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前总监揭密烧钱足球 称中超已成为富人游戏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04:03 哈尔滨日报 | |||||||||
曾经担任上海申花俱乐部市场总监、现任迷球网总经理的王俊生长期研究并参与足球经营实践。他认为,从1994年到1997年,中国职业足球市场还算得上是健康发展的,国企的投入远不如以后那么多。 1997年,前卫寰岛开创国企“烧钱足球”之始,为了立竿见影追求好成绩,前卫寰岛队以明显偏离正常性价比的价格吸引国脚转会,斥巨资引进了国内著名球员高峰、姜峰、
王俊生说,前卫寰岛队这种偏离足球规律的“烧钱足球”,为日后困扰中国足球的球员高薪、俱乐部高成本运作导致严重亏损埋下了伏笔。从1999年到2003年,中国足球选手迎来了暴富时代,到1999年赛季,个别球员的收入已经超过了300万元,这只是年薪和奖金两项的收入,还不算球员转会的所谓“签字费”。2002年,上海中远队分别以950万元和900万元的天价转会费从上海申花队“挖”到了祁宏和申思,这两人的年薪都超过了350万元;2003年,上海申花以1000万元从辽宁队引进了张玉宁,后者3年合同收入第一年就达到300万元。 几千万投入玩不下去了 记者采访的多家俱乐部均表示,中国职业足球的成本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快速提高,职业化之初几百万元就能养活的球队,已经发展到没有几千万元根本无法维持正常运转的地步。记者也了解到,像山东鲁能泰山、上海申花等“豪门”俱乐部的年度开支,更是高达亿元以上。 足球越来越成为“豪门盛宴”,非豪富莫入了。 曾任四川全兴俱乐部总经理的许勇说,四川全兴集团从1994年开始和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共同组建俱乐部,每年赞助四川足球队100万元,签了8年合同。从1998年开始,全兴集团全面介入俱乐部的经营和管理,这时开销越来越大,每年投入从一个100万变成十几个、几十个100万。这家酒厂终于不堪重负,已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搞足球,否则将严重影响主业。2001年,这家俱乐部因为不堪巨额投入而转手,“从每年100万投入到几千万投入,企业玩不下去了”。 许勇表示,俱乐部的高额运营成本有很大一部分花在球员引进与工资上,俱乐部之间互相抬价,恶性竞争。许勇说:“比如买外援,这一家谈好了是25万(美元),却被另一家弄成30万(美元),前一家一生气,就弄成35万(美元)了,搞成拍卖了。价格体系非常乱,大家相互间抬杠,花了很多冤枉钱。” 新华社记者 肖春飞蔡拥军赵仁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