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申花连战连败引发新启示 中国职业足球面临断根之痛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15:35 新闻午报
申花与联城合二为一,国际已正式更名扎根西安,连中甲的群英队也暂时将主场安排在贵州,曾经红红火火的上海职业足坛如今在国内两级职业联赛中只剩余一根独苗。 申花在中超和亚冠遭遇尴尬的两连败,强强联合的新球队需要时间来消化合并后的不适,但比两连败的成绩更可怕的,却是上海青少年足球基础连年萎缩的惨痛现状。 青少年足球是职业足球的根本,也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青少年足球的严重萎缩,就意味着职业足球正面临着断根之痛。 青少年足球的困境已经引起了上海市足球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一系列基础的深入的调研正在酝酿之中。昨天,上海足球管理中心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与会专家就开展青少年足球调研进行初步的讨论。他们希望在这次调研中,理顺思路,寻求破解难题的突破口。 人口缩水发展无序 据悉,在上海市足协注册的青少年业余足球运动员人数,已从职业联赛开始前的8000人左右,跌至如今的1700人左右。上海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主管青少年工作的沈雷表示,“目前上海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正处于无序状态。职业化并未解决谁来搞青少年足球的问题,单纯由俱乐部来承担这一社会责任并不现实,反倒是国家不再投资后,令原先的四级训练网络处于瘫痪,而原足球传统中小学和由社会开办的足球学校也举步维艰,近年来萎缩趋势明显。” 原先上海19个区县均拥有足球传统学校,而现今这一数量大为缩水,上海足协每年组织的青少年业余比赛,各年龄段参赛队不超过10支。由于足球人口锐减,原本应负责竞技提高工作的足协只得将工作重心放在普及运动上,而一些区县为保留住为数不多的青少年足球选手,不得不搞起“一条龙”体系,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从小练到大就这么一支队二十来号人,“足球明星是选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沈雷无不担忧地说道。 文化缺失形象扭曲 足球人口日益减少,但喜爱足球的人数却并不少。中超比赛直播的收视率甚至高过英超、NBA等国际赛事,申花依然是人们热衷的话题,“人们骂足球,正是因为大家爱足球,关心足球。但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足球的形象被扭曲了,失去了阳光的一面,这对足球的普及发展是一大障碍。”长期研究中国足球的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社会学系教授沈建华表示,“而且现在上海籍球星越来越少,民众会缺失文化归属感。”上赛季英超中游球队米德尔斯堡在一场联赛中,列入参赛名单的16位选手中13人出生于城市30公里半径内,在英国足坛传为美谈。再比较一下现在的申花队,在昨天与悉尼队比赛的先发阵容中,就是算上自小在本市踢球的杜威,也仅有4位上海球员。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陆小聪则对中日两国的青少年足球发展现状作了比较,“虽然日本人口仅有我国的十分之一,但其青少年足球基础却远远好于我们,如今日本有60余万注册在案的青少年业余选手,其中小学20万、初中17万、高中22万、大学则为1.3万。”据陆教授介绍,日本青少年足球发展与学校、社区紧密结合,加之国家总管部门在各地铺设指导工作的训练中心,已形成了良性发展的网络布局。 体教结合唯一出路 前不久,有关部门曾专程找来数位老足球工作者座谈,据与会人透露,足球界元老们对上海足球的未来非常担忧,甚至有人表示,“还不如回到体工大队时代”。开弓没有回头箭,足球职业化的趋势不可能改变,但如何发展为职业队所忽视的青少年足球,成了一项社会问题。“职业俱乐部是一种市场行为,也是短期行为,他们暂时不会也无法承担起所有社会责任。青少年足球如何发展,只有走体教结合这一条路。”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邱伟昌如此表示。 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平杰告诉记者:“职业化后,足球项目始终没有融入体教结合的体系中来,设立在上海各学校的15个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中没有足球项目,而由体彩基金设立的103个业余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里,足球的数量少得可怜。更重要的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也一定要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来,社会足校、体校的文化教育水平甚至很难达到最低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这样,越没有家长愿意孩子来玩足球。我们所需要的青少年足球,首先前提是孩子们全面的健康的成长,然后才是足球水平提高,不能为了一项技能剥夺了孩子们文化知识的需求。”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