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转让伊始风波骤起 老海牛矛头直指产权矛盾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13:12 南方体育 |
这个冬天,青岛的雾一定很浓。至少到目前为止,青岛足球前途并没有因为颐中俱乐部找到了下家而豁然开朗。实德系的鬼影并未因有关人士的澄清而消退,新俱乐部的班子搭建工作也因此而难以琢磨。更要命的是,一群失去了身份的“老海牛”在这个时候展开 自己的维权行动。他们再一次把矛头指向了颐中俱乐部的产权问题。其实这些原来的国营企业的干部、职工只是要给自己找一个赖以维持日后生计的归属。 12月23日晚,王国栋、纪玉杰、范学伟、陈刚、王灏、袁生等几位海牛队的老队员在青岛的一家餐厅聚会。席间,大家共同的一个话题就是:“颐中要退了,中能要进来了,当初海牛俱乐部的产权问题究竟该怎么办?”商量的结果,大家的一致意见是:“如果我们再不追究的话,可能这个问题永远都不会有结果了。”事实上,当天下午记者便已经得到消息,最近,原海牛队的数十名球员及教练员,将集体向青岛市政府“申诉”,希望能够将已经持续多年的青岛海牛俱乐部产权问题给予解决。□本报记者许绍连报道 “一支球队怎么能这样被白白拿走呢?” 青岛海牛队是在特别的历史环境下成立的一支特殊球队,我们这支队伍的球员、教练,并不是从专业队那里过渡而来的,而完全是由单位的干部和职工组成。 青岛海牛俱乐部的产权问题,最有发言权的人非王守业莫属。因为这支球队从无到有到冲上中国的顶级联赛,王守业一直都是球队的主教练。 “可以这么说,青岛海牛队是在特别的历史环境下成立的一支特殊球队,我们这支队伍的球员、教练,并不是从专业队那里过渡而来的,而完全是由单位的干部和职工组成,当初,山东省外贸机械公司和青岛市疗养院组建这支球队时,所有的队员都是通过借调而来的,青岛市政府办公厅以及市体委为此还颁布了专门的借调文件,甚至直到1993年海牛俱乐部正式成立之前,所有队员的工资也都还是由各自原先的单位支付的。”基于这样一种背景,王守业认为,海牛队的这些队员,不能简单当作普通的运动员来看待:“毕竟当初大家都是有正式单位的人,到球队也是政府明文借调的,后来一下子就变得没有了归属,这怎么能行呢?” 1990年组队的海牛队1992年冲上甲B,1993年代表山东队夺得了全运会的第三名,1994年冲上了甲A。“在这些成绩的背后,队员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是不言而喻的。因为那时的足球在挣钱方面根本没法跟现在相比,队员的基本工资也就是1500元左右,赢球奖2万元,平球1万元,一年下来能够有那么3万来块的收入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但是,因为大家毕竟都是有单位的人,所以也就没有人过分地考虑或者计较什么。”说起当年情形,王守业感慨良多。 如果说没有颐中集团在1997年的接手,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产权问题了。“考虑到当时的联赛环境,青岛市足球指导委员会决定让颐中集团来接管球队,当时的市委书记俞正声也明确表态,经营权与管理权归颐中,产权问题逐步解决。但是,接下来的情况却是,本来应该属于海牛的产权问题却是至今都没有得到解决,所以我就经常纳闷:一支球队怎么能就这样被白白拿走呢?”其实,这不仅是王守业的困惑,也是很多老海牛共同的心声。 “总不能让我们永远都没有归属吧” “我本来也是外贸机械公司的职工,现在却弄得连自己的组织关系究竟在哪里也不知道,想交养老保险也没有地方,总不能让我们永远都没有归属吧?” 关于青岛队产权的争议,其实这些年来一直就不曾中断过,作为海牛俱乐部法人代表的郭承文甚至直到2002年去世之前都一直在为这件事奔波:“队员们辛辛苦苦打出来的甲A,就这样被拿走了,连1分钱的补偿都没有,这不仅于法不合,于情于理也同样说不过去。”事实上,郭承文之所以会对球队的产权如此“斤斤计较”,是因为当初海牛队的创业者要么被转会,要么被要求退役,而更为糟糕的是,那些退下来的人想回原先的单位也不可能了,一下子就变成了无业游民。事实上,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心结,郭承文在去世前留下话来:“海牛的产权问题得不到解决,我死不瞑目!” 郭承文去世后,追讨海牛队产权的接力棒交到了原青岛市足协副秘书长孙言忠的手中。但是,两年的时间过去,当记者与这位同样已经是花甲之年的老人取得联系时,他更多的似乎只是感慨。 “海牛队的产权问题是不言而喻的,2002年的时候,青岛市政府甚至也曾经出台过一个关于让海牛俱乐部在颐中俱乐部占取一定比例股份的方案,可惜只见文件未见落实。现在担任湖北省委书记的俞正声在今年8月也专门致信青岛市政府,确认海牛队的产权问题是自己在任时没有处理完的工作,希望现在的市领导能够妥善解决。但是,当问题交到现在的领导那里时,由于市委书记杜世成不了解当时的情况,便让曾任足球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的前市委副书记程友新负责解决。结果,有关部门表态了:海牛俱乐部没有资格要产权,要谈也是俱乐部的上级单位山东省外贸机械公司的事。”面对政府的拒绝,作为“受托人”的孙言忠也是一筹莫展。 那么只要山东省外贸机械公司出面,问题不就可以解决了吗?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谈何容易,外贸机械公司哪敢跟主管领导讲条件?” 但是,摆在前海牛队队员面前的现实却让他们并不能接受“不了了之”的结果。1994年由火车头加盟海牛的袁生便表示:“当时是外贸机械公司让我过来的,我的关系也一度在公司里,但这么一改制,我们一下子就变成了没人过问的人了,总该有人负责解决这个问题吧?!毕竟,我们当时一年的收入也就是那么几万块,就算我们现在还可以自己想办法挣点钱维持生活,将来老了怎么办?”事实上,袁生也正是孙言忠提供给记者的几位“无业游民”中的一个。同样进入这份名单的,还有矫春本、李春乐、刘乐阳、张崇发和张建等人。 着急的其实并不仅仅只是这些“无业人士”,目前正在海利丰三队执教的王国栋便告诉记者:“我本来也是外贸机械公司的职工,现在却弄得连自己的组织关系究竟在哪里也不知道,想交养老保险也没有地方,总不能让我们永远都没有归属吧?” 谁给他们说法 袁生:海牛的产权问题明摆在那里,就算是打官司,我们也是100%赢。其实我们的要求也很简单,要么恢复我们原先的工作关系,给我们重新安排工作;要么在颐中转让的费用中拿出相应的费用来,买断我们的工龄。总之,有关部门必须给我们一个说法。 王国栋:我们海牛俱乐部的一位副主任本来是部队团级的转结干部,在海牛失去工作之后,也一度失去生活保障,最后在声称要到有关部门大门前“自焚”的情况下,才终于促动有关部门为他解决了工作。相信所有的人都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形。但是,我们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保障才行。 孙言忠:我们不能让海牛队的功臣沦落到没有工作和生活保障的地步,现在已经有至少6人处于失业状态,将来会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我们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但既然当初颐中接管海牛是一种政府行为,那么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够出面将这个问题给予妥善解决,。 王守业:海牛的产权问题已经拖了很多年了,现在又面临着颐中要退出,中能要进来的情况,如果再不解决这个问题,可能真的就永远也无法解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