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新赛季中超联赛揭幕之时
本报记者 汪大昭
编者的话
随着我国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许多项目相继推出了联赛。联赛为提高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和在大众中的普及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制度尚不完善、缺乏专业的营销推广等问题。本版从今天起开辟《聚焦联赛》专栏,欢迎读者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
4月2日,第二届中超足球联赛在济南揭幕。虽然场面热闹,但是,球迷已经不视这一天为中国足球的节日。太多的伤害让这项千万人喜爱的运动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2005年,中国足球无法回避一系列复杂的利益关系。
一、联赛与备战北京奥运
两个月前,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的核心内容是发出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动员令。此后一段时间内在足球圈内的争议,表面上是国家队与国奥队组队方式之争,实际上,在中国足协内部也有不同意见。强调足球发展的规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在于坚持以联赛为本,这种看法本身并无不当。可是,争取最佳的成绩是所有申奥国家都会为之全力以赴的,2008年奥运会更是中国体育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国不是足球运动发达国家,不可能像足球王国巴西那样只看重世界杯,不在乎奥运会。自从国际足联限制奥运会球员年龄以来,中国足球先后4次组队冲击,都没能取得参赛资格。申奥成功使中国足球有机会直接参加决赛。无视这个大局,本身就是对中国足球定位的偏差。雅典奥运会其他项目的丰收掩盖了足球受挫的苦痛,想必谁也不会忘记。
二、商务开发与基本建设
推迟中超开赛日期,主要理由是商务开发时间太紧。一个月过去了,究竟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中国足协为中超争取冠名,先后与几家企业洽商,一度似乎柳暗花明,至今还是无法完成签约,只能先开赛再作计较。没有冠名赞助的男篮联赛照样进行,换成足球就得承受“裸奔”的讥讽。一些俱乐部希望有更多时间完成自己的商务开发,结果,降价出售广告者有之,球市不进反退者亦有之。打造品牌是职业联赛最重要的基本建设,砸毁中超的牌子简单,要重树形象,把打跑的球迷和赞助商请回到球场,却没那么容易。中国足球挥霍了球迷和赞助商太多精神与物质的投入,该是从诚信做起的时候了。
三、球员转会与人才培养
本赛季球员转会废除了摘牌制度,但是,500多名球员在转会榜上无人问津,占申请转会球员总数的八成以上。于是,又少不了一阵“失业”“下岗”的炒作。其实,这些人不见得都无处踢球。通过市场运作引进和梯队建设培养是俱乐部开掘人才资源的两条途径,越是完善的俱乐部,越是两手一起抓。中国足坛一时兴起的足球学校出现严重萎缩,俱乐部靠出售球员为生终究不是办法,有实力进入职业足球队伍的人才在质量和数量上远不充足。新赛季首轮比赛,为山东鲁能和天津泰达破门的崔鹏、毛彪都不满18岁。鲁能俱乐部引进了郑智、高明和巴辛等内外援,并非所谓财大气粗,24名球员上榜租售,正是鲁能足球学校积极育人、促进球队骨干新老交替的结果。
四、稳定局面与长远发展
经过去年秋天的风波,中超联赛再经不起折腾。没有体制、机制和赛制的稳定,任何美好的蓝图都无法变成现实。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没有必要的过程不可能简单成功,没有起伏和争议而一帆风顺也是不可能的。可是,主管机构决策的犹疑,乃至朝令夕改,俱乐部动辄要挟发难,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甲A后期,赛制、转会和商务变幻莫测,3年没有升降级也未能将中超的基础打牢。2004赛季的风波是代价,2005赛季的调整又是一笔代价。代价是发展所必需的,但还是越小越好。
五、治理环境与公平竞争
新赛季联赛开始前,中国足协修订了纪律处罚条例,再有罢赛者,将直接受到降级处罚。回想几个月前,北京现代队罢赛时明确表示,联赛环境恶劣,再不治理,没法踢了。随后,上至中国足协,下至普通球迷,无不认为严厉打击“假球、黑哨、赌博”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在社会多方配合下,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治理环境不能取代强化公平竞争的秩序。3月29日,中国足协向联赛赛区和俱乐部下发了进行赛风赛纪学习和教育的通知,是例行公事,还是要收到实效,据说尚无俱乐部方面的反馈,但愿不是又一次走过场。
六、职业联赛与全运战略
今年是全运会年,体育改革以后,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关注全运会胜于联赛,与奥运争光战略直接相关的是全运会,而不是职业联赛。一些在联赛中崭露头角的年轻球员必须分身于全运会和职业联赛两个战场,不论哪个赛事中的表现,都将关系到国奥队的人才选拔。中国体育界一直主张“国内练兵,一致对外”,联赛和全运会两项练兵之间却并不协调。中国足协在赛期安排上尽量避开全运会,使得奥运会适龄球员有更多实战锻炼机会。中超首轮比赛中出现了一张张新面孔,许多20岁以下球员担任主力,即便他们的功底还达不到职业联赛要求,也影响比赛质量,但如果不是今年中超暂停降级,他们可能很少得到出场机会。就看这些年轻人如何把握了。
七、引进外援与自力更生
本赛季,中超赛场上的外籍球员不再有什么大牌球星,外籍主帅也没有几位,一段时期被称为足球“洋务运动”的风气有所收敛。中国足球希望有外力助推,但不能依赖外力。重要的问题在于学习。前后几十名外籍教练员被俱乐部聘为主教练,大多在离任时将钞票和经验一并卷走,很难看出中国球员和教练从老外同行那里学到了什么,悟出了什么。今年的中超减少了外籍球员的名额,俱乐部只有做到“请洋”少而精,才会在足球和经济效益上双赢。
八、整顿男足与振兴女足
中国足协副主席南勇表示,备战2008年奥运会,女足比男足更让人着急。的确,曾经让女足自豪的就是虽然没有市场和职业化,却也没有那么多负面新闻。如今,女足的情况同样不妙,只是与男足的问题有形式上的不同。最终,水平不高、麻烦和乱子不少的男足势必影响女足的发展,何况多年来用男足职业联赛收益帮助女足,男足市场不景气,女足走出困境也更难。中超联赛,你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足球责任!
九、国内练兵与国际竞争
中超揭幕前进行的A3联赛和亚洲冠军联赛,中国职业联赛的水平与日韩两强直接对比,让人无法乐观。新赛季首轮几场比赛,其质量更让人笑不起来。中国足协向俱乐部提出联赛最终要提高中国足球的国际竞争力。国家队近期两场访欧比赛的对抗,尽管没有调集全部国家队队员,但是比赛中的表现还是赢得了对手的较高评价。而穿插在联赛赛期中的世界杯亚洲区八强赛更让人感到中国足球无缘其间的尴尬。中超赛场上的“英雄”迟早要到国际赛场上去称称斤两,不管是要卫冕的深圳还是被普遍看好的鲁能,永远不要为在低水平联赛中拿个冠军太得意。
十、产品制造与经营推广
中超联赛进入第二个赛季。作为职业联赛最重要产品的比赛,其质量令人难以恭维。职业化改革以来,足球界着力产品推销,忽视产品加工,粗制滥造的比赛和短暂的热闹迅速成为破灭的泡沫,激怒了众多球迷。作为消费者,球迷有权利抵制假冒伪劣。中国足协对俱乐部球队训练方面唯一的检测指标就是YOYO体能测试,却在不断的争议声中打马虎眼。质量制胜的观念在职业联赛推行了十几年后,依然未成主导。2005赛季,谁能为中超留下经典战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