽管大卫-罗宾逊受伤,但我们还是很少看到大巴的身影,甚至连伤病名单也不常进,现在的“大巴”不知在何处“靠站”? 下半时预测寄望砍鲨战术实行 罗宾逊受伤后,威利斯打上了首发,但波波维奇连让巴特尔当威利斯替补的心也没有。从现在的情况看,大巴在接下来20多场常规赛里的上场机会也是微乎其微,惟一的指望就在季后赛。 细心的人可能还记得,大巴刚转会马刺时有媒体分析波波维奇此举可能是想用粗壮的巴特尔实施“砍鲨”行动。目前马刺稳居西区第三,进季后赛应该不成问题,而湖人则在为季后赛名额苦苦奋斗,即使最后进了,名次也不会靠前,倒真的有可能与马刺相遇。不去想这种以牺牲个人犯规而采取的“暴力”战术对于贵为中国三大中锋之一的巴特尔是否是一种浪费,相对于不能上场,还是希望“砍鲨”战术能够真的实行,也让中国球迷多看一点大巴与奥尼尔的正面对抗。 制约瓶颈犯规多是致命伤 三大中锋,巴特尔最矮、最老,但他也最粗壮、最有经验。后面两项本该成为他立足NBA的最有利条件,但现在看来,却成为他在NBA发展的最大瓶颈。 身高2米11、体重131.5公斤的大巴身体壮硕,在CBA时,篮下卡位硬上、篮板球拼抢凶狠,是中国的大鲨鱼。可是一到了NBA,像大巴这样身体条件的球员俯瞰皆是,而大巴不够灵活、柔韧性差的特点也在与黑人球员的对比中暴露无遗,再加上长年浸淫CBA,防守中那些小动作一不留神就冒了出来,根本逃不过NBA裁判的眼睛。块头大、动作慢、小动作还多,这样一来,大巴在场上的犯规次数就可想而知了。自己得不了分,还拼命犯规把对手送上罚球线,主教练波波维奇肯定没有用大巴的道理了。 可是让已经28岁的大巴现在再来锻炼肌肉的灵活性会不会太晚?想一想30岁的奥尼尔全明星赛上的连续胯下运球吧。只要大巴向着身边两个最优秀的中锋多学习,同时改掉在CBA养成的一些防守恶习,再加上中国中锋特有的精准的中远距离投篮,相信大巴在NBA还是会有立足之地的。(本报记者窦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