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滑坡、新闻颇多,本赛季山东男篮给人一个印象:浪头很大,浪花却没有半朵。从赛季初大手笔投入引进立陶宛教练利马斯、内外援达柳斯与陈照升等,到赛季中更换外援引进马特,山东队拥有了其历史上最强的阵容,然而兵强马壮的山东队在15轮过后,仅以7胜8负排在第五位,名为“火牛”却修炼得半红不黑。火牛为什么火不起来?昨天的沪鲁男篮一役多少让我们看出了点苗头。
利马斯水土不服。请来了洋和尚,学起了欧洲篮球的宝典,山东队在利马斯的调教下想走欧洲篮球路子的用意明显,但在实际运作中却产生了问题。在利马斯眼里山东队没有核心人物,不存在主力、替补之分,哪怕是对大将巩晓彬,“巩晓彬是核心人物我以前并不知道,但从今年比赛看来,他并不是核心人物,不像姚明是上海队的半壁江山。”利马斯于是按照欧洲打法调兵遣将频繁换人,但是球队成员受年龄、技术、身高等结构的限制,基础摆在那儿,而球员的水平也确实参差不齐,并不能很好地贯彻主教练的意图。在这样的情况下,利马斯要将立陶宛的一套技战术直接生搬硬套,忽略了球员能力的差别,结局当然不会好看。
球员们无所适从。一时半会地,让全队从原先围绕纪敏尚、巩晓彬作战的“双塔”战术中改头换面,形成快攻为主的战术打法,球员们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短期内从心理上和技术上都无法接受。战术调整后,利马斯根据他所看到的球员条件安排人员对号入座,但中国球员并不能完全照他的执教思路立竿见影地改造自己,比如巩晓彬,他原先习惯在内线打阵地战,现在因战术需要要穿插跑动,体力搭不够,特长不能发挥,乃至积极性都可能下降,不能适应也不足为奇了。球员无法完成教练下的指标,布置的任务,达不到战术要求,成绩当然不理想。
山东队将帅目标一致,都想打好比赛,但原有的固定模式却限制了两者间的沟通与合作,如何打破壁垒让两者能优化组合才是山东队走出低谷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