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申花转变运营思路着眼长远 球队新赛季寻求新活法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9:00 解放日报

  “是否需要用足引进内外援的名额”?这个看似不大的问题,近日却困扰着申花俱乐部。购买更多强力外援,可保证球队竞技成绩;引进更多球员,俱乐部又须投入更多资金。比赛成绩和经济效益孰轻孰重?

  面对这几年国内足球环境的急剧变化,到底是延续唯成绩论的老路,还是走理性投入、着眼长远发展的新路,申花需要在指导策略上作出更果断、更清醒的选择。

  高价引援连吃大亏

  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是市场的硬道理。然而2002年重组后,申花的大投入往往等同于吃大亏,这种投入和产出的不对称尤其体现在内外援的引进上。

  内援方面,

申花几乎一直在做高价引进、廉价甩卖的傻事。2004年,朱慧谦和贾文鹏以合计500万元高价转会申花,但两人实力平平,对球队几乎毫无帮助,最后以不到100万元的廉价被转手。肖战波是那一年唯一有价值的内援,然而申花和这位老将签下5年超长合约,且无任何限制条款。肖战波如今状态严重下滑,却照样每年轻松领走300万元薪水。2005和2006赛季,申花分别花300万元和200万元买入闵劲和刘云飞,结果两人出场不超过10次,也难逃被低价甩卖的命运。

  外援方面,申花的教训更加惨痛。实力平平的维拉花去申花60万美元,结果他根本没能力担任主力。为了给他腾出位置,申花不惜与佩特解约,结果又莫名其妙赔出去100万美元,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打了水漂。

  投入莫忘对接市场

  在中国足坛,申花算是“豪门”,也没为钱发过愁。然而,如果申花在内外援引进和球员教练合同方面大手大脚,让价格背离了价值,丝毫不考虑效益和

性价比,这样的投入难免有“烧钱”的嫌疑。

  烧钱有时的确可以烧出成绩,然而从俱乐部良性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成绩纯属泡沫。对球迷来说,一支有气质、有内容、有精神的申花,肯定要比单纯靠烧钱拿冠军却负面新闻缠绕的申花,更能让他们感觉心神舒爽。

  申花现任总经理吴冀南比较“勤俭”,面对大牌球员的高额转会费和年薪,他常常发出“要卖多少台SVA电视机才能弥补”的感慨。追求收支平衡的想法值得肯定,不过在俱乐部运营的举措上,他还需要更多理性的尝试。

  既重成绩也重形象

  申花作为上海体育的一张名片,除了追求竞技成绩之外,也不能忽视展现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中国足坛充斥负面新闻,申花队同样也曾被威尔金森风波、刘云飞事件等烦恼困扰。因此,如今沪上球迷对申花的要求,已逐渐从单纯追求成绩演变为树立健康阳光的公众形象。

  回顾申花的发展轨迹,1994年职业化浪潮中勇于改革和探索,才有了1995年的黄金时代;因2002年俱乐部重组的资源整合,才有了2003年的第二次热潮。不难发现,只有俱乐部运营体制和思路上的创新,才能给申花带来成绩和形象全方位的推动。

  新赛季的申花需要换个“活法”。在走理性投入道路的基础上,健全青少年培训体系、探索球探模式、完善俱乐部体制、提升球员文化素质等,都可以是申花塑造新形象、追求新突破的切入口。

  12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290,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