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身份 姚明颠覆美国人的偏见与想象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2年12月30日17:14 三联生活周刊 | ||
盐湖城冬奥会、女子花样滑冰决赛,关颖珊上场。 “完了!”史安斌的朋友叹惜道。果然,关颖珊两次失误,最后只拿到第三名。史安斌说,“对她的失误,大家都看到了原因。上场前,她父亲又跟她耳语了一番。”一直注意关颖珊表现的史安斌们,最普遍的经验是:父亲加耳语等于失败。上届冬奥会,同样的故事已经上演过。“他说了什么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但结果是,只要他说,一定失败。” 坐在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自己的办公室里,刚从美国回来两个月的博士史安斌,对关颖珊大赛失败的解释更进了一步,“关键是她的移民身份,她要证明比别人更优秀。”事实上,关颖珊的父亲才真正称得上移民,关本人已经是在美国出生的了。不过,这种身份认同问题,并非坐在书斋里的文人想象。盐湖城当地报纸对关颖珊第三名的报道是,“冠军没有落入别人手中”。史解释说,“在英语里,‘别人’也可以理解为‘别的民族’。关颖珊再好,也是‘别人’。”这一报道引发了华裔的强调不满,后来报纸为自己的遣词而道歉。 “我相信姚明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史安斌说,“第一场球,姚明一分未得,也没有影响他的情绪。” 在美国宾州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史安斌,曾专门钻研过一段美国的橄榄球,理由很简单,宾州大学的橄榄球是强项,另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中国,你要与别人沟通,话题要集中在个人问题上,而在美国,只有体育是沟通的利器”。在美国,史安斌对运动受欢迎程度的排序是:橄榄球、棒球与篮球;稍后则是高尔夫、网球与花样滑冰。以关颖珊和姚明所达到的位置,他们算得上是进入真正美国大众层面的华人形象,“当然成龙也算”。 比较这三位有名的华人形象,多少是有趣味的。“成龙符号是美国人对中国的想象,武功好,有点笨,不太会说话,标准的种族模型。而关颖珊正在努力摆脱这种形象,却又处于接轨时期,难免尴尬。”另外一位英国杜伦大学的博士董关鹏也注意到了他们之间的分别,他的结论很简单,“成龙时代,我们是一副急于挤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模样;而姚明时代,很自然就被接受了”。 “美国人甚至改变状元秀的选择规则,而主动邀请他进NBA。”史安斌解释说,“主动与被动,是成龙与姚明的区别。国际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意味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这背后所隐藏的改变则是,“中国开始由过去要求与世界接轨的状态,变为开始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找中国身份。姚明成为一个象征。” 1998年,史安斌曾带他的美国学生到中国实习,在从上海到阜阳的火车上,那群美国学生对安徽民工特别好奇,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与他们沟通。结果大大出乎这些美国学生的意外,甚至这些民工都知道美国伊拉克关系与克林顿丑闻。这事实上意味着中美两国在对对方的认识与理解上存在着差别。比较而言,姚明的出现,“对美国人的价值更大”,“他颠覆了美国人的偏见与想象”。在美国普通人意识里,史安斌描述说,“对华裔,甚至亚裔,想象中都偏女人化。原因很简单,亚裔多从事餐馆、洗衣等职业。这些都是女人的职业。这与我们国内对某一城市某一省份的想象,并无不同。但姚明的身体形象改变了他们的想象,这比说什么都强。所以姚明现在在美国吸引的不仅是华裔,还有亚裔。” 而姚明的这种“颠覆”,甚至也打破了美国文化自身的偏见。“在美国,一般说‘妈妈的孩子’,就是指那些没有本事的美国男人,要靠着妈妈活命。但姚明将父母带到美国,又听妈妈的话,这是有别于美国的注重家庭。”史安斌分析巴克利对姚明的“挑衅”,“在美国,一般情形都会形成直接的口舌相争,但姚明选择了谦逊与低调。用事实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行胜于言。” 联合利华中国市场的通路行销总监白雪梅分析说:“泰格•伍兹的成功,提高了大众对高尔夫的认知程度,因而使更多人关注高尔夫,而姚明起到的作用也将与伍兹类似。”更重要的背景,白雪梅说:“这个时代,整个世界对中国的认知程度已经大大提高。” 比较NBA巨星,史安斌认为:“乔丹是美国人推出的多元文化象征,他的特征是:美国人、黑人。他被认为是卫星传输时代的第一个世界英雄,美国学者最喜欢举的例证之一就是,乔丹退役的消息,是波斯尼亚地区媒体的头条,而科索沃战争却不是。但乔丹代表的是美国精神,而姚明却不一定代表美国价值,他是全球化文化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