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坛80年代后个人简历 留洋热门辽宁人大比拼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7:19 半岛晨报 | |||||||||
1981年,当我们呱呱坠地之际,就莫名其妙地被别人冠上了“80年代后”称号。尽管我们至今都不明白,为什么只比别人晚出生了一两年,就会与垮掉的一代、不负责任的一代牵扯到一起? 1986年,当其他孩子还热衷于藏猫猫、打纸牌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在袜子里装满了棉花踢来踢去,还美其名曰踢足球。虽然还没看过一场真正的足球比赛,但每个人都自诩
这一年,我们从家门口的马路踢进了校园的操场,有了自己的球队,有了自己的队服,还被人称为80队,好不风光。 1992年,六年的足球历练铸就了我们的足球性格,在初中班级我们是耀眼的足球明星,在初中校队我们也是不含糊的铁打主力。各区冠军?那早就不被我们放在眼中了,市长杯冠军、全国青少年冠军,那才是我们追逐的目标。 1996年,我们终于有机会进入职业俱乐部,尽管还只是呆在三线甚至四线的梯队,但这也足以让我们骄傲了,毕竟穿着和职业队相同的队服,身上流着职业球员的血液,那叫骄傲! 这一年,我们第一次有机会和曾经的偶像同场比赛,尽管我们只是被称作陪练,或者陪训,但这也足以让我们兴奋好一阵子了。 1999年,当我们有机会成为某位足坛大腕的替补,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来欢呼雀跃,因为紧张呀,第一次登上甲A的赛场,不紧张才怪呢。 这一年,我们成为甲A赛场一道亮丽的风景,尽管我们还很青涩,很容易冲动,而且还经常犯错,但我们已经成为联赛中最活跃的基因,不知疲倦的满场飞奔。 2000年,当我们第一次披上国字号的球衣时,除了荣耀还是荣耀,总想穿着国家队的队服在每一个人面前晃动一下,向人家展示一下队服上的国旗。 2006年,曾经羡慕孙继海、李铁出国踢球的我们也终于赶上了这一拨,咱们一起出国踢球去。不管是去狂野的乌克兰,还是去绅士的英格兰,抑或是足球天才扎堆的荷兰,最起码我们也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学个一两手。 如果你硬要问我们叫什么名字,那就叫我们阎嵩、张耀坤、徐亮们吧,或者干脆就叫我们足坛上的“80年代后”吧。崔昊剑 本新闻为半岛晨报独家提供给新浪网,其他网站如需转载、改编,需与新浪网直接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