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输掉 四大问题拖垮伪豪华申花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10:48 东方体育日报

  愚人节刚过,申花就给我们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本来1胜3平,无论怎么难看,还可以说是仅有的几支不输球的球队;现在倒好,等于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输掉了,再找什么天花乱坠的借口,恐怕球迷也听不进去了。

  我始终认为,把输球或者平球的责任推卸在一个人身上,是肯定不公平的;同时,申花本赛季首尝败绩,我看也不见得就是坏事,这反倒能够促使全队,从上到下好好反省一
下,申花到底怎么了?

  我以为,申花从赛季前就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或许才是目前遇到困境的主因。

  其一,

申花所谓的“豪华阵容”该彻底抛弃掉了,中超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豪华阵容”,申花完全不应背上“豪华阵容”的沉重包袱。

  新赛季的申花先是迎回了冠军教练吴金贵,又是接连出手搞定了李玮峰、刘云飞两大重量级人物,加上杜威的回归,难以避免地被外界热捧为“豪华阵容”。然而,申花的阵容真的有那么“豪华”吗?申花多年来后防不稳的毛病的确有所改善,但对于申花来说,更重要的却是中前场进攻问题,一支志在夺冠的球队,怎么可能只解决防守问题、不解决进攻问题?申花的中前场的确国字号众多,希望之星不少,但至今没有一个人可以独挑大梁,用过去涅波的话说,就是“混在人堆里可以踢的很多,但真正拔尖的却很少”。

  就是这样的一个阵容,还谈什么豪华?相比实德、

鲁能,哪怕是天津、联城,甚至是厦门,申花的中前场“豪华”在哪呢?然而,申花上下还是不可避免地背上了“豪华阵容”的沉重包袱,每场都要赢,还要赢得漂亮,人人都要“花”上两脚,一旦落后或打不开局面就着急上火,哪怕是再业余的球迷也能看出:申花的压力太大了,申花的心态坏掉了。

  其二,申花在引进外援上的一拖再拖,犹豫再三,的确露出了“长考出臭棋”的征兆,事实上没有高水平、个人能力特别突出的外援,没有充分的资金投入,球队还谈什么夺取冠军呢?

  同样是吴金贵,为什么2003年能够顺风顺水,2006年却步履蹒跚?显而易见,没有高水平的外援,没有个人能力特别突出的外援,申花这种每场都必须高扬进攻大旗的球队是很难打开局面的。2003年,申花有佩特、阿里、马丁,三人的个人能力在甲A都高出一个甚至几个档次,尤其是前腰佩特,他的作用就是申花的灵魂,他的突破能力和宽阔视野盘活了整个申花中前场。2006年呢?尤万和拉米雷斯可能比中国球员稍好一些,可能比去年的戈兰稍好一些,但在对手密集盯防的照顾下,申花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前腰”,没有能够衔接中前场、能够突破、并传出威胁球的球员,没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中场核心”。

  尤万和拉米雷斯很可能不是吴金贵的第一选择,在申花今年挑选外援的道路上,历经波折,悬而未决,这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全队的技战术磨合,另一方面人们不禁要问:申花真的是没有钱聘请高水平外援了吗?节约、省钱、控制成本,这都可以理解,但对一支志在夺冠的球队来说,外援的钱又怎么能够省呢?耶利奇、堤亚戈、安迪尔森,申花对这些早已在中国赛场证明了自己的球员无动于衷,却又突然放走了马丁内斯,的确造成了目前整支球队作战时的被动。

  其三,申花尝试改打四后卫阵型,从去年一年到今年年初一系列热身赛都不怎么成功,就算后来试图变阵,变阵的决心和彻底性都十分不够。

  2003年夺冠时,申花是打三后卫的,那时候吉祥兄弟两翼齐飞,张玉宁、马丁内斯一高一快,加上中路的佩特和阿里,申花的战术线路清晰,令对手防不胜防。虽然后防丢球不少,但是前面进攻局面彻底打开,进球更多。2004年下半年后,涅波改打四后卫,包括现在金贵也坚持打四后卫,后防的确稳固了不少,但是两人同样都受困于进攻办法不多。其实,从战术的角度看,四后卫显然更符合现代足球的需要,但是四后卫对于中前场的球员来说,个人能力要求极高,各人在各自的位置上要有极高的变通性,这却不太符合申花球员的现状。就像当年的理论大师霍顿推行的“经典442”,始终没能在中国球员身上推广开。

  主场两连平和三连平后,吴金贵试图修正目前的阵型,但是碍于还没有输球,变阵的决心却是那么不彻底。昨天客场挑战深圳,吴金贵用小将陈雷打“三个半”后卫,名为“左后卫”,实为“左前卫”,用意虽好,但还没有逃出“四后卫”的悖论。其实,申花在每场比赛中遇到的防守压力都很小,对手一般不超过三脚射门,吴金贵完全应该解放思想,下定决心,用更多的球员投入进攻,用更多的技术型球员保障进攻,而不是让球队呈现一种中后场多人逼抢、前场却孤军奋战的局面。

  其四,申花大幅度的“减薪”对球员的心理状态的确造成了一定的波动,至今仍有部分球员没有签约,加上“佩特100万美金”的赔款影响,申花从上到下都显得心气不顺,场外气不顺、场内的球运又怎么可能顺呢?

  值得注意的是,申花在场内的球运不顺,也突出反映在场外的细节工作上。从去年年底开始,申花就酝酿着“减薪”风暴,不少球员在收入上有大幅度的下降,导致心理和准备状态都不是很好。比如张玉宁被挂牌后又被留用,心理调节起来难免遇到障碍。直到现在,仍有部分球员没有与球队签约,加上队内的竞争气氛也前所未有的高涨,种种不和谐的因素很难使球队形成“拧成一股绳”的合力。

  申花俱乐部在二、三月间遭遇“佩特事件”,这100万美金也一时成为外界讥讽申花的一个笑柄。这起事件和申花缩减投入的大势放在一起,更加剧了这种“心气不顺”的不良反应。和联城俱乐部“越打越来劲”的势头相比,申花的确需要在各方面都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大家共渡难关才是唯一的选择。

  本报记者杜旻述评

  12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43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