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中国 欲装孙子--吉林洋帅最终难逃被抛弃命运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2月21日18:41 南方体育 | ||
本报记者徐梅报道 一直说自己很习惯中国的卡尔文,2月19日晚上对吉林队员的场上表现很是迷惑不解。他说这是他执教以来,自己所带的球队打得最差的一场比赛,他冲着队员嚷嚷,“你们不仅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一座城市、一个俱乐部、一个家庭,最后才是你们自己……”咆哮之后的结果就是在第二天他下课了。 这可能是他到中国以来最痛苦的一个晚上,这位热情的老人一直以开放而真诚的心胸努力地去靠近自己所处的新环境,然而却忽然发现自己被抛弃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手下的战士失去了战斗力,他必定会不舍追问,在追问中,也许他会更了解自己周遭的一切。 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其实已经算得上是半个“中国通”了,他研究《孙子兵法》已有十多年,他说这里面有无穷的智慧和计谋。他不像美国人那样张扬,而是深谙中国人的隐忍之道,为了实现自己在中国发展的计划,甘愿从一名助理教练做起。 来中国之前,他先后在八个国家执教,中国是他异国执教生涯的第九站,也是他最希望停留的地方,“我想在这里呆到2008年,在中国看奥运会!” 之所以迷恋中国,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份崇拜。他的偶像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十多年前他偶然看到《孙子兵法》的英译本,一下子被其中的玄妙多变所吸引。他将从兵法里领悟到的东西用在了篮球训练中,没有打过篮球的他就靠着计谋和策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玩转了篮球。 他一直梦想着来到中国,但是苦于机缘未到。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问他,“你愿意到中国去做教练吗?”朋友告诉他,那个地方叫吉林,在中国的北方,并且对他说,“你必须从助理教练做起,你愿意吗?” 因为心中的那份向往,他顾不得身份和待遇,说了声“OK!” 就这样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对于这片梦想之地,他什么都有兴趣。一般的外国人到了中国,首先在吃上过不了关,但是他却热衷于尝试各种中国食物,他甚至时常自己跑到酒店外面的小店里吃饭,坐在小店的一角看着别人悄悄地议论自己。“有的时候,我会走过去,问他们,‘嗨,你们是在说我吗?’”他想和身边的人多交流,走遍世界的他相信,沟通就可能缩短距离,“世界其实很小,我虽然是外国人,但是并不神秘,我们聊聊天,你就会了解我!”他最想跟中国的老人聊天,想知道那些跟他年龄相近的中国人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观点。“可惜的是他们都不太会说英语,而我又讲不了中国话……” 他不在意自己银发满头却只是一个助理教练,“只要还是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就够了。”他渴望了解自己的队员,了解这群有些内向的中国男孩子,他鼓励他们开放自己,在场上大声喊出自己的想法,此外还要有远大的目标和梦想,他整天都把冠军放在嘴上,每次训练完都要问队员,“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还想拿冠军吗?” 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有他的道理,“打球和种地是一样的,你如果种下的是玉米,那你就只能收获玉米,只有播下冠军的种子,那你才能得到冠军!” 就在旁人、包括他自己以为自己越来越了解中国的时候,忽然发生变故———和宏远对决以48分的巨大劣势失败,对卡尔文来说实在是个来得有些意外的巨大耻辱。下课的变故也许让他心寒,也许会促使他更深地去解读中国,只是角色变换了,他不再是中国某个俱乐部的主教练。 卡尔文身上最让人称奇的就是,在吉林队他明明行的是主教练之实,但他却担的是助理教练的名。俱乐部如此行事,有他们的道理,因为如此一来,在充分发挥卡尔文的执教才华的同时,又由中方教练来协调球队内部及外部的关系;更令人惊奇的是,他还是所有外教中工资最低的,甚至还不如某些球队的中方主教练。从两个赛季的成绩来看,吉林模式无疑是成功的,但这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必需归功于卡尔文的“默默奉献”。 但他最终还是下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