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酥阳
中超常委会,由中超联赛中最规范、最有实力、最具威信的几家俱乐部成员组成。成为中超常委会的委员,也是一种身份和口碑的象征。不过,在2008年,申花人被中超委员会排除在名单之外。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尴尬事。
中超开创之时,成立了一个主要以大俱乐部为成员的中超常委会。在首届中超常委会上,申花成为五位委员中的一位,出任该职的是申花俱乐部总经理楼世芳。在楼世芳之后,申花俱乐部总经理吴冀南继任了这个职位。也就是说,从2004年到2007年,申花俱乐部一直是中超常委会的成员。直到今年,随着吴冀南的离任,申花在中超常委会中的席位,也跟着丢失了。
中超常委会的成员,是由中超联赛各俱乐部以民主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的。申花失去中超常委员委员一职,从表象上看,至少反映一个问题:申花俱乐部在中超联赛的口碑、信誉,以及关系网,出现了退步。再比如,申花曾因“洗牌门”受到中超委员会的公审。若是以前,作为中超常委会成员之一,申花俱乐部甚至有可能依靠自身的威信和人脉关系,让这样的公审大会无法召开。但现在,情况显然不一样了。
2008年,尽管申花在管理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外交上还是出现了很多可能引起“后患”的问题。比如,在争冠前后,一些有损口碑和信誉的是是非非,在不少俱乐部之间传播和议论开来。比如,国安俱乐部的一位老总在谈到联赛的问题时,甚至直截了当地指出了申花,认为申花的很多做法,对联赛是有破坏性的。这位老总的议论,未必一定客观。但问题是,在以往若干年里,国安从来没有也不可能这样评价申花。如何恢复信誉度,的确是申花俱乐部高层需要正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