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联赛更名无形资产丧失十亿? 韦迪或重蹈前任覆辙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0月19日19:54  足球-劲体育

  记者贾蕾仕报道 更改一个国家顶级联赛的名称,看上去似乎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但是记者就此事与足球圈内人以及经济界人士的交流中,他们从专业的角度解析了更名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影响,表示中超更名“最大的问题是无形资产的流失”以及对联赛改革的实质内容的忽略,甚至成为又一场忽悠。

  中超改名丧失10亿?

  自开展职业联赛以来,中国足协还没有对联赛及其相关产品进行过无形资产的评估,这被经济界人士认为是意识上的落后,特别是在中超联赛的招商中,拿不出有说服里的数字来打动赞助商,“2004年深入人心的‘甲A’品牌一夜之间就被取消了,10年积累下来的人气和品牌效应荡然无存,这其中带来的无形资产的损失从来就没有人反思过。”

  1994年甲A职业联赛成立后,第二年高达2.7万人的场均上座率,加上电视、平面媒体的铺天盖地的轰炸,成为当年全国家喻户晓的体育赛事,后来凤凰卫视参与转播,甲A进入全亚洲的电视屏幕,拥有极高的曝光度,但是却缺乏对品牌的评估,“甲A”这一品牌到底价值几何?足协在这方面的商业意识甚至不如俱乐部。

  在中国对体育品牌的无形资产评估方面,只有足球项目上做过,其中上海申花、大连实德都是对外公布过评估价值的。在记者采访中,一名上海足球圈人士介绍,当时为了对上海申花俱乐部进行股份制改造,1997年上海申花俱乐部对“上海申花”这一品牌进行过评估,当时对外公布的评估价格为11.38亿元。相同的是,大连实德当年对外公布的品牌价值也超过了亿元。

  以这两家俱乐部的情况作为参考,“甲A”的品牌价值也在10亿元左右。一个可以证明的数字是,2003年末代甲A的冠名费就达到了1亿元人民币,这在今天的中超来说是一个近乎神话的数字,也足以证明甲A的号召力,但是阎世铎并没有延续“甲A”的品牌效应,轻而易举就放弃了。

  对联赛品牌的更改和俱乐部的变更,有专业研究体育经济的学者对此现象作出了批评,认为“这样的过程是无形资产的流失”,尤其是对“甲A”品牌的放弃,经济界人士认为“未对资产构成和价值进行符合法律程序的确认,使得政府长期以来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所积累的特种形态的国有资产在转化过程中流失。”

  专家介绍,从品牌价值上来看,不断地变换球队名称或赛事名称,就如在一件大众熟悉的名牌产品上换上一个对消费者十分陌生的商标,“职业足球无形资产缺乏保护的现象日趋严重,不仅反映了职业足球经营环境的恶化,更显示我国职业足球在经营上尚未成熟。”

  现在足球的深化改革又要放弃“中超”这个保守估计评估值达到10亿的品牌,这笔账谁算过呢?改革的焦点不是更名 作为足球圈内人士,记者采访的俱乐部人员都表示,中超在过去的六年中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球迷、投资方和俱乐部更愿意看到一个干净有序的联赛,而不是换了名字却依然负面问题成堆的联赛。这部分圈内人更加关心联赛的组织模式和经营模式的改变,一名俱乐部老总向记者表示:“我更关心联赛改革的具体办法和实质内容,而不是名称。”

  作为中超公司投东的俱乐部,他们关心的“具体办法和实质内容”是什么呢?这就是刘鹏的具体表态内容。9月26日,总局局长刘鹏发表了对中国足球改革的意见,这个指导意见使改革更加具体化,如管办分离、建立准入制度等等,这些才是圈内人更加关心的。

  尽管现在新的名字还没有正式出炉,但是俱乐部方面对此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有多名老总向记者表达了他们对联赛改革的期望,其中“重视俱乐部意见”成为主流声音,“过去很多措施都是足协制定后强行要求我们执行的,近年来稍有改善,但是还不够彻底,一些做法还是没有完全考虑我们的意见。”俱乐部、投资方都希望足球管理机构能尽量考虑自己的意见,新的联赛名称自然被摆在了次要的位置。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相关专题:2010中超联赛第26轮专题  中超积分榜

更多关于 中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