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海自传(5):99年霍顿战术无错 打人被禁赛一年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17:06 新浪体育 |
1999奥运折戟与霍顿战术无关 1997年,中国队折戟亚洲十强赛,从而失去了进军法兰西的机会,给中国人心中留下了一个永远的伤痛。因此,2000年的奥运会足球赛就成了国人下一个关注的焦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霍顿成了国家队和国奥队的双重主教练。对于霍顿的选择,后来有许多议论,议论之一,就是霍顿这样的选择是否明智。据说,当时霍顿和中国足协的合同中,并没有兼任国奥队主教练的明确条款,他的主要目标是率领国家队从2001年的亚洲十强赛出线,进军2002年的世界杯决赛圈。因此有人后来说,如果当初霍顿不接手国奥队,就不会过早地出局。 这一说法是否确实,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到觉得,如果这种说法能够成立,霍顿倒是一个很书生气的人,而且很自信,对自己的将来似乎考虑得并不多。 这样,在1999年的年初,霍顿就开始正式组建新一届的国奥队。一批年轻的优秀球员开始进入霍顿的视野。 我记得当时的国奥队集中了国内最优秀的球员,前锋是张玉宁、李金羽和王鹏,中场是李铁、黄勇、张效瑞、隋东亮和肇俊哲,后防是郑智、李玮峰、陶伟、舒畅,还有我,等等。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霍顿还是很有眼光的,这些球员日后都成了甲A赛场上的中坚人物,有一些还成了下一届国家队的主力队员。霍顿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他要做的事情,就一定会力排众议,坚决去做。像小肇和郑智,当时还都没有走红,尤其是郑智,还在乙级队踢球,但是霍顿却坚决让他们披上国奥队的战袍。事实证明霍顿是队的,这两个人日后都成了中国最优秀的球员。我最近还听说,郑智后来在深圳队大放异彩,是2002年的中国足球先生,而小肇在2002年中国队和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联队的比赛中,也深得加队主教练和欧洲星探的青睐。我也相信,他们必是日后中国队的主要人物。霍顿对李铁非常器重,曾说,国奥队谁都可以走,就是不能缺少李铁。这一方面,可能是霍顿战术体系的需要,而另一方面,也说明霍顿一眼就看出了李铁的潜力。应该说,霍顿对这些新人的培养和使用,为日后的中国足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经过戴拿斯杯东亚四强赛和亚运会足球赛,霍顿的442战术思想已经成熟,而且也得到了队员的认可。霍顿非常强调国家队和国奥队打法的统一性,这也是霍顿对中国足球的长期考虑。因此,在国奥队,就很自然地延续了国家队的战术风格,以442阵型为主。 霍顿的442阵型这时候也完全成熟,中场设双后腰,两个中卫平行站位,以协防为主,而对左右边卫的要求特别高,进可攻,退可守,高速插上,及时回防。而中场球员也应根据场上形势,轮番插上,设立多个攻击点。从霍顿的这一战术思想来看,他非常注重整体,阵型的移动遵循一定的规律。我那时候刚从英国归来,已经有了一点现代足球的概念,所以对霍顿的足球理念比较能接受。对于当时的中国足球,最缺乏的就是整体观念,在场上往往会各自为战,结果常常被对方一冲就散。后来有许多球员对霍顿念念不忘,也是因为霍顿最早为他们灌输了这些现代足球理念。但是,霍顿的这一战术思想,对球员的个人能力要求特别高。我到现在还认为,后来我们饮恨奥运会的九强赛,并不是这一战术思想的问题,而是我们当时的个人能力还跟不上。尽管米卢强调他并不特别在意具体的阵型安排,但是他实际上还是以442阵型为主,一方面这一阵型确实有它的合理之处,另外也是因为霍顿的战术思想对这些中国球员影响很深。 1997年中国队折戟十强赛后,当时有一种说法,就是把中国队定位在亚洲二流球队。为了尽快让国奥队重建自信心,并且不受国家队失利的阴影影响,霍顿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国奥队是当时亚洲最强的球队,而且还认为我们的实力应该在当时韩国国奥队之上。霍顿的良苦用心,于此可见一斑。 当时我们在奥运会预选赛中,和朝鲜、越南和缅甸分在一组,应该说以当时国奥队的实力出线毫无问题,只是这一小组的朝鲜比较神秘,所以教练组还是做了很充分的准备。 5月23日,我们飞赴越南河内,首轮就对战东道主越南队,结果4:0大胜。这一战由于舒畅受伤,我和李玮峰搭档出任中卫。霍顿对我的要求是,在后面多策应、保护,与前卫线呼应起来。尽管对手不强,不过我们赛前还是作好了对方密集防守的准备。果然,那一战的上半时,对方禁区内常常集中了8、9名队员,给我们的进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段时间内,队员的情绪稍稍有些急躁。但下半时经过调整后,尤其是王鹏进了的一个球后,我们的实力便在进球数上体现了出来。 而在比赛之前,我看了一会儿朝鲜队和缅甸队的比赛,感觉朝鲜队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么神秘,表现和实力都一般,战术思想和战术阵型都有些落后,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应该能够拿下他们,而结果也的确是如此。不过和朝鲜队的比赛很吃力,倒不是说朝鲜队突然发力,而是他们踢得相当粗野,当值的裁判也过于宽松,好在最后还是赢了。 那时候的球迷似乎对进球数特别在意,当然,不仅是那时,2001年的世界杯外围赛也是如此,尤其是对弱队的比赛,好像一定要在进球数上来体现我们的实力,如此才过瘾。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米卢确实比较有经验,他好像根本不在乎什么进球数,只要能赢就行。如果说米卢是一个足球上的机会主义者,那么霍顿更多地像一个理想主义者,每一场球,都在追求完美。6月15日,小组赛第二循环第二轮比赛,朝鲜队意外地以被越南队1:1逼平,实际上中国队已经以小组头名出线。但是中国队仍然斗志不减,6:0大胜缅甸队。小组赛的完胜,使我们获得了一片喝彩之声。但是隐患已经存在,小组赛赛上,我们过早地暴露了实力,而且状态也出得太早,这一切,都在九强赛上得到了验证。 ——节选自《我的太阳》第6章第25节 奥运奥运 “打”裁判被禁赛一年 没过多久,奥运会足球预选赛九强赛的分组名单就出来了,我们和韩国、巴林分在一组,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分组结果。 在中国近年来的足球运动中,韩国队是一个敏感的无法绕开的话题。几乎每一次中韩对抗,中国队总是难以战胜韩国,而无论是世界杯,还是奥运会,韩国队大都扮演了"拦路虎"的角色,在徐根宝时代,就有"黑色三分钟"的惨痛记忆,而以后的若干次比赛,中国队又大都铩羽而归。久而久之,就有了"恐韩症"一说。 韩国足球近年来发展迅猛,其中有多种因素,尤其是2002年韩日世界杯,韩国队更是取得第四名的优异成绩,所谓实至名归,即是。但是,当时中国队与之相比,固然有一定差距,但这一差距并不是很大,然而中国队却屡屡败北,舆论就将原因归之于中国队队员的心理因素,这就是所谓"恐韩症"一说的由来。可是,中国队队员却从未承认自己有"恐韩"心理,我问过一些老队员,甚至还问过一些足球前辈,他们都不承认有"恐韩"一说。可是中国队又逢韩不胜,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想,这里面可能是我们陷入了一个怪圈。按理说,足球比赛,无论和哪一个队,只要实力相近,输赢都很正常。因此,输给韩国队,本来也不是什么特别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国际大赛,只要能拿到足够的分数,输给韩国和输给其它的国家,之间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问题可能在于,我们过于看重和韩国队的比赛,而且还往往把它看作检验我们实力或者进步与否的标准。这样的比赛,当然会使球员背负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在场上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所谓"欲速则不达",大概就是讲得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一听到和韩国队分在一组,一方面斗志高昂,急欲一雪前耻;而另一方面,能否战胜韩国队,心里还是没有多少底。说实话,我在赛前,还是比较乐观的,觉得凭当时中国国奥队的实力,出线应该不成问题。确实,那一届的国奥队实力还是相当强的,有的在巴西留过学,像张效瑞、李铁等人,有的在俄罗斯接受过训练,像王鹏等,也有的正在欧洲踢球,比如李金羽等。而且这一届的国奥队的队员都经受过甲A赛场的洗礼,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经验的。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九强赛开战之前,我随万达队到武汉参加比赛,比赛中,只要我一拿球,就会召来武汉球迷的大声漫骂。尽管武汉的方言,北方人听不太懂,但猜也猜得出,那绝对不是什么好话。按理说,武汉球迷对我一直对我很关爱,这次一反常态,使我非常纳闷,后来我才知道原因所在。当时科萨还在执教武汉队,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对中国国奥队能否出线表示怀疑。我到了武汉以后,有媒体问我对此事的看法,我除了坚信国奥队能够出线以外,还对科萨的言论表示了不满,而我的这番言论很快就在武汉当地的一家报纸上被刊登了出来。尽管我言语很平和,说的话也合情合理,但在无意中还是触动了武汉球迷心中的偶像--科萨诺维奇。科萨到现在可能还不知道这件事,也算是我和科萨之间曾经有过的一个小小的"过节"吧。 在九强赛正式开战之前,我们的热身赛并不多,好像就是和乌兹别克斯坦、科威特打了两场比赛。科威特的主教练赛后还大大地捧了中国队一把,认为中国队出线没商量。当时,也有人提出是否多联系一些欧洲强队热身,好像霍顿并不是十分热心,他的观点大意是:欧洲正在联赛期间,最多派出些二、三线的球队来和中国国奥队周旋,这样的热身赛意义不会很大,等等。 九强赛开战,我们首轮遭遇的就是韩国队,而且还是客场,结果0:1失利。次战巴林,我们2:1小胜,重新燃起进军悉尼的希望。接下来我们主场迎战韩国,这时候因为韩国队已经两战两胜,我们又重复了以往的怪圈,只有华山一条道,打平即输,彻底失去进军悉尼的资格。这一场我因为有伤在身,只能在场边观战,结果我还是看到了我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1:1。那一场比赛是在上海的八万人体育场,座无虚席,满场尽是红色的波浪翻滚,比赛结束后,场上升起一巨大横幅,上书三个大字:"我不服"。我当时就满眼泪水,心中充满悔恨之意。赛后,群情激愤,有数千球迷聚集在上海富豪东亚酒店,高呼"霍顿下课"、"霍顿误人子弟",甚至与警察发生了冲突。这一战也就此成了霍顿的告别演出,不久,霍顿就被中国足协就地免职,黯然离开了中国足球队主教练的帅位。霍顿的离去,与我们战绩不佳明显有关,我在首轮比赛中因冲撞裁判而遭到国际足联的禁赛处理也难逃干系,所以,我在心里,对霍顿常有一份内疚之情。 首轮客场挑战韩国队,应该说我们打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在我们的严密看防下,韩国队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要不是我们运气欠佳,上半场就已经领先。问题就出在当值的马来西亚籍的主裁判身上,此前,李金羽有一个进球被吹越位,后来录像表明,此球并未越位,这暂且不说。稍后,韩国队头球攻门,球一落地,主裁就鸣哨示意进球有效。我当时就在球门边上,很清楚地看见球并没有完全压过球门线,后来有关方面反复观看录像,也证实此球的确未过球门线。当时我们就向裁判说明事实,但裁判置之不理。我当时心急如焚,又是委屈,又是愤怒,又是激动,应该说,这里面多少有"逢韩不胜"的阴影在内,觉得首战失利,下面的比赛就会很难打,加上裁判执法不公,情绪自然失控。所以,终场哨声一响,我就向裁判冲去,其它的队员也愤怒地围了上去。在我快要冲到裁判身前的一刹那,李玮峰一把抱住了我,这时候,我头脑一下子清醒了过来,知道出事了。 后来,裁判说我和其它队员向他挥拳,又说我用头向他攻击。我敢说,我当时向裁判冲去,只是为了向他讨个说法,我实在是太愤怒了,并没有攻击他的企图。但是我现在已经不愿意再就此事解释,因为我的行为本身,就已经违反了规则,所以国际足联据此判罚我禁赛一年,我心服口服,没有任何抵触情绪。 三年后,我重提此事,只是为了说明,我当时并不是像一些媒体批评的那样,是什么"孙继海变牛了"、"孙继海管不了了"、"孙继海总跟裁判过不去了",等等。不是这样的,绝对不是这样。我可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我不会耍"大牌",我的性格,我的本质、我的家庭教育,都不会允许我这样做。我对有些舆论真是哭笑不得,比如就在那一年,我在上海,有一个上海球迷看见我,我也不认识他,但他却骑自行车跟着我,指着我的鼻子说我踢得臭,这还不算,而且还骂我。他这么过分,我都没说什么。但第二天却有人说我追打骑自行车的球迷,你说你能怎么着?小时候,我也很想出名,但是真的出了名,我就发觉,做人变得很难,很难很难。 我好像说过,我是一个集体荣誉感很强的人。在俱乐部队,我为我的城市而战,在国家队,我为我的祖国而战。特别像奥运会这样的赛事,对于一个球员来说,他的一生很可能只有这么一次机会,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在赛场上,听到国歌声响起,那种激动的为国效力的心情,局外人可能不一定会理解。所以,那一天,我的心情的确很难平静,导致了后来的过激行为,这说明我还很年轻,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事后有人说我太认真,把这些事看得太重,我激动得时候也会说气话,说以后还真的要看开点。但是我冷静下来想想,事关国家和集体的荣誉,我恐怕还是会认真,恐怕还是会看不开,当然,我不会再犯年轻时候的错误。 我那时候尽管话不是很多,但实际上性格外露,而且很倔强,看不惯的事情就会忍不住要说,所以在场上,就会和裁判发生冲突。也正是这种性格,才会引发后来我和米卢的矛盾。1999年,我的情绪实际上也不是非常稳定,出于大连人的一种责任感,我从水晶宫回到了万达,但走的时候是冠军,回来却要保级,反差实在太大,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转过弯来。另外,我在英国一年多,对那里的管理方式和训练方式都已经习惯了,回到万达队反而感到别别扭扭的。身体也一直很疲劳,九强赛开战之前,才慢慢开始恢复过来。可能这种种原因,才造成我那天在场上的失控。 我并不是为我那天的失控寻找借口,不是的,那时候,我在许多球迷的眼中,都是一个"乖孩子",事情出来后,他们为我可惜,也有的真的以为我变得"牛"了。不是这样的,孙继海永远是一个平民的儿子,在他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永远是普通人的血液。 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候真的还很年轻,我在为我的年轻付出代价。事后,主教练霍顿和领队李晓光都批评了我,他们说有荣誉感是好的,但举动和处理方式却是鲁莽的。我的父母、家人和朋友都在批评我,我心里也是悔恨交加,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我的行为会给国奥队带来多大损失。 后来,国际足联的处罚令正式下达,我被禁止参加国际赛事一年,禁止参加国内赛事一个月。 国奥队就地解散,进军奥运会的希望也就此破灭,我们身心都很疲劳。 那一年的秋风,好像真的很萧瑟。 ——节选自《我的太阳》第6章第26节 九强赛 两个愿望都没能实现 1999年的秋风,吹落了树上的黄叶,满目萧瑟。 那一年,霍顿离开了中国队主教练的帅位,也许,他当初有过进军世界杯的梦想,对任何一个职业教练来说,这都是一个难以抗拒的诱惑,一个光荣和梦想的诱惑。梦想已经破灭,霍顿也只能黯然离去,这就是职业化,世人只以成败论英雄。后来也有人假设,如果继续让霍顿率队,他能把中国队带进世界杯决赛圈吗?历史不会重演,因此,这样的假设也毫无意义。霍顿应该感到自慰的是,他的"整体攻防,攻守平衡"的足球理念已经影响了这一代的球员。在2001年的亚洲十强赛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霍顿,还有戚务生、徐根宝、施拉普那、高丰文、曾雪麟等等前辈的影子,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和教训,都为中国的足球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而我,怀揣着国际足联的一纸禁赛令,也在这萧瑟的秋意中,回到了大连。 我从水晶宫回来,一是为了奥运会,二是为了万达队。但是这两个愿望在1999年度都没有能够得到实现。因为我的鲁莽,不仅影响了国奥队,也影响了万达队。大连市政府斥巨资将我从水晶宫购买回来,而我,仅仅因为一时的鲁莽和冲动,再也没能帮助万达队走上1999年的冠军台。 1999年的秋天,我是在一种深深的自责和追悔中度过的。 不过,我并不是那种轻易就能被命运击倒的人,否则的话,我当年就不会从"巴西"的阴影中走出。在我年轻的生命中,经历过的打击和挫折并不算少,但是我可以骄傲地说,每一次,我都从这些打击和挫折中重新站立起来,而它们,也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要告诉我的少年朋友的是,一个人应该不断地纠正他自己,纠正他的缺点,但是要永远相信自己,永远不要向命运低头。 值得庆幸的是,国际足联只禁止我参加国内赛事一个月,这样在一个月以后,我又能重新披上万达队的战袍,从而不会影响到我的竞技状态。 我把所有的希望都留给21世纪。 ——节选自《我的太阳》第6章第27节 1999 新浪独家连载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