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广州被刑事拘留真相 从特异功能者到资本巨鳄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23:28 法制早报 | ||||||||
□本报记者 韦文洁 特约撰稿 龙雪晴 张 翔 发自北京、广州、佛山 张海,一个年轻的亿万富翁,一个所谓的“资本大鳄”,一个最新的健力宝事件出局者,一个谜一般的人。 3月26日下午,记者从健力宝原总裁张海的律师吕涛处证实,张海已经于3月24日晚
有着离奇发迹史、看上去其貌不扬、不动声色、谜一般的30岁年轻人——张海是怎么将自己陷入火坑的? “挪用侵占7亿资金” 尽管此前有关“张海已被刑事监控”,“张海、张金富等人被健力宝集团举报挪用或侵占健力宝7亿元资金”的消息不断传出,但此后张海本人一再在广州现身,向记者否认了被“监控”和“拘查”的传闻。甚至在3月1日下午,身着休闲装刚打完球的张海,在广州五星级宾馆花园酒店的绅士轩里喝茶时,还面带笑容地向记者表示,由于健力宝的股权还没有过户,所以他还是健力宝的大股东,还拥有四成的股权,还是健力宝目前最大的债权人,健力宝还欠他以及他的关联单位将近两亿元。 而一眨眼,随着张海被捕,此前传言他涉嫌挪用侵占健力宝巨额资金的问题也更引人注目,甚至不攻自破。 早在一个月前,记者在广州市及佛山市三水区采访时,已得知佛山市公安局与三水区公安分局正式派人赶赴广州健力宝大厦,调查“健力宝大案”。而这个所谓的“大案”指的就是去年9月,张海、张金富等人被健力宝集团举报巨额挪用或侵占健力宝高达7亿元的资金。 健力宝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位经历了健力宝事件全过程的前高管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2004年8月下旬,在一个月前的7月14日刚刚进入健力宝集团董事会的祝维沙、叶红汉二人联手召集集团董事会,做出了免去张海集团董事长及总裁职务,仅留董事身份的决定。此后,祝开始全面掌控公司经营大权。9月份,一直怀疑张海在外的一系列资本扩张乃谋私之举的健力宝集团新董事会开始对公司财务进行审计调查。随后,一份由健力宝集团聘请的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随同一份律师意见函于当月底以集团的名义正式递交给公安部门,这就是集团对张海、张金富、郭泳、马锦辉等人经济问题的举报。 在这份涉及到张海命运的审计报告中显示,张海等存在“以做假账、虚增库存、虚增销售等方式挪用、抽走、转移、侵吞健力宝资金”问题。这些资金数目不低于7亿元。 “挪用侵占7亿资金,这不过是两手空空、踌躇满志的张海,在2002年取得对健力宝集团的控制权后,实施的又一例‘资本空手盗’而矣。”一位业内人士感叹。 问鼎健力宝的“野心 ” 三年前,2002年初,当时的张海告诉记者,他在飞机上翻阅报纸得知健力宝正要作股权转让后,兴奋之情难以名状,立刻赶赴三水与政府洽谈。 据说幼年便具有“特异功能”且行走江湖进行表演的张海,当时已有“资本大鳄”之声名,身兼东方时代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东方时代)董事长、方正科技(600601)董事、中国高科(600730)董事长数职。东方时代持有浙国投23.87%的股份,系浙国投第二大股东。而东方时代一度被认为是方正科技的关联公司,张海也一度被媒体称作浙国投副董事长。但张海的这一职务,据闻从未获得浙国投的正式任命。 以腾挪资金的“财技”当敲门砖,几番谈判下来,三水政府主要领导对年少气壮的张海深信不疑。张海本人虽然并无收购健力宝所需要的巨资,却深信自己能够腾挪资金。藉此“财技”,加之年少胆大,便使他有了问鼎健力宝的野心。 急于出手健力宝的三水政府接待了张海,其后的谈判可谓紧锣密鼓。回过头来看,整个交易进行的草率而缺乏规范。如此巨额资产出让,三水政府一方既未请财务顾问提供中介服务,亦未对买家的资信进行调查。 “交易拍板前,”据当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三水市负责人曾与张海彻夜长谈,后者长于展示自己的资金实力与人脉。几番谈判下来,三水政府主要领导便对年少气壮的张海深信不疑。” 谈判很快有了结果。1月15日,双方对外公布,三水政府向浙国投转让健力宝75%股份,作价3.38亿元。3.38亿,正是当初安达信所估健力宝4.5亿元资产的75%。这个价钱三水一方颇感安慰。 由此,健力宝饮料厂所持健力宝集团75%股份转至浙国投之手。在75%的主体交易中,张海拿出的3.38亿元将分三期注入三水公投账户:首期1亿元于交易当天支付,其后两个月内再支付1.38亿元,余下1亿元在一年之内付清。后来,最后1亿的付款条件有了修订,取决于三年内发现的公司或有负债情况。 1月22日,健力宝饮料厂股权正式转至浙国投名下,其法定代表人李经纬的名字随之变更为张海。次日,李经纬便因脑溢血住院。 1月底,健力宝集团董事会改组,包括李经纬在内的原董事一一去职,张海、张金富、郭泳三人组成新董事会。3月,张海将另外1.38亿余款也打入三水政府账户。 当然,出手豪阔的张海,其实并不具备如此巨资。虽然挂了不少上市公司董事长或董事的名义,张海最大的资本必须偿还的“短斯拆借”。张海首付的一亿资金便是一笔通过国债回购而来的短期融资。虽然拿到钱的三水市政府已经对张海信任有加,付了钱的张海却立即开始寻找真正的买家。 很快,他盯上了方正。 倒手做局玩成掌门人 张海与方正相交甚深,这是一种来自“资本游戏”的交情。 因为当年于方正科技董事长魏新“有恩”,也因为张海深信健力宝的吸引力,以负债之身购下健力宝之后,他专程找到魏新,建议方正出资,与他共同执掌健力宝。关键是张海请方正入局,需要的只是资金。“后来魏老师谈了谈,觉得张海这个人有些靠不住,就撤了。”一位知情人说。 就在这时,祝维沙出现了。祝维沙是北京裕兴老板,国内首家在港上市的民营IT企业裕兴电脑(现更名裕兴科技。8005,HK)的董事长,堪称国内资本风云人物。裕兴电脑于2001年1月在香港创业板首发上市,筹资4.2亿港元。2002年4月间,拉方正入伙未果的张海找到祝维沙,意欲借后者资金入局,以将之前自己短期拆借而来的2亿资金解套。 2002年3月20日,佛山市三水正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正天科技)成立,股东为张海、祝维沙、叶红汉三人,三人所持股份为4:3:3架构。三人商定以正天科技名义出资,接盘健力宝。 据时任三水市委秘书长周永基回忆称,2002年“五一”长假过后,之前的收购方——方正科技在一夜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正天科技。此后,浙国投名下的健力宝饮料厂100%的股份被全部过户至正天科技,张海之前支付的股权收购款撤出,祝维沙的巨额资金打入了三水公投的账户。 变更当月,张海、祝维沙、叶红汉三人同时进入健力宝饮料厂董事会,张海任董事长。就这样,资本玩家张海依靠他人资金倒手做局要价,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饮料企业的最大股东和掌门人。 “空手套白狼”式的操作 今天的乱局,其实起因在当年已经铸成。 这不仅因为交易的主要对手张海之“资本大鳄身份”与经营管理健力宝所需要的实业管理者实在相去太远,殊不可信,而且因为张海本人并无购下健力宝的自有资金实力,其“空手套白狼”式的操作,实在是具备了太多的投机性。 祝维沙付了收购款2.38亿元。不过祝维沙和叶红汉很快就意识到,张海虽然信誓旦旦,其实是不可能还这笔钱了。 三水政府此番“嫁女”,确实是“所托非人”。事实很快证明了这一点。 三水政府一方在2.38亿落袋之后,很可能将此三人组成的关系看成了“铁三角”,而且幻想出资方有着长期投资的预期。以其对于资本运作的想象力,当初或难以洞见,这笔钱相当一部分很可能会“羊毛出在羊身上”。 不过,对于资本玩家张海来说,这其实是最起码的“财技”。替张海把拆借款还上的是祝维沙。2001年祝维沙调集了2亿现金,事后一直未予调走,此番即投入健力宝。在给张海这笔钱时,张、祝、叶之间有一个协议,2亿资金小部分为祝维沙购买健力宝的股本金,大部分则是给张海的借贷。付款之时,张海曾承诺十天之内将返还祝维沙1亿元,余款会在2002年年底还清。 张海没有钱,又承诺还钱,这笔钱只能来自健力宝。这家企业的年销售额一度突破60亿元,在转手前号称仍逾20亿元,可谓现金滚滚。这正是张海当时做出承诺的基础。 张海看上的健力宝只剩了一组虚幻的现金流,一组可交易可控制的抽象权益,一个可以赌博和投机的舞台。 张海三角接盘健力宝后,又有过一系列股权变更操作。 至2003年12月23日,张海等的健康产业再向健力宝集团增资34,674,061元,由此,健力宝集团股权架构微调为健康产业持股58.32%,CASA持股32.81%,三水公投持股8.87%。到此,围绕健力宝新股东与原国有股东的全部股权变动终于落定。剩下的只有张、祝、叶的内部结算了。而到了这时候,张海仍然未能兑现诺言,偿还当初从祝维沙手中调集的巨额收购资金。 “其实到2002年底,无论是祝维沙还是叶红汉,都已经把张海看透了——张海是不可能还这笔钱的了。”知情人士说。 “所托非人”的代价 从2002年底开始,张海开始以健力宝品牌介入资本运作。 审计报告显示,在张海时代,健力宝向银行的借贷大幅飚升,截至2003年底,健力宝整体的银行贷款额为22亿元。而在张海入主之前,健力宝截至2001年的银行贷款余额仅为13.6亿元。 资本运作领域耗费巨额银行贷款,导致本已短缺的公司资金更加捉襟见肘;主业领域又频繁受挫,直接影响健力宝饮料的产销和利润。这一切矛盾在2003年底、2004年初之际上升到了顶点。 健力宝自身报表显示,2003年饮料销售额为20亿元,利润为6500万元。而事实上,当年饮料销售额仅为17亿元,另外3亿元为虚增而来,当年公司已出现约3亿元的巨额亏损。此举之动机,被三水政府方事后指为“便于进一步骗取银行贷款”。 时间进入2004年,健力宝主业凋敝,多元化战略大多劳而无功,张海、祝维沙、叶红汉三大股东终于关系恶化。祝、叶二人更怀疑张海在外的一系列资本扩张系谋私之举,有转移集团资产之嫌。 2004年8月下旬,祝、叶二人又联手召集健力宝集团董事会,董事会作出决议,免去张海集团董事长及总裁职务,仅留董事身份。祝维沙全面掌控公司经营大权。这就是当时外界颇为懵懂的 “张海下课”事件之内情。 削权、“逼宫”之举或许降低了祝维沙的投资风险,但已无法挽回健力宝作为企业的颓势。至2004年8月,健力宝深陷主业疲软的资金缺血症,2004年初以来的半停产状态,此时已发展至频频全面停产的窘境。 企业风雨飘摇,危若累卵。 三水政府在这场危机中受到的伤害是双重的:做为小股东,其权益受到侵害;做为地方父母官,当地最大企业的衰败,后果更是不堪忍受。昔日的饮料大王,沦落到今天的窘迫境地。这就是昨天的“所托非人”的沉重代价。 记者采访三水区政府时,三水区政府则对此消息态度谨慎,仅向记者表示“暂时不便证实”。 三水方面一位消息灵通人士向则记者透露,张海被抓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从去年底至今一直风传张海挪用和转移健力宝的大量资产。而从三水方面不清楚张海被拘这一点来看,直接由广东省公安厅和佛山市公安局经济侦查大队联合拘查,由此可见事情重大。 从“特异功能”者到“资本巨鳄” □特约撰稿 陈 磊 发自北京 入主健力宝期间,很多员工不叫他老总,而是喊他“老师”。他自己的说法是,从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开封相国寺的方丈净严法师学习佛法,“到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是相对专业的了”。 传言没有源头。据记者了解,张海身上的分水岭是在1992年。此前的他是一个气功爱好者。此后,他逐渐消隐了这一身份,成为资本市场的操盘手。“特异功能”者 在许多熟识张海早年经历的人眼中:他拥有“特异功能”。 “不是这样的话,怎么来解释张海身上的那些特异功能呢?”张曾经的一位老师,一直对他拥有的“法力”怀有深深的敬意。 张海的一个邻居回忆,整个小学乃至初中阶段,张海都没有表现出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一样的上学,一样的顽皮。天一冷,鼻涕拖得老长,爱蹦,喜欢吃香蕉。但是,在初中毕业前后(1988年),张海开始传出有“特异功能”的消息。 “一天,张海兴冲冲地拿了一本杂志喊我说,姨,你看,上面说的‘特异功能’我也有啊!”张的邻居说,“后来就逐渐传出更多的关于他‘特异功能’的消息,什么意念拨表之类的东西。当时,正流行‘特异功能’,各个地方都有所谓拥有‘特异功能’的人,我也就没放在心上。谁知道后来有关张海‘特异功能’的传说越来越厉害,连他父母也都开始说他有了。” 张海曾经被退学。不久,张的父母通过关系找到了当时河南大学另外一个武术专修班的班主任张宏梁,得以成功“转学”。 张宏梁回忆,当时,由于自己爱好气功,也特别注意学生是否有些“特异功能”,后来不知怎么得知张海具有这方面的特长,于是到外地开会、讲学什么的都带着他,让张海结识了一批人。慢慢地,一传十,十传百,知道的人就越来越多。张宏梁透露,正是在他班上读书的这个时期,因为具有“特异功能”,张海开始给人治病。 张海母亲的一位同事徐月娥告诉记者,知道张海能够用“特异功能”给人治病后,她曾经向张海的母亲提出请求,让张海给自己的朋友看病。但张海的母亲朱乐平直言,这个东西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张海的外公生病,张海就没有能够治好。 “资本巨鳄” 张的一位邻居说,大概是在1995年左右,张海举家迁居广州。彼时,张海已经从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的孩子,变为了拥有名车、豪宅的年轻富豪。 张海父亲的一位同事也告诉记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或者更前一点,张海结识了一批粤、港以及海外的富商,这让他受益颇多。 张父的这位同事分析:这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看到当时气功盛极而衰的兆头;二就是手中有了一定资本开始向经济界转型。“当时,据说一位港商给了张海不少股份,等股价上涨后,张海抛售套现,一下挣了500多万。”退出气功江湖的张海很快一头扎入他陌生的资本市场。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当年一位教过张海的老师,听记者说起张海是资本运作的高手,立即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就他那个初中毕业的水平能行么?他的背后肯定有人在帮他!”语气之肯定,几乎不容置疑。 事实是,当2002年,张海再以健力宝掌门人的身份重现公众视野的时候,已经完全确信无疑是一副“资本大鳄”的面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