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探究辽足危机根源:体制之弊 出身低贱 管理混乱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5:15 千山晚报

  面对行走在生死边缘的辽宁足球,“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辽足?”这是广大球迷发自心底的一句呼唤。然而在市场与事实面前,情感总要回归理性,幻想总要面对现实。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的法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辽足的悲情是天灾人祸多重因素使然。

  环境篇

  体制之弊,不适生存

  中国体育改革,足球先行,足球联赛成为中国最早进入职业化的比赛。然而,中国足球联赛仍没有完全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作: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另一个门牌是中国足协,它牢牢控制着联赛的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作为联赛运营实体的俱乐部扮演的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这样的体制决定了俱乐部的投资者,几乎不可能获得应有的商业回报。

  细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投资者,大体分为国有大企业与民营企业,如山东鲁能、上海申花都有着国有企业支持的背景,大连实德、沈阳金德这样的俱乐部背后有民营大企业支持。中国足球职业化初期,各地都非常重视足球这张城市的名片,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实力雄厚的国企不计产出的投入加速了中国足球的无序竞争。民营企业搞足球可以从当地政府获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是他们敢于与国有背景俱乐部竞争的根本原因。但对于辽足这样的股份制俱乐部,则是难堪重负。辽足执行董事张曙光不止一次地怒斥这种现象:“有些俱乐部背景不一样,他们的做法让辽足这样的俱乐部无法生存!”

  身陷泥潭,雪上加霜

  急功近利的中国足协,并未把足球视作真正的产业,中国足协时常无视球市规律,随意根据自身利益左右俱乐部。比如,中国足协抛出的中超方案,要求各俱乐部必须有基地、梯队、每年营业收入至少要有3000万元。以辽足为例,历史上最高的经营收入也不过2400万元。为了达到标准,辽足不得不造假,但“吹牛”又让辽足凭空产生了两百余万元的税。

  中国足协在处罚球场违规、惩治足球腐败方面却又软弱无为,黑哨横行、假球肆虐、派系丛生、球员堕落,这样的一种局面导致中国足球整体环境欠佳,关注度急速下滑,很少有商家、企业愿意涉足这池脏水。正是这样的一个险恶环境,就是那些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也相继退出。云南红塔集团撤了,王健林走了,而四川冠城、陕西国力最终死掉了。金德、力帆两大集团正处于眺望之中。

  以“自负盈亏”为生存手段的辽足自然受到影响最大。去年中超联赛,尽管辽足在鞍山主场获得空前成功,但整个主场运作的全部收入仅为400万元。尽管球员工资大幅减少,但收支还是难以达到平衡。加上辽沈足球市场资源有限,辽足还要遭遇同省兄弟金德的竞争,正是金德方面的排斥、不合作、竞争的态度,辽足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主场,四处飘泊,俱乐部经营也深受其害。

  自身篇

  出身低贱,独自打拼

  辽足俱乐部是中超俱乐部的一个另类。1995年,在“中国第一位足球经理人”张桐坡的策划、运作下,辽宁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在沈阳挂牌成立。当时张桐坡给出的承诺是不要政府、大股东的钱,凭借俱乐部的商业运作,独立经营俱乐部。商业运作无非是球队冠名、场地广告、球票销售这三大主要收入,但这些收入在中国足球近似于畸形的高投入里根本无法维持球队生存。很快张桐坡从辽足卷铺盖走人,大股东曹国俊走向前台。

  曹国俊的公司北京华堂

房地产公司注册地在北京,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北京企业,入主辽足后并没有从辽宁得到多少实惠。2002年曹国俊将辽足主场迁往北京,但在辽沈球迷的强烈反对、政府部门的介入下,曹国俊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想法。曹国俊从此想尽快从辽足抽身而退,却又苦于无人接盘,无路可退。在老板这样的心态下,辽足一步步走向衰落。

  成绩保障,昙花一现

  如果按照纯粹的市场运作,球队经营的好坏直接与球队成绩挂钩,只有成绩上去了,才能吸引商家球迷的关注,才会挖掘更多的商业价值。1999年辽足重返甲A之际,险些翻版

德甲凯泽斯劳滕神话,联赛亚军的成绩是辽足职业化以来最好的联赛成绩。而在那一年,辽足俱乐部真正意义上实上了经营盈利。辽足冠名辽宁抚顺队,抚顺为此出资700万元;辽足上半年的副冠名为
健力宝
队,收入300万元;下半年副冠名抚顺石化双菱,收入240万元;当年球队实现8连胜,主场门票收入高达900万元;场地广告收入60万元;辽宁电视台电视转播50万元;当年辽足俱乐部总收入近2400万元,创造了俱乐部历史上经营最佳局面。

  卖血求生,杀鸡取卵

  在辽足接下来的经营运作中,俱乐部每年的开销将近2500万元,而收入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在大股东无意投资的背景下,辽足只得走上“卖血求生”之路。而卖血求生放走了优秀的球员,以牺牲球队成绩为代价,无异于杀鸡取卵,不仅仅球队成绩下滑,更挫伤了球迷的情感,导致球队的关注度下降、商家对辽足望而却步。曹国俊是一个商人,他只是从一个经营者的角度做着他的事情:“卖人是市场行为,我没有利用到潜规则(从政府得到利益),就得利用市场。中国足球更多用的是潜规则,我们用不上,怎么办?”

  管理混乱,缺乏诚信

  在张桐坡时代,辽足还能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定期召开董事会、股东大会,就俱乐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然而曹国俊走向辽足前台后,辽足决策成了大股东的一言堂,俱乐部的总经理频繁更换。11年来,辽足俱乐部共出现了16位总经理,堪称中国足坛之最。俱乐部在一些问题的决策上也有问题,如身价高达千万的郑智当年只以350万被俱乐部出售,引进外援泰瑞克、外教佩内夫都为俱乐部惹上了官司,让原本不富裕的辽足既牺牲了成绩,又赔了钱。

  诚信对于一个企业至关重要,但多年以来辽足与合作伙伴通常不欢而散,辽足俱乐部的信誉降至冰点。即使张曙光拼尽全力“忽悠”来了赵本山,但赵本山逐渐发现辽足负债累累,而对中国足球无能为力之后只能选择急流勇退。

  计划经济时代那支所向无敌的辽足已经死了,只留给人们快乐的记忆;市场经济时代的辽足行将就木,它只是见证中国足球改革的时代牺牲品。在一个改革不可逆转的时代,辽足注定是一粒历史的尘埃。情感拯救不了辽宁足球,只有资本才是决定辽足发展的根本力量。

  (记者洪恩猛)

  12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1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