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辽足大股东成功脱险记 降价促销后突然以死相逼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13:07 足球-劲体育 | |||||||||
特约记者晓凡沈阳报道 从1995年辽足俱乐部树旗以来,这么多年来辽足风风雨雨的11年,几乎是在一路转让声之中走过来。当年曹国俊接手第二年就心生悔意,执意出手。结果直到2003年底,辽足采取瞒天过海之计,成功转让变成张海旗下的关联俱乐部。相比起上一次曹国俊转让时的满城风雨,这一次辽足转让可谓暗度陈仓,让我们再看一看大股东是如何解套成功的。
事实上,从一开始,包括张海以及他的接替者河南某企业介入辽足的初衷都不是搞好辽足,而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圈更多的钱,介入初期,大家都尝到了甜头,但一个转折点发生在赵本山退出辽足之时,正像当初本山入主辽足之时,就曾经有人预言本山是把双刃剑,既能救辽足也能伤辽足一样,当本山连声称足球圈水太黑、辽足太复杂而一怒离去时,辽足的名声彻底沦落,诚信度与品牌效应降到了历史最低点。2006年,辽足竟然找不到一分钱赞助,转让成了惟一的选择。 然而,不是说转让就转让得了的,否则这么些年来也不至于一直没有出手。但这次能够秘密进入转让的过渡期,主要有两点主要原因。第一,就是大股东第一次真正降下转让价格。此前历次转让,至少都是在保证不赔本并且甩掉债务的前提下喊出的价格,而此次转让的价格非常之低。据了解,在大股东与省体院签订的转让协调之中,收购价格不超过2400万。事实上,即使将现在的辽足众多国字号球员拆散卖掉,也能收回近2000万。这个价格,让体育局包括一度传说中的真正收购企业葫芦岛宏运集团感到可以接受。 第二点,就是一向精明的张曙光这一次抓住了本不是机会的机会完成了转让。过去辽足谋求转让,都是主动出击寻求买家,但是从来没有成功过。但这一次,偏偏是误打误撞有人送上门来,最后张曙光将计就计,不仅成功解套,而且这根上吊绳缠在了二股东颈上。为何说将计就计,还要从世界杯之前二股东派审计组进入辽足查账审计之时说起,那时候确实有前辽足官员联系了准备大干房地产生意的葫芦岛宏运集团,劝说其收购辽足,并许诺有关方面支持省内企业收购辽足,能够“提供贷款”更是诱惑宏运挺身准备一试。体育局、省体院也在没有摸清宏运真正实力与动机的情况下,认为终于有了完成辽足本土化的良机,于是二股东主动出面提出收购大股东手中的股份。 正是在这两重背景之下,辽足大股东迅速做出反应,并且立刻下调了转让价格,准备成交。但是,事情在中间出了岔头,由于限制房地产开发商的“国六条”突然出台,宏运集团贷款泡荡,于是那些曾经操着葫芦岛口音审计辽足账目的审计小组在一夜之间全部撤出辽足,宏运撂挑子不接了。 事情进展到这一步,似乎转让又一次戛然而止。但这一次辽足大股东借二股东提出主动收购之名,突然展开逼宫。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宏运退出之后,体育局确实后悔了,但是这时候大股东明确表示,如果二股东不接,以他们目前的能力,无法保证辽足能够保级。“如果辽足因此降到中甲,可能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到时候大股东只有像四川那样拍卖所有球员。” 被将了一军的体育局万万没有想到,最后这个烫手的山芋竟然扔到自己手中。在经过请示之后,体育局最终决定铤而走险,接手辽足。于是上周五辽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二股东全面进入管理,至此辽足大股东成功地把这个大包袱甩给了二股东。按照双方协定,转让还差一些细节问题,也就是在转让款没有全部打入大股东账户之前,辽足法人仍然是大股东,一旦双方结清,大股东立刻办理转让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