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张效瑞寻找回来的世界 天才与鸡肋间挣扎的巨星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10:17 《足球》报

  2005年3月9日,初春的上海,天气一天天好起来,张效瑞的心情也一天天好起来。在生日过去4天之后,他迎来了代表上海中邦打的第一个全场比赛,对手是上海申花。他在场上策动的几次进攻和一次远射让马良行和范志毅都起身鼓掌,申花的替补球员都叫起好来,一切都在复苏,他也是……

  “京油子,卫嘴子”的地域特点在张效瑞身上表现得并不是非常突出。“不是每个
天津人都能说,能说的都说相声去了。”张效瑞笑着说。多说不如多做,他心里清楚这一点。“我的过去怎么样,不用说大家也了解,我的将来怎么样,我说得再好也没有用。”所以在中邦队他显得有些沉默,只有健力宝老队友张然能和他聊上几句。张效瑞来的时候,正好张然的房间有一个床位,两个人就顺理成章地住到了一起。

  他们的房间有些杂乱,猛一走进去几乎觉得无处插脚。3月1日通过体能补测之后,张效瑞专门向中邦告假前往天津收拾行李,但实际上,这个房间里属于他的东西依然很少,除了一些必需的训练装备堆成一堆之外,连一些平时穿的衣物都少见。枕头边放着两部手机,每天训练结束,张效瑞第一件事就是给远在天津的妻子打电话。两个人去年10月刚刚结婚,那也正是他的事业处于最低谷的时刻。

  实际上,这两部手机也就是张效瑞为妻子准备的专线。来中邦之后,曾经有记者问他要电话号码,被张效瑞友好地拒绝了。“我现在很少接电话。”他说。给张效瑞打电话的除了家人之外,大多数是相熟的记者,“有时候真不知道该说什么,联赛还没有开始,日复一日的就是训练而已。”

  张效瑞的床头赫然放着一本中青年女性为主要受众的杂志:《家庭》,这个阅读习惯使得张效瑞在中邦队中凸现得有些特立独行。因为在这里除了体育专业报纸之外,时尚类杂志大行其道。

  张效瑞已经开始逐渐适应上海的生活,但是他还难免想家。他正在着急在上海寻找一个住所,然后把妻子和母亲接过来。“那才算在上海有个家,现在乱点没有关系,她们来了就不乱了。”

  张效瑞似乎并不忌讳谈起李铁、李伟锋、郑智、孙继海这些当年他在国奥队中的队友,现在的足坛大腕。仅仅就在六七年之前,他们中不少人并不像张效瑞般被看好。“失落感肯定会有的,如果没有感觉就不正常了。”张效瑞说,“但是也没有办法,生活就是这样,不是说一开始你赢就肯定一直赢到底,总是不停地起起落落。不过,我觉得我做的不如他们,并非是自己不用心,实在是伤病很大限度影响了我。”

  事实上,因为一双“扁平足”,很多行家都认定他并不适合踢足球。正是在怀疑甚至斥责的目光中,他一直从校队踢进区队,踢进健力宝队。“我并非是那种懒惰的运动员,很多时候,我比大多数人练得都苦。扁平足走远路都会觉得累,我成为职业球员之后,一直伤病不断,与这个先天缺陷也有非常大的关系。”

  连他自己几乎都说不清困扰多年的脚踝伤到底是始于何时。“好像从小脚踝就特容易受伤,时间长了,问题就累积多了。” 这个先天缺陷也改变着张效瑞的性格,他说自己从小就不善于宣泄情绪,“球踢输了,不少小朋友哭鼻子,只有我能绷得住。”这种性格一直延续下来,所以2003年-2004年,最失落的一年多时间,张效瑞哪也没有去,一直待在天津,惟一一次曝光就是2004年秋天那个婚礼。

  “也有心情烦闷的时候,希望寻求一种发泄的渠道”,张效瑞说,“但是没有,于是干脆蒙头睡一觉,睡醒之后,可能心情就会好很多。”江湖上不这么说,有传说张效瑞还有一种麻痹自己的办法就是“磕药”,最为恐怖的说法是,“他吃摇头丸已经快吃傻了。”在张效瑞抵达中邦试训之后,类似的流言如同飓风一样随之抵达。以至于中邦决定留下他之前,俱乐部主席卫平亲临东方绿洲,把张效瑞拉到球场一角:“外界传言你吃摇头丸,我们虽然觉得你是个有实力的球员,但是并不想因为一个人影响到整队的风气……”

  在和一名队员签约之前发生这样的对话,这在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历史上并不多见。张效瑞说当时自己最大的感觉就是震惊,他没有想到仅仅一年多没有踢球,自己的名声居然会“狼藉”至斯。在转会期间出现类似的传言,其间的深层次原因他不想做更多的追究,张效瑞说出了“事实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这样的话。“关于这个问题我也不想多争辩什么,一切自有公论,我可以随时接受检查。”

  老队友张然也帮张效瑞说话:“怎么不说他吸海洛因呢?”

  似乎从霍顿时代开始,张效瑞就没有什么“教练缘”。过去的6年间,金志扬执教天津泰达时除外,大多数时候,张效瑞都被钉在板凳上。

  1999年,为了一个张效瑞,几乎全国媒体都在讨伐霍师父。2000年-2002年,内尔松手下,张效瑞始终郁郁寡欢,2003年-2004年,伤病加上与球队主教练之间的误会,他被彻底打入冷宫。似乎只有1999年-2000年间,在金志扬手下的张效瑞是能够体味到足球快乐的。凭借中国足坛前所未见的中场组织,他赢得了当时的联赛最佳新人,并跻身到最佳阵容。直到现在,张效瑞仍然把1999和2000这两个赛季当作自己职业生涯的黄金时代。“我很怀念那两个赛季,可惜状态的高潮期实在太短暂了。”

  2004年,实际上戚务生的入主对于张效瑞而言曾经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此之前,他已经向俱乐部提出了转会,但是戚务生这位当年把他提拔进国家队的恩师亲自出面做思想工作。“那时候戚导拟将天津队改造成352阵型,他真诚地希望我撤销转会申请,留在天津,并许诺两个前腰中肯定有我一个主力位置。遗憾地是,我的伤还没有完全养好,戚导已经下课了。”

  喜欢的教练把他当天才,不喜欢的教练把他当“鸡肋”,张效瑞说自己清楚自己是什么东西。“天才也好,鸡肋也好,仅仅是不同的教练足球理念不同而已。每个教练都有自己不同的战术思路,对于有的教练,我是适用的棋子,对于有的教练,我不适合。我相信自己有一定的能力,我也知道我有缺点——体能不好,不善于防守。主力或者替补的区别在于教练能够给予我一个什么样的发挥空间。”

  张效瑞至今依然感谢金志扬,把他称呼为自己的恩师。老金用好了张效瑞,在他那个时代的天津队,张效瑞如鱼得水,成为联赛中最炙手可热的明星。至于马特拉济,张效瑞说,“意大利人告诉我,‘张,你是好球员,但首先要把伤养好’。老外的理念就是这样,他们绝对不会让你带伤坚持,所以他带队的一年,我上场机会不多,如果没有脚伤,我相信在马特拉济手下,我应该能够有好的表现。”

  内尔松执教天津队时代,张效瑞的日子比较难过,他和乌拉圭人之间的矛盾一度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张效瑞解释说矛盾主要来自于球场之上:“他希望我打前锋,但是我觉得这个位置不适合我。所以我告诉他,我不喜欢他的安排。”内尔松在天津前后待了大概三年时间,临走的时候他告诉张效瑞:“张,你是一个优秀的球员,但是你首先要学会服从主教练,永远不要和教练对着干!”

  2001年开始,张效瑞努力谋求一条向西发展的道路。一番传言、流言、谣言、谎言的洗礼之后,2001年7月,张效瑞加盟德乙球队亚琛。

  事实上,现在回忆起来,张效瑞说加盟亚琛颇有些阴差阳错。“一开始就是奔着汉堡队去的,但是当时好像因为汉堡队没有系统训练,才临时去了亚琛训练。因为训练中表现不错,所以当时的主教练哈赫通过经纪人,询问是否可以留下我。当时去汉堡队试训前途未卜,一段时间一直在德国的几个城市飞来飞去,自己也感觉比较累了。经纪人跟我商量,先去德乙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先适应一下欧洲联赛,也有时间学习语言。”

  让张效瑞没有想到的是,加盟亚琛不久,哈赫就被贝尔格取代,中国人从此也走上了命运的冷山。“这个家伙比较高傲,我感觉他骨子里就对中国球员不太友好。”张效瑞说,“我刚去的时候状态还不错,后面身体确实跟不上了。另外语言上无法沟通,也影响了我的发挥,我是组织进攻的,跟场上队员没法交流,还怎么组织?”

  张效瑞多次提到了“交流”这个词,在他看来,谢晖因为语言优势取得了成功,而自己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无法进行交流。“球场上还是小事,球场之下,因为无法沟通,根本不可能跟队员和教练成为朋友。时间越长,就觉得自己越难待下去。国内球员出国踢球,最难过的恐怕也就是这一关。”

  5个月之后,带着6场比赛的上场纪录,张效瑞飞回天津。这失败的5个月,他说自己至今不悔。“还是有一定的收获,至少学到了德国人的职业精神,对待训练的态度。”还会再去欧洲吗?“再说了,估计以后也不会有很多机会了,可能还是西班牙联赛更适合我一点。”

  自掏腰包,30万买断合同,张效瑞加盟中邦的过程本身就饱含着几多辛酸,几多无奈。如果不是2004年初的“罢训风波”,或许他能够离开得更加顺利。参与罢训的大多数球员,如同张效瑞一样已经离开了天津。2004年底被泰达挂牌,有人认为那只是这场风波造成的余震。而此前,张效瑞一直是泰达尽力挽留的对象之一。

  “说我挑头罢训威胁俱乐部,我无法理解,在天津队,我还没有干这事的资历。实际上当初我想转会,俱乐部不让我转会,为了挽留我才开了一系列条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怎么能说罢训是我在里面搞事?又怎么能跟俱乐部限薪、球员罢训牵扯到一起?”

  中国足球圈内的谁是谁非,谁人又能说清楚?离开泰达,聚光灯熄,只留下一个漆黑死寂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张效瑞早已蜕变成普通一兵。中邦提供了一个舞台,但是聚光灯的开关只掌握在他自己手里。

  马良行应该算是张效瑞眼中的好教练,至少他给了昔日天鹅足够的展示空间。在中邦日常的训练中,张效瑞已经穿上了象征主力的黄背心。老马还想让他包办中邦队前场右侧的任意球。左侧任意球属于中场核心申思。每天的训练结束后,老马都会留下,亲自监督张效瑞加练任意球。小张每一脚精彩射门,老马都会鼓掌喝彩。

  马良行期望着自己如今的辛苦能够拯救一位陨落的天才,甚至连晚餐他都不忘记叮嘱张效瑞两句:“喝汤,黄鳝汤大补,对你的伤有好处。”

  张效瑞对新环境明显还有点认生,他正在努力适应。搬球门架这种与集体融合的大好机会,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球队运送矿泉水,张效瑞也不忘上前搭一把手。他努力寻找与队友之间的共同话题,比如与李大维聊聊巴西生活,与范志毅追忆一下国家队峥嵘岁月。

  最为关键的是,他正在逐渐找回原来的自信。2004年底,天津一个姓黄的筋科大夫帮了张效瑞的大忙:“经过他的调理,我的脚伤正在恢复到这些年来最好的水平。伤恢复了,很多动作就敢做了。多踢比赛,自信心自然就会提升,就算马拉多纳,一年不踢球,猛一上场,心里也是虚的。”

  张效瑞的恩师朱广沪已经成为了国家队的主教练。此前有传言说他已经进入了国家队的大名单,他一声苦笑:“怎么可能,我这么久没有踢球了,我进大名单,那名单得多少人啊?”

  繁华落尽,完美的或者矛盾的、才华横溢的或者泯然如众的张效瑞都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中邦队,只有一个为了生计苦苦挣扎的巨星身影。“我就是还想踢球,仅此而已。”

  全新推出中超联赛数据库 中超元年全面详尽展示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急速回忆重放


AJ05年发布图表


SBTG*UNKLE


sneaker pimps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