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得可以病得不轻 中超转会市场患上“两虚”综合症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14:19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
591人的转会名单,注定今年的足球转会市场无比惨烈。中国球员过剩了吗?仅仅是过剩那么简单吗? 病症一:“虚胖”综合症 表面症状关键词:高上榜低摘牌、“失业者”众 中国足球的转会市场一直很繁荣,近三年登上转会榜的球员人数都超过500人,今年更是达到591人,如果按一支球队可报上场的18人计算,足以组成30多支球队;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职业球队也仅30支左右,以2004年为例,中超12支球队加上中甲17支,共有29支球队。 与高上榜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低摘牌率。据统计,近六年间的摘牌率均不超过25%,这意味着每年数百球员在高级别的联赛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其中不乏一些颇有名气的球员。中国球员的“岗位”竞争也许不逊于任何其他职业,且愈演愈烈。 原因分析:球员过剩、鱼龙混杂 圈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内足球运动员确实出现过剩局面,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但其中高水平的球员并不多,如果一些较优秀的球员也要下岗,对中国足球联赛质量来说不是好事。 不过这位圈内人士同时也认为,现在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也有假象在里面,即一些水平不高甚至不能算作职业球员的人混在里面一起上榜。记者在查阅中国足协公布的转会名单时发现,其中从1969年出生的老将到1988年出生的新人都有,老幼俱全;既有郑智、李玮峰等为人们熟知的名字,也有连所在俱乐部都几乎不为人知的很多新人,可谓“鱼龙混杂”。 深层症状关键词:优秀球员高度短缺 相比于一些无人问津的球员来说,转会榜上的个别大牌球星仍然备受青睐,如郑智、李玮峰等,虽然转会价格居高不下,却成为一些俱乐部竞相争夺的目标。这其实表明了一种现状,即优秀球员仍然处于高度短缺的状态,这也是中国足球水平提高不快的根本原因。 其实优秀球员的短缺早已经从外援引进上显现出来了。近些年来,很多俱乐部花费巨资引入的外援确实显示出高于国内普通球员的水平,但是这些球员在世界足坛并不具备多少影响力,甚至是籍籍无名的。只是由于优秀球员的短缺,中国足坛才在一些外援和经纪人眼里成为“钱多、好挣”的好去处,这种现状对联赛的提高能有多大帮助非常值得商榷。 原因分析:国内足球水平不高 不但是优秀球员,中国的注册球员人数也要远远少于一些发达国家,导致足球金字塔塔尖、塔基的比例严重失调,不止是表面上的球员过剩那么简单。圈内人士告诉记者,即使在足球发达国家,真正的职业球员人数也并不多,但是注册的球员人数却很多,而且由于建立起了相对完备的职业、半职业和业余的训练、比赛体系,使得业余球员也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由于国内足球普及和发展的水平不高,导致缺少职业和业余球员间的支撑点,球员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球队踢球,就无法保持水平甚至只有退役一条路可走。因此,才会出现在转会期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 决定性原因:2005联赛只升不降 转会市场患上“虚胖综合症”的原因很多,但今年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点则是只升不降的赛制。 19日召开的中国足协代表大会公布了2005年只升不降、2006年全面恢复升降级的决定,而此前,连续四年不降、南北分区的赛制传言很多。圈内人士认为,俱乐部投资人的心理其实很容易理解,没有降级当然会大裁军,一方面可以锻炼新人,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俱乐部的经营成本,不但转会费的收入可以补贴俱乐部,转出球员的高薪也可省下,还可以借机对其他球员限薪。 此外,今年转会市场上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涉赌”群体。经历了去年的诸多风波,一些俱乐部将自己认为涉嫌赌球的球员挂牌出售,而这些球员的日子也最难过,因为足球圈子里这样的事情是瞒不过别人的,而俱乐部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一般情况下不会购买这样的球员。(除署名外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 郑智成功转会山东鲁能泰山队,传出来的转会费称是1000万元左右,以致于亚足联官方网站的一篇文章也称之为天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转会榜上一些零转会费的球员却仍然无人问津。这引出来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一个球员,到底该值多少钱?把这个话题延伸开来,还有一系列的问号:一个球员到底能给俱乐部和球队带来多少价值?一个球员,一年到底该挣多少钱? 病症二:“虚价”综合症 症状关键词:身价落差巨大 郑智在国内可算是顶尖球员,转会费创下千万天价不足为奇。不过查询中国足协转会榜就可以发现,标明零转会费的球员有上百人之多,即使加上100多低转会费球员,其身价总和也不及郑智一人,真可谓落差巨大。虽然球员身价出现落差在国际足坛乃寻常事,但中国足坛转会的身价评估,却着实让人难以看懂。 症状分析:价格价值不符 一个球员的价值,最主要的当然是体现在球场上。有人算出肖战波的转会费分摊在出场时间上等于1分钟2万多元,而李金羽则是50万元进一个球。这种算法本身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没有把付给球员的薪水计算在内,而且引进一名球员并不是只用一年,如果这位球员转出,俱乐部还会有收益,但是这种算法却从侧面反映出球员价格与价值并不成正比。 其实不但是转会费,球员的薪水同样与其价值不成正比。有的球员年收入可以达到300万元,普通中超主力的年收入约在100万元,这样的收入水平明显是和中超联赛的实际水平不相适应的。一位圈内人士认为,相对于联赛的低水平,球员的收入上升得太快了。 一名球员的价值其实不只体现在球场上,还包括他能为俱乐部带来多少球迷,带来多少其他的收益,比如能为球队卖出多少件球衣,在球队赞助上能起到多大作用。只不过,国内的俱乐部虽然在口头上重视球迷,为球迷做的却很少,大多只是在球市不好的时候才会想起球迷;而围绕球星的营销工作做得更是远远不够,甚至很业余,使得球员的价值得不到准确的体现。 原因分析:评估体系缺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中介机构纷纷产生,评估体系日益完善。但直到现在,对球员价值、价格的评估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甚至要建立这样一个体系的呼声都很难听到,一个球员该值多少钱,只是取决于老板、教练等决策者的喜好,导致其价格、价值的严重背离。 足协治疗方式:转会费限制 中国足协为了限制天价转会,推出了复杂的转会费计算方式,而且转会榜上球员的转会费均以这个方式计算而得出。不过令人疑惑的是,转会费的计算方式中有一项内容是系数,其中一项系数即是要将转出方俱乐部的系数与转入方俱乐部的系数相加后除以二,而上榜球员在上榜时并未确定转会的具体方向,那么标明的转会费到底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治疗结果:足协打自己耳光 足协的限价、限薪不是新鲜事,其出发点也是好的,但实际的效果却让人啼笑皆非,因为有的球员实际转会费明显超过了限价,有的球员发出了“我有那么值钱吗”的声音;而转会榜上标价最高的却又不是被认为最有价值的郑智、李玮峰,而是大连实德的安琦、张耀坤、王鹏,同为495万元;而且大连实德俱乐部的总经理表示,原来报出的远高于此的价格就是按照中国足协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却不被中国足协认同。 今年的转会规定还有一条受到非议,就是已经拥有4名国脚的俱乐部不能再引进国脚。不过因为真正受制于这一规定的俱乐部仅有上海申花一家,所以才没有引起更大范围的反对之声,但可笑的是,在规定已经出台时国脚身份的确认办法却还没有,导致上海申花为了引进李玮峰做了不少工作,结果却是白忙一场。 职业联赛已经进行了11年,但是作为职业化重要标志之一的转会制度却迟迟不能形成,一直停留在朝令夕改的层面上,脱离不了拍脑袋的痕迹,结果是自找尴尬,自毁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