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张曙光回首辽足:股权转让失败生去意 收获多过遗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07:55 沈阳日报

  

核心提示 过去三年,张曙光这个名字与辽足紧紧联系在一起。拥有哲学和法学双博士头衔的张曙光,是足球圈内学历最高的俱乐部管理者。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桀骜不驯的性格,独特的视角,激烈的言辞,高超的经营手段都注定使其成为中国足坛的风云人物。2006年8月,随着辽足实现本土化,张曙光也结束了在辽足的使命。这艰苦的三年,辽足发生了太多事,张曙光也有一肚子话要说。

  8月29日,本报记者专程赴京对张曙光进行了独家专访。五个小时的长谈,张曙光把三年的辛酸苦辣一一道来。这其中有些人有些事现在还不适合见诸报端,总有一天历史会还其本来面目。更多的则是张曙光对

辽足对中国足球的一些真知灼见。从今天开始,我们陆续推出张曙光访谈系列。希望从这位即将离去的足球人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2001年的时候,张曙光和曹国俊一起观看了十强赛,那是他第一次与足球亲密接触。此前,他对足球一窍不通,他所钟爱的体育项目是篮球和围棋。似乎注定与足球有不解之缘,从那时开始,张曙光与足球发生了关系。2002年,他曾运作辽足海外上市;2003年,他终于以管理者的身份进入辽足。

  “我来辽足是救火的 没想到一干三年”

  记者:来辽足是在什么背景下?

  张曙光:2002年在发生三元冠名危机的情况下,我作为一个救火队员进入辽足。当时我的职务是北京嘉华公司董事长,所以和曹国俊约定,只干一年足球。后来,辽足发生了股权变更。先是卖给了珠海一家公司,后来又到了河南李浩杰手里。在曹国俊转让的时候,国俊说要么你就去辽足,要么回我这边来,不能两边都占着。但是珠海这家企业是我忽悠进来的,我不能一走了之啊,只好留下来。

  记者:是不是从一开始进入足球就不顺利?

  张曙光:我刚到辽足俱乐部的时候,是带着单纯市场经济观念,我们是股东啊,要搞法人治理结构。但和领导、媒体、球迷接触之后,我发现我的认识是片面的,足球离不开属地性。辽足当初进京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要么回去,要么变成北京球队,否则以这种尴尬身份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我给自己制定了三个目标,一是安全回归,二是进中超,三是股份本地化。

  记者:那这三个目标完成得怎么样?

  张曙光:回归和进中超就不用说了,事实摆在那里。股份本地化确实遇到了太多困难,没有辽宁企业接。在2003年的时候,辽足一方面要进中超,要求净资产达到5000万,一方面还拖欠着球员2002年大笔的工资奖金,而大股东又不肯继续投入。实在没办法了,开始找其他企业,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珠海注册的这个企业接手了辽足,在他们的经济支持下,我们进中超了。后来股份到了李浩杰手里。这下不仅是不肯出钱的问题了,根本就不肯出面。连我自己都不好说哪个企业是辽足大股东,只能讲实际控制人是谁。如今在政府的支持下,辽足终于完成了本土化。

  “本山退出有四个原因 我俩之间没有矛盾”

  记者:你在任三年,辽足发生了很多大事儿。本山入主是最具有轰动效应的,他退出究竟是为什么?

  张曙光:本山退出辽足,他自己讲有两个原因,一是大股东不明,还不往里投钱;二是辽足债务太多了,没法继续走下去。那个时期,三元、奥体、辽青家长的官司接连爆发,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本山很在乎这个。除此之外,我觉得背后还有两个原因,本山是无偿进来的,想帮辽足。他认为球员应该给他面子,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还是要把球打好,但球员更多考虑了自身利益,他有点失望。再有一个就是和我之间发生了一些误会,似乎我俩之间有一些矛盾,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不一致,包括他管理球队和主教练选拔等等。其实是他拍戏太忙,我很难见到他,我们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我从心眼里还是支持本山,希望他把辽足弄好,但他最终还是退出了。

  记者:王洪礼下课也是一个大事。

  张曙光:对,我曾经非常支持王导,包括当初曹国俊在北京“杯酒释兵权”的时候,还有后来从南京回来担任总教练,我都是站在他一边。但2005年的时候,王洪礼发生了变化。在本山让他下课之前,舆论就呼吁他下课。而他本人也开始把输球责任推到球员和俱乐部身上,以前我记得他曾教导马林:“主教练必须忍辱负重,输球责任都是自己的。”可轮到他自己却推卸责任了。还有我看了几次训练,质量确实不行。这样我也有了让他下课的想法。加上本山要求,体育局同意,那他就必须下课了。

  “股权转让失败让我萌生去意”

  记者:今年春节之前转让给小虎俱乐部,又产生了一场风波。

  张曙光:现在我可以说了,转让失败的真正原因是我们自己放弃。辽青家长闹事只是借口,真正令我放弃的是曹国俊介入。这个事儿我谋划了很长时间。这是表面的本土化,不管大股东是谁,一定要在沈阳注册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就是大股东了。第二步用这个壳子,来实现真正本土化,辽宁企业这时再介入就容易了。因为新的俱乐部干干净净没有负担了,本土化的俱乐部也容易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之前,我希望大股东直接把俱乐部托管给辽宁一家企业,或者托管给本山,托管三年。但大股东只同意托管一年。那你自己在沈阳注册一个企业吧,托管给自己。结果他们注册的企业1月25日才下来,马上就要过年了。而足协规定12月30日就不能报转让了,这期间我做了多少工作。结果,他们的注册企业迟迟下不来,我只能用北京达亨伟业和辽足自己的钱先注册。这个北京公司是我的。我的公司不能持股,他们注册完德润达后我又把股份转了过去。这个变更大年三十才报上去,工商部门大年初八才批下来。当时,大股东欠曹国俊1000万,他知道了这个事儿就觉得,张曙光把辽足弄到了他自己名下,王洪礼当时说让张曙光拿自己股份还债,这都是有所指的。足协也提出了异议。因为曹国俊拿出的是原始材料,他也不听我解释,就到足协告我去了。还有,为了转让成功,我还对俱乐部账目进行了调整,结果俱乐部内部也出现了问题,调账这个事儿也说不清楚了。这样,转让就走不下去了。

  记者:这次失败对你打击很大吗?

  张曙光:我提前三个月就告诉大股东注册公司,结果最后一个礼拜他们才干活。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经过这些事,我对大股东彻底失望了,所以要辞去法人代表职务。让大股东浮出水面,承担自己的责任。他们对自己权益都不关心,我还操什么心。最后,大股东整了个什么深圳公司出来,陈家松上任了。我以前根本不认识这个人。河南大股东三年没投入一分钱,连借钱也没门,还耽误我的计划,那我还能给他干吗?所以,我就决定淡出。即使现在本地化没成功,我也承认失败不玩了。我到辽足时候挺潇洒,结果三年下来变得很憔悴,我图什么啊!

  “回首三年收获多过遗憾”

  记者:即将离开辽足,会有什么遗憾吗?

  张曙光:来辽足大概三年零8个月吧,我觉得还是做了些事情。首先我对股东、政府和老百姓是负责任的。这个用

审计报告说话,这三年辽足债务是减少的,大股东没有投入一分钱,一直靠自身经营。为此我动用了全部个人资源。其次是保持了人才厚度。买进了一支 U17梯队,还有郭辉、臧海利等,这批人才可以保证辽足在未来五年的可持续性发展。三年,我只卖了李金羽、王亮和吕刚。第三是解决了和政府的沟通问题,争取到了一些很关键的支持。第四是在保证辽足活着的情况下,在重大战略问题上,辽足没有犯错误,包括推动足协出台限薪政策,保证了我们能活下去。没有因为我的决策产生官司。

  遗憾也是有的,引进个别球员不理想算是失误。还有辽足本土化是在被动情况下实现的。04年的时候我们甚至可能夺得中超冠军,但当时的条件不具备,我们活下来就要付出代价,不能拿冠军就是代价。

  记者:按照你的理解,你做了这么多事,可辽足球员好像并不买账?

  张曙光:我对我们的球员很满意,本来能拿三倍收入,却要留在辽足,该给的钱还不一定能全部拿到。辽足的球员确实可爱,辽足能走到今天,他们功不可没,我感谢他们。我和球员之间也有默契,他们知道什么球能赢,什么球不能赢。我什么都知道,只不过有时候睁一眼,闭一眼,大家心照不宣罢了。球员知道底线是什么,摊上这样一个俱乐部,我不能对球员要求更多,那不合理也不现实。

  记者:接下去有什么打算?

  张曙光:下一步先把交接工作做好,平稳过渡。我离开辽足,也会继续关注辽足,如果以后可能的话,在招商引资上,我肯定会帮助辽足。至于我个人,也许回学校去做学问,也有企业邀请我,也许不会彻底离开足球。本报记者张膺浩

  12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81,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