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女老总李虹承包俱乐部 深足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3月03日06:40 深圳特区报
所有权和经营权剥离,完全靠市场运作来运营球队,这在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历史上还是首次,深足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女老总李虹承包深足 【本报讯】(记者徐松马晓峰)“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如今已经真正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候了!”在昨天下午举行的2007赛季深足球迷总动员暨套票首发仪式上,深足总经理李虹的话很煽情,为了鼓动球迷,更是为了鼓励自己—深足投资人杨塞新已经明确表示本赛季不会再掏一分钱,俱乐部总经理李虹主动提出承包球队—一夜之间背负起深足千钧重担的李虹,需要以这样的方式给自己打气。 背景 杨塞新早有去意 在市场并不景气的今天,职业化仅10多年的中国足球俱乐部还完全不具备靠自身造血来维持运营的功能,每年上千万的运营费用,绝大部分需要球队的后台老板自掏腰包。像全兴、力帆这样的企业,能够通过搞足球的方式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达到促销的目的,但像深足的杨塞新这样搞资本运作没有实业的投资人,投资足球就很难见到回报。 由于缺乏资金,深足这两个赛季一直很艰难地维持着生计,球队运营的费用除了冠名以及其他赞助费,主要来自于出售球员,因此球队的实力也迅速减退,杨塞新对于投资足球早已心灰意冷萌生去意,只是苦于无法脱身只能勉强支撑球队,但同时他也表示,不会再给深足投一分钱。 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2006年5月由杨塞新“海选”出来的俱乐部女老总李虹站了出来,她主动向杨塞新提出要接管球队。 现状 还差600万资金缺口 “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资金,香雪冠名给了1300万,晨光买胸前背后广告给了600万,我现在就只有这些资金。球队一个赛季的运营费用最低限度要2500万才能维持,600万元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个天大的缺口。”没有企业,没有后台,没有资金,李虹与那些玩足球的大老板们本来就不是一类人,但现实硬把他们拉到了一条起跑线上,不过,李虹说承包球队并不是头脑发热,“虽然是很无奈的决定,但承包之前我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见,包括市体育局的领导、董事会、教练组以及所有的队员,我也是经过仔细分析后才作出的决定。” 如何找到这最起码的600万?李虹和她的经营班子已经开始有了动作,俱乐部如今一边在四处出击寻找新的资金来源,一方面又将对俱乐部的工作人员进行降薪和裁员,“但绝对不会波及到队员,我保证他们的收入不会有任何变化,不然我接手这支球队就毫无意义。虽然压力很大,我相信我们得到有一个不错的结果。”李虹首先也是最容易推出去的就是在深足主场的10多块广告牌,“希望企业能够给予我们更多实际上的支持。” 目标 挽回球迷力争保级 开源,光靠球场边的广告牌依然无法完全解决问题,因此李虹更看重的其实是第二张牌——尽可能地增加票房收入。“我跟队员都谈了心,他们都表示会全力支持我,我也告诉他们,可以输掉比赛,但不能输掉气节,不能输掉士气,相信只要我们踢的是健康的、阳光的足球,球迷一定会回到看台上的。” 让李虹没想到的是,这场动荡反而让多事的深足迅速拧成了一股绳。“球队现在是空前的团结,我相信这样的球队是有很强的战斗力的。”李虹说现在深足已经提出了“齐心齐力,保卫深圳”的口号。在李虹跟董事会的法律文件中,明确了她要带领球队保级成功的条款。 影响 一次意义深远的尝试 完全靠市场运作来运营球队,这在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历史上还是首次,一不小心,李虹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俱乐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剥离,对经营班子提出新的考验,”李虹清楚她将面临的那些困难,但她也同时看到,这条路将是职业足球发展的必然。“中国足球俱乐部还没有哪一家是完全靠自身造血来维持运营的,目前足球的市场也不算太景气,但任何事情都需要率先走出来尝试的人,欧洲足球上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足球总归要靠自己来养活自己。”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