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超没猜想:球迷继续不看球 球员继续降薪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15:54 中国足球报 |
编辑让我做“展望”2005赛季中超的调查,反正联赛还没开始,索性把调查题目变成“N多猜想”。不过想了半天也没有“策划”出太有个性的主题,其实每年联赛都会有许多相同的“猜想”,可等到赛季结束,那些“好”的猜想一一落空,那些“坏”猜想却“梦想成真”。 琢磨“猜想”题目的时候,在网上搜索了“猜想”这两个字。关于2005年的猜想还 真不少,有汽车产业的猜想,有房地产的猜想,有电脑发展的猜想,不妨大家也都看看。汽车的猜想:2005年车价大崩盘,消费者盼着买一辆送一辆、售后服务延长到5年6万公里等等,除了汽油涨价外,都是些鼓舞人心的好“猜想”。 房地产的猜想:房价不停地涨、房子的结构越来越好、物业越来越人性化等等,看不出泡沫的迹象,一片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反正有钱就能买到“天堂”。 电脑的预测:电脑降到2000块、3000块钱能买笔记本、无线网络规模化等等,就算是个开夏利的“的哥”,拿两个月的工资也能买台笔记本电脑,然后满大街的无线上网,什么时候想吃饭了,就给老婆发个“QQ”或是“MSN”。如此一看,2005年的数字生活让我无限向往。 和这些美丽的预测比起来,中超的猜想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想了很久才想起几个中超“小猜想”。球迷继续不看球、革命派继续折腾、还会有俱乐部退出等等,不过要事先说一句,就算这些“猜想”不幸言中,也不是“猜想”的错,因为那是“客观规律”。 中超:2005继续2004尴尬 首届中超的宏图伟业我们最终没看到,在一片风雨飘摇之中,没有了冠军的角逐,也没有了降级的顾虑,在极其平淡的状态中,联赛落下了帷幕。2005年,中国足球将何去何从? 2005年的联赛赛程已大致有了轮廓——初定于3月5日开幕,10月30日结束。这预示着今年的联赛将在一种相对正常的情形下进行。2005年只有全运会和一些青少年比赛,和国字号球队没太大关系,联赛相对来说保持了连贯性,从表面上看,这有利于中国足球的发展。 扩军为14个队之后的联赛,“12+2”并不会太触及中国足球存在的问题,但更为严峻的是:不管是当年的百事可乐,还是现在的西门子,之所以肯于掏腰包赞助联赛,关键就是要一个形象,可是如今的中超联赛的形象明显会吓退这些赞助商。其它商家也不会傻乎乎在这个时候去接手,联赛冠名费用必然大幅缩水,这也肯定会对联赛造成不小的影响。今年的中超怎么才能玩好,确实是个难题。 -中超继续不降级 记者猜想: 中超联赛很可能贯彻香河会议作出的3年“只升不降”的“决议”。2005年中国国家队没有重大国际比赛任务,这项决议被视为立足长远的战略调整。取消降级不仅对杜绝足坛“假赌黑”有帮助,更有利于对年轻球员的培养。尽管目前日韩等国联赛也没有降级,球队可能会淡漠足坛功利主义的干扰,但以暂停降级这种方法制约日益猖獗的“假赌”风潮,可能会起一定作用,但球市的崩盘和商业利润的巨亏却也在所难免。 “文化人”猜想: 沈湄军 儿童文学作家 中超不降级就像学校没有考试没有“蹲班”一样,虽然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老师的教学也没有了“指标”,可是最后受影响的还是孩子本身,现在不少中学老师“声讨”小学老师怎么教学的,学生写的字一年比一年的差,学习也越来越不努力。大学老师又“声讨”中学老师,孩子根本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我猜想中超早晚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普通”人猜想: 马银松 网络维护 日韩是一直不降级,咱们是一会儿降一会儿不降,我认为这就是特别幼稚的做法,出了“黑哨”、“假球”就暂停联赛的降级制度,这样的做法很极端,我一直认为联赛的升降级是保证比赛质量的关键,没有这种“残酷”的竞争,球队就缺乏前进的动力。即使是取消了“降级”,也不可能根本改变目前中国足球的混乱局面,“派系”才是扰乱联赛的根源,把派系解决了,也就没那么多假球了。 -球迷继续不看球 记者猜想: 这几年的球市早已不像从前那样火爆,所谓的“金牌球市”似乎只在传说中出现过。被伤透了心的球迷,基本上丧失了看球的欲望,再也不肯去填满空荡荡的球场。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吸引观众呢?比如说赠票免费看球,让穿着超短裙的MM们火热献舞,现场摇号抽奖,都可以让一部分球迷回到球场。或者干脆赔本赚吆喝,凡来看球的,不但不收钱,还要发些饮料T恤衫什么的。可这些都是几年前的猜想,没用的。其实,只有认认真真地踢球,踏踏实实地做人,才能把球迷真正吸引回赛场。问题是,现在有几支球队,几个球员能做到呢?去年的球票有的地方已经降到2元,今年要是真的免费,你可别奇怪,你也别拒绝——你看球,是给他们面子。 “文化人”猜想: 金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我觉得2005年的球市会比2004年更惨淡。中国足球目前已经到了崩盘的边缘,假球黑哨横行,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去球场看球,那就太给中国足球“面子”了,估计也不会有太多的球迷给俱乐部这个面子。 郝伟 青年作家 现在是一个追逐时尚的社会,足球不是2005年的“流行色”,去看球的只是那些真球迷,而那些为了追求时髦的年轻人估计不会再去球场,这么看来,是媒体把中国足球的环境搞砸了。虽然俱乐部和中国足球很多事情做得不对,但是经过媒体的渲染,人们对中国足球一下子没了信心和兴趣,球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预测,如果2005年媒体不改变自己的这种炒作方式,球场还是没有什么的球迷,而且那些体育媒体也被自己的炒作,搞得半死不活,球迷先不看球,然后就是不看报,等着瞧吧。 “普通”人猜想: 马银松网络维护 2005年看球的球迷会更少,除了那些铁杆球迷。首先,现在是个多元娱乐的社会,大家的选择非常多,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现在篮球的球市非常火。足球的球迷已经流失了,再拉回来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倒不是票价有多贵,工作有多忙,而是足球压根儿就没有一点吸引力了。就算俱乐部把票价定得很低,甚至是免费的,都不会吸引太多的球迷,因为球迷都已经不信任俱乐部了,这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NBA中国赛,一张票卖到几千块钱,还是出现了疯狂抢购的局面,这就很说明问题。 -球员继续降薪水 记者猜想: 中国球员高薪低能已经是人所共知,发布限薪令也不是一次两次。对于球员来说,职业化最大收获就是将他们的钱包先“职业”起来。落实限薪令,才真正戳到他们的痛处。中国足协虽然三番五次地颁布限薪令,可球员的薪水并没有真正受影响。一边制造着伪劣假产品,一边领着与劳动成果不相符的高薪。纸上谈兵的限薪令的结局很可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一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行动之后,消化于无形之中。只有彻底将球员薪水和表现挂钩,限薪令才算是真正落实。只有一部分出工不出力而生活滋润的球员突然日子窘迫,危机感才会降临到这些“职业”球员身上。 “文化人”猜想: 金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限薪是俱乐部“低成本”运行的前提,只有这样,俱乐部才能有更多的资金维持俱乐部的运转和培养年轻球员。 奎超时尚杂志编辑 球员经常说“我们也就踢10年球”,可10年还短呀,就算一年50万,10年还500万呐,现在球员生活糜烂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们知道自己的运动生命有限,还那么花钱,就算以后老了流落街头也是活该。我原来是做报纸的,报社很少有人干过10年的,10年以后肯定要事业转型,球员为什么就不行,没文化不是理由吧,“限薪”是我对2005赛季最大的愿望。 “普通”人猜想: 陈晖IT公司经理 我现在一个月挣8000块钱,觉得挺多的了,也没太高的奢求,因为整个行业最近都不太景气。不过,你再看看北京人1100块钱的平均收入,8000对1100已经是个非常大的优势了。我就是抱着这样的一个心态工作的,所以很容易满足。 虽然我是个女性,但对中国足球还是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对现在球员的收入很有看法。现在球员挣钱的状态很像2001年时候的部分网站,已经开始意识到网络即将崩盘,纷纷把风险投资分散到个人手里,不少人都是有“过这村,没这店”的心态开始敛财,导致一些本来挺有希望的网站,由于资金的缺乏倒闭了,不过个人的腰包却鼓鼓囊囊的。中国球员目前也正是这种态度,2005年我最大的猜想就是球员“薪水”封顶,这才对得起老百姓一个月1100块钱的平均收入。 -G7继续不罢休 记者猜想: “改革派”一再闹腾着要“创建新联赛”,可在足协说啥不肯接招的情况下,“改革派”也颇有点一筹莫展的尴尬,这也让改革派的未来“安分”了不少。改革已经闹了两个月,可惜仍然一如既往是雷声大于雨点。说白了,这就是一场权力之争,可惜足协不会轻易放权,“改革派”想要得到的东西也迟迟不能到手。在拖延战术之下,“改革派”能够坚持多久是个问题,谁都看出了,现在双方都是骑虎难下,2005中超联赛可能是个大家都“下虎”的好时机。 “文化人”猜想: 金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我觉得“G7”目前已经是骑虎难下了,随着联赛的开始,他们还会有一些举措,不过中国足协目前的的强硬态度,“G7”也不会得到更大的利益,所以随着新赛季联赛的开始,我认为俱乐部可能会用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比赛。在“革命”不成功以后,这些俱乐部也不会再增加自己的投入,小成本经营很有可能成为这些俱乐部“消极抵抗”的手段。 “普通”人猜想:程茂公司职员 我猜想“革命”肯定会不了了之,总不能没完没了喊下去,生活还将继续。联赛一开始,大家也就不折腾了,现在俱乐部和中国足协是“没事儿闲的”,一旦有了事儿,也就没心思再争吵下去了,但愿2005年联赛的开始,也是中国足球“大内耗”的结束。 -俱乐部继续退场 记者猜想: 2004赛季结束之后,已经有一些俱乐部准备退出中国足坛,目前看来,健力宝队的转让已成定局;冠城队的转让也势在必行;青岛颐中则是不声不响地就把自己卖了。我觉得2005年还会有俱乐部推出,投资人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中国足球很难让他们得到所期待的回报,但如果真的有多家俱乐部要退出,受损失的不是中超联赛,而是那些退出球队的球员。 “文化人”猜想: 张峰越社会学研究员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问学经济的,不过我认为有更多的俱乐部退出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俱乐部的退出对中国足球绝对是不利的,如果2005年要是中小俱乐部纷纷退出或者转让,派系的问题肯定会更加突出,派系的范围越大,中小俱乐部的生存空间就会越小,中超联赛肯定会处在不稳定状态。当然,这是一个预测,我希望中小俱乐部还是依靠调整自己的经营方略,来解决目前的困难。而且中国足协也应该制定一些规则,不能俱乐部说退就退,说走就走。 “普通”人猜想: 张云峰银行职员 肯定会有俱乐部退出,大环境摆在这里,投资足球的目的无非有两种:一是为了赚钱,目前这些投资人肯定是赚不到钱的,长期亏损将导致他们撤退;二是为了做广告,可即便是为了做广告,不仅要有一个广而告之的作用,还要有美誉度,让大家喜欢这个品牌,现在目前假黑横行,这些都不存在了,企业还为什么要继续投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