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龙王前传之凡人篇:谢亚龙一片杠铃砸出崭新天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10:03 《足球》报

  记者裴力陕西兴平报道 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打车到咸阳市区,从咸阳市区坐小巴到兴平市的西吴镇,再从西吴镇坐上半个小时的“蹦蹦车”,就会来到一个叫窦马村的地方。这个小村子被当地人看作是风水宝地。村后就是汉武帝的茂陵,村前则埋葬着他的两员大将:卫青和霍去病。

  窦马村13组,一个名叫许兆书的老人在一夜之间取代汉武大帝成为了村子里名气最
大的人物。当地人不懂什么职业联赛,什么中国足协,他们说,老许头的学生当上了“主席”。作为陕西省田径队的教练,许兆书在1996年退休之前已经为陕西的田径事业工作了30年。1973年八九月间,正是他从宝鸡中学生队中发现了谢亚龙,并将其上调到了陕西省田径队。此后,作为老师和同事,许兆书与如今的中国足球掌门人共事8年之久。在谢亚龙入主中国足协之后,69岁的许兆书在不经意之间也变成了中国足球历史片断的一个见证人。

  1973年4月,陕西省中学生运动会在宝鸡举行,18岁的谢亚龙以11秒7的成绩获得了100米冠军。许兆书正在当地为田径队选材,谢亚龙的良好速率和惊人爆发力引起了他的注意。尽管11秒7并不算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但是许兆书认为谢亚龙的年龄小,综合身体素质出色,应该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由于许兆书的坚持,1973年8、9月间,谢亚龙被从宝鸡市调到了陕西省田径队。在谢亚龙入队之前,许兆书代表组织对谢亚龙的档案进行了非常严格的政审,他否认了谢亚龙因为父亲在文革中受到冲击才从重庆转学到宝鸡的传言。“他的家庭情况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父母都是南下的部队干部,如果谢亚龙的父亲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得话,他当时肯定进不了陕西省队。”许兆书认为谢亚龙之所以从重庆转学来宝鸡,有一部分因素是谢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通过这种形式磨炼个性,更快地成熟。“后来他把儿子从北京转到安康来读书,可能就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许兆书至今还记得谢亚龙到队报到时的情景:“当时在他身上已经看不到什么大城市孩子的痕迹,除了讲普通话之外,谢亚龙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陕西娃儿,穿着一件铁路工人的那种工作服,除了一些简单的日常用品之外,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行李。送他来的好像还有他的堂哥,当时大概已经有30多岁的年纪。两人之间似乎也没有什么话,堂哥把他送来,就匆匆地回宝鸡去了。”而此后的几年中,谢亚龙绝大多数时间都呆在西安,几乎很少回宝鸡。他的堂兄似乎也很少到西安来探望。

  就这样,谢亚龙在许兆书的田径队短跑组开始了4年多的运动员生涯。做运动员的四年,谢亚龙几乎是在默默无闻的状态下度过的。在更高一个平台的竞争中,他的成绩并不算突出,100米的最好成绩也仅仅在11秒。而且这个成绩还是在一次队内的训练中测出来的。“不过当时体育场还是用的煤渣跑道,如果是换成现在的塑胶跑道,或许谢亚龙的100米能够突破11秒。另外一个主项200米达到22秒8左右的成绩后,似乎提升空间也非常小了。”

  尽管如此,许兆书对谢亚龙多少还是有些偏爱。“一方面他训练肯吃苦,有股子狠劲,我带他4年,印象中,从来没有因为训练偷懒、不刻苦之类的问题批评过他,连训练迟到的情况都几乎没有出现过。另外一方面,我发现这个娃儿爱学习,比较喜欢思考,比其他运动员更会用巧劲。”

  因为历史的原因,作为运动员的谢亚龙几乎没有参加过什么大型的全国比赛,唯一一次表现机会就是当时的体委主任庄则栋在1975年搞的“向全国工农兵汇报演出”。谢亚龙当时在100米项目上跑出了11秒2,但是因为这次汇演只记成绩不记名次,所以连谢亚龙也不清楚自己在国内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训练之余的谢亚龙把看书的爱好发挥到了极限。按照当时的标准,谢亚龙每个月的工资是29元,两年之后涨到了34元。除了要交9元钱的伙食津贴之外,他把其中的大部分都用在了购买书籍和一些运动训练资料上。1980年,谢亚龙考上北京体院,离开陕西省队的时候,带走了好几个大纸箱,里面全是自己购买的书籍和技术资料。

  为了看懂一些国外的训练资料,谢亚龙开始学习英语。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后,颇具超前眼光的谢亚龙又开始学习日语。当时陕西省田径队训练的省体育场紧挨着涉外的西安宾馆,为了提高外语水平,谢亚龙经常会大着胆子,到西安宾馆与一些外宾进行交流。这种孜孜不倦的外语学习为谢亚龙此后的仕途打下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1989年的亚运科技大会上谢亚龙用英语进行了45分钟的发言,并因而登上了《中国青年报》的头版头条,被誉为中国体育科技界“升起的一颗新星”。

  让许兆书感到谢亚龙有些与众不同的还有他良好的文化基础。谢亚龙在1973年底所写的一份“年终总结”被许兆书保留到1999年搬家的时候才丢弃。正是这份500字的总结让许兆书看到谢亚龙具有当教练的天赋。“我发现他对自身训练的一些优缺点看得很准,也提出了几个行之有效的改进办法。文章言简意赅,眼光也比较独到,跟那些文化水平比较低的运动员确实不太一样。这也是我后来推荐他当教练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不是投身体育界,文化功底不错的谢亚龙或许有可能会成为一名编剧或者导演,在陕西省队的日子里他表现出了这种潜质。1976年,为了庆祝粉碎“四人帮”,训练局要求每个队出一个节目进行文艺汇演,谢亚龙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小话剧,在陕西省体工大队引起轰动。在这个20多分钟的小品剧中,谢亚龙饰演了张春桥。

  1973年间的陕西省田径队短跑组,绝对具有相当的传奇色彩,除了谢亚龙之外,许兆书的手下还走出了陕西省体育局局长李明华、原体委副主任魏瑞琴等一大批厅局级高官。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短跑组后来博得了“黄埔军校”的美誉。

  许兆书治军极严,一向人际关系良好的谢亚龙也吃过他的苦头。因为与队友李秦燕闹矛盾,谢亚龙被要求在队会上做检讨,一次不行,两次,直到许兆书认为认错态度诚恳才算罢休。

  1977年初冬训,因为在举杠铃深蹲起时杠铃不慎滑落,谢亚龙的腿部被严重砸伤,休养了半年多时间,在这期间,许兆书开始考虑让其转行担任女队教练员。

  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一方面谢亚龙当时年仅22岁,对于一个短跑运动员而言,运动生涯还处于黄金时期。让他退下来确实有些可惜。另外一方面,谢亚龙此前从来没有做教练的经验,年纪又轻,如果用人不慎,女队的训练工作很可能会全线崩盘。但是许兆书有自己的考虑,通过观察他认为1米68的谢亚龙成绩提升的空间已经相当小,而且头脑敏锐,善于钻研的他具备了成为优秀教练员的潜质。

  1977年下半年,谢亚龙伤势逐渐恢复之后,正式出任田径队女子短跑项目的教练。而此前,男子、女子教练一直是由许兆书一人担当。考虑到谢亚龙年纪轻,缺少经验,为了保险起见,短跑组的全面工作还是由许兆书主持。半年之后,谢亚龙开始独当一面。

  武金花就是当年谢亚龙的学生之一。如今她在西安市体育运动技术学校担任行政工作。据她回忆,在谢亚龙带队初期,女队共有章慧芬、武金花、朱改荣、刘燕和王惠霞五名队员,武金花年纪比较小,最初还在陕西省体校读书,因为参加全国少年比赛成绩突出,被谢亚龙破格选拔到陕西省队。

  作为一名老队员,章慧芬在队中成绩相对突出,但是因为提升速度慢,当时已经萌生了退役的念头。而且其本人性格倔强,耍起小性子来,连许兆书也要让她三分。谢亚龙原本与章慧芬就是队友,两人的年龄也差不多,让这样一个大小伙子突然接管女队的工作,其间的难度可以想象。

  谢亚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走马上任。在许兆书的意料之中,章慧芬一开始对谢亚龙并不买账,训练工作也陷入僵局。武金花回忆说,一开始,他们两个人确实发生过很多次摩擦,章慧芬觉得谢亚龙和自己是队友,所以潜意识里没有把他当回事。谢亚龙工作上也比较认真,很少会讲情面。一次谢亚龙被女队员气得不行,甚至满脸通红地在训练场边大喊:“老子不干了。”

  谢亚龙终于还是坚持了下来。经过一番深入的思想工作之后,他找到了章慧芬心情不好的根源。一次谈话中,谢亚龙告诉章慧芬,只要按照要求去练,自己可以保证她的水平在一年内跨上一个新台阶。

  而在女队的日常训练中,谢亚龙也给足了章慧芬面子。据武金花回忆,当时5名队员中,只有章慧芬敢直呼谢亚龙其名,“我们四个都是叫谢老师”。

  不过在治军上,谢亚龙是一点面子也不讲。如果有谁完不成任务,或者任务完成得不好,他就会以“拖堂”的形式进行惩罚,直到任务完成为止。章慧芬就曾因为带着情绪训练被拖了整整两个小时,气得大骂:“谢亚龙,我不跟你练了!”

  许兆书没有看走眼,当运动员谢亚龙没有当出什么名堂,当教练员他的确是一把好手。1976年章慧芬的400米成绩还刚刚突破1分钟,1978年全国锦标赛时已经提升到了58秒多,挤进了这次比赛的前8名,对于田径基础平平的陕西田径而言,这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突破。在这次比赛之后,章慧芬被选进了国家队,开始改练400米栏,1979年的全运会,章慧芬夺得这个项目的冠军。“可以说,是谢亚龙救了章慧芬这名队员”。许兆书告诉记者:“当教练,他确实比我强。”

  用现代的语言形容1977年的小谢指导,就是“富有开拓精神”。“从当运动员开始,他就喜欢搜集和研究一些国外的科学训练资料,当教练之后,他敢于大胆地把这些东西放在运动员身上进行实践。这在当时确实需要一些魄力。”

  针对章慧芬的400米,谢亚龙采取了大运动量训练的新手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那时候他带着章慧芬,围着大雁塔,一天两次6000米的训练量。这在我们这些老教练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当时大多数人顶多是安排一天一趟,就已经算是大运动量了。很多人在背后嘀咕,这行吗?不是瞎弄吗?我们短跑要的是爆发力,哪能这样练?”

  许兆书回忆说:“谢亚龙顶住了压力,事实证明,他的办法确实是比较先进的。后来马家军成功之后,我发现谢亚龙当时的大运动量训练跟马俊仁很有些相似之处。”

  当然谢亚龙也不是一味的死板教条。同队中武金花的训练量就小得多。“我身体底子不好,所以大运动量就上得少得多。”不过,在谢亚龙带队期间,武金花的成绩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1979年全运会,她进入了200米项目的决赛。

  1980年,谢亚龙考上了北京体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彻底离开了陕西体育界,不过他跟许兆书之间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过。许兆书至今把谢亚龙称呼为“这个娃”,怜爱之情溢于言表。谢亚龙也没有忘记自己这位老师,几乎每次来西安他都会登门拜访,他送给许兆书的两瓶酒,许兆书至今还留着。在国家体委科研所工作期间,一看到国外有什么最新的训练资料,他就会专门复印一份,寄给当时还没有退休的许兆书。2002年谢亚龙到安康上任,一下飞机,他就专门给自己在陕西田管中心的朋友打了个电话,让他转告许兆书自己到安康当地委书记了。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