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停背后深层矛盾:管理缺失 粗暴家长作风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20:41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3号隋波!”——三个半字毁掉了一个人的足球生命。这样的悲剧在中国足坛绝非个案,莫名地遭受三停,然后就悄然消失,甚或一场球发挥不正常就有可能终身告别绿茵。这样的状况屡屡发生,就不免得让人去思考矛盾的另外一面:“宝马事件”主角会成为下一个隋波吗?难道所有的不是都是球员的吗?作为管理者,俱乐部和中国足协是不是也存在着某些问题呢?
三停?请拿证据来 拒绝如此诲人不倦 在对待一系列诸如假球黑哨的事件时,中国足球最喜欢说的两个字就是证据。既然如此,那么在对待球员、管理球员的问题上也请拿出证据来——给个理由先,别总是一副很有理的样子,看似照顾球员似的。长此以往,对于整个中国足球环境的锻造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在处理三停球员的问题上,大多俱乐部所讲出的理由都给人一种冠冕堂皇又遮遮掩掩的感觉,一如去年中邦在宣布范志毅、申思和刘全德德问题上,三停仅仅是因为参加了某手表的代言活动吗?三停之后,前两者也就从中邦彻底消失了。 就是这样有些不讲理的诲人不倦,中国足球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隋波是第一个,但不知道谁会是最后一个。当时,隋波事件的调查也持续了很久,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但对隋波本人的影响却是难以想象的,被迫离开足球另谋生路。 三停,在这里已经是一个广泛的意义了,其他方式的诲人不倦不乏案例。安琦,当年莫名其妙地被大连实德放逐到了大连长波,虽然同在一个城市,却是天堂与地狱般的差别。工资奖金少了,失球越来越多。要不是在南京出那么一档子事儿,恐怕安琦永远都上不了报纸的头版头条。以那样的方式让人们将自己记起,实在是有些可悲。 当年十强赛顺利出线之后,国家队队员不断地到处走穴,走向T型台的安琦甚至还略带一丝的羞涩。而在南京,安琦大胆地给了警察一个一丝不挂。从放逐到堕落,再到东窗事发,一个完完全全的悲剧,影射出了很多中国足球的潜在规则。 幸运的是,安琦又重新回到了中超,自信地站在了球门前。天使是幸运的,在厦门他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一个巴掌拍不响 俱乐部管理缺失与瓶颈 不可否认,有些球员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俱乐部动辄就三停的做法,俱乐部未免显得有些鲁莽,有些甚至是滥杀无辜,家长式的作风过于严重。在管理上,俱乐部很多做法显然缺乏人性,手段也更显简单粗暴。 “宝马案件”的发生凸现的是一个将帅之间矛盾的问题,这样的矛盾显然与竞技队与特殊环境是分不开的。球队内部竞争激烈是毫无疑问的,更何况目前球员的工资收入又与出场时间息息相关。此外,球员大都处于一种封闭式的生活状态之中,压力如何排遣着实是个问题。如此一来,各种矛盾滋生也就是难免的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不采取疏导却是逆反的方式的话,只会适得其反。在谈到下放队员的原因时,吴金贵公开抱怨有队员泡吧、喝酒,影响了正常训练。大家往往会站到教练一边,批评队员作风有问题。但是,球队的管理者就没有责任了吗?近两年有些俱乐部嘴上都在高喊人性化管理,但骨子里还是家长式作风,球员根本没有发言权,平等沟通也就更无从谈起了。动不动就“下放”“三停”在各支球队当中还是屡见不鲜的。 很显然,俱乐部在球队建设中文化建设这一块严重缺失,人性化管理不够,家长式做法却愈演愈烈。 中国足协绝非无官一身清 莫袖手旁观 俱乐部管理上存在问题,球员的某些利益根本得不到保障。中国足协作为领导者恐怕也不是一点儿责任都没有。在一些俱乐部内部矛盾问题的处理上,中国足协的反应似乎总是放之任之,要么就是反应缓慢迫不得已才出手。 去年深圳内乱时期,直到迟尚斌京城告御状,足协高层领导才逐步关注和重视起来。雷厉风行的新掌门站出来说话的速度如此之慢,有些超乎想象。深圳健力宝内乱可用旷日持久来形容, 但据了解在此期间足协只有南勇副主席曾经打电话询问。 对于深圳内乱问题,甚至足协某些官员认为,迟尚斌的做法坏了“行规”,“这件事最好就这么过去了,这是中国足球内部的丑事,大家也不要再炒作了。”行规?出自足协某位官员之口,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 “渝沈悬案”、“龚建平案”曾被看作是治理中国足球的绝佳机会,但可惜的是中国足协在这方面总是浅尝辄止,足坛歪风邪气依旧畅通无阻。中国足球落得这步田地,中国足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中超委员会已然建立,是不是也该在这方面发挥某些比如行业工会职能呢?否则只是形同虚设! (强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