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岛足校缘何从狂热到冰冷 几乎销声匿迹的背后尴尬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12:16  半岛都市报

  专业足球在青岛的衰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足球学校的发展从当初的五六家注册足校、在册球员人数四五百人,到现在只有两家注册足校、在册球员四五十人,其中,海牛足校已多年不再招学员,国际米兰青岛足校已变身为免费培训球员的发展中心。至于其他足校,则早已在国内足球的衰落中消失,曾经盛极一时的足球学校,如今在岛城几乎销声匿迹。

  红火的过去红塔来买走一个队

  对于岛城的足球少年来说 ,足球学校曾经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全国足球热,足球学校雨后春笋般地在青岛不断涌现 ,根据市足协的统计,到1999年、2000年时,足球学校在岛城的发展到达顶峰:全青岛有6家在册的足校,注册少年球员近 500人。事实上,还有一些足校采用“打游击”的方式生存,并没有在足协注册,如果算上这些“野足校”,青岛当时在足校踢球的少年预计在千人左右。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送孩子上足校,一年的费用不低,岛城几大足校的收费通常都是一年1万元至 1.5万元,在上世纪末,这对工薪家庭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负担。但即便如此,送孩子进足校的家长依然人数众多 ,“好的那几年,我们都得限制学员的人数,否则场地根本无法满足训练要求。”青岛海牛足校的校长李永存说 。作为青岛最早成立的足校之一,海牛足校曾经是这个行业的排头兵,不仅聘请了一些知名教练来当教练,学员人数也一直排名榜首,最多的时候可达300 多人,拥有10支球队。而他们梯队的成绩也非常出色,特别是 1983、1984这两个年龄段,曾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前四名,最后被当时的甲A俱乐部红塔以高价整体买断,轰动一时。

  冷清的现状足校几乎销声匿迹

  不过三四年的时间,岛城足校就从顶峰迅速跌落下来,不断传来足校关门的消息,连规模最大的海牛足校,其训练用地被征用后,也在2004年后逐渐不再招生 ;带有巴西足球色彩的巴拉那足校已经解散,事实上,在解散之前的一两年,巴拉那已经开始免费招生,但前来报名的孩子依然寥寥无几;目前还有学员的足球学校,只剩下国际米兰一家,但这所学校在2006年之后就已经换了经营模式,变成了一个免费培训的足球发展中心,成了由意大利国际米兰方面投资的非盈利性机构,旨在在足球不发达国家普及足球文化,已经很难再称得上是一所足球学校了,学校已经由最多时的200多名学员变成了区区几十人。

  从红火时的六家,到现在只剩下名存实亡的一两家,足球学校正在逐渐淡出岛城足球圈,变成无人关注的角落,甚至已被许多人遗忘。如今,提到足球学校,岛城足球圈的人几乎都是同样的反应:“青岛还有足球学校吗?应该没有了吧。”

  无奈的选择没有学员难以为继

  从红火到冷清,岛城足校的衰败,最直观的原因就是没有学员,对于一个民间办学的机构来说 ,没有学员,收不来学费,学校的生存自然难以为继。国际米兰青岛足球学校的校长宋伟民表示,足球学校投资不少,除了普通学校所需要的文化课教师外,还需要大量的教练,根据他的估计,一所足球学校要招到250至300名学员才能盈利,但对于绝大多数岛城足校来说,这个数字很难企及。

  从当初的趋之若鹜到后来的无人问津,足球学校为何对孩子来说没有了吸引力呢?宋伟民认为,一方面,这与国内足球的大环境,特别是国字号球队的成绩息息相关,“2002年,中国队打世界杯的前后,来报名的孩子就特别多 ,从2004年以后,人就越来越少了。”另一方面,过去足校的办学方式 ,也使得许多学生家长望而却步,因为足校通常都是让学员同吃、同住、同训练的封闭模式 ,家长担心孩子荒废学业 ,毕竟能进职业队的还是极少数。而且,许多教练素质不高,一些好苗子如果想进职业队,都需要给教练“打点”,不少家境贫寒的好苗子很难获得机会。

  曾在岛城一知名足校上过几年学的小徐对此深有体会,从10岁进足校,一直踢到高三,他几乎没怎么学习过,“足校就这个环境,半天上课半天训练,大家都不愿学习 。”没正经上学,小徐找工作时遇到了不少挫折,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小公司干起了推销,“那几年,真是把学习都耽误了,还花了家里那么多钱。”小徐至今还有些后悔。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青岛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