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今年引援名利兼顾 俱乐部军备竞赛已成往事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00:39 东方早报 | |||||||||
早报记者 张宴飞责任编辑 李超 这个赛季初,合同、限薪成为足球圈内最流行的词汇,曾经让众人趋之若鹜的上海不仅在其列,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申花引援名利兼顾
从李玮锋到刘云飞,申花赛季初耐心地钓着一条条大鱼。而对吴伟超,申花更是做了一笔无本的买卖。 在引进球员的同时,申花也对队内球员工资结构开始动刀。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年的第一高薪张玉宁。在转会和谈判的曲折中,张玉宁最终留队。然而年薪降到60万元人民币左右,这与他原来的身价相比,几乎缩水了2/3还要多。 尽管有强大的经济支柱,但申花不再广种薄收。 联城签约精打细算 申花的同城对手联城则更是精打细算。联城队内祁宏、张效瑞作为最高收入的球员也只争取到50万元年薪。而在大多数队员的合同上,则依次是从一万元到两万元月薪不等。队员只能编起顺口溜自嘲,“白白辛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联城不仅是对内精细,在外教、外援的选择上依然重的是实惠,他们请来老面孔卡洛斯、堤亚戈,也并没有像当年中远拉来奎瓦斯的一掷千金。在队员眼里近乎“苛刻”的谈判中,朱骏表示他看重的是长远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