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中超城市之上海:失去自我的城市? 看不懂的大片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13:56 中国足球报

  [申花]

  “申花”是对上海申花SVA文广足球俱乐部的简称,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上海足球。就申花的发展而言,截至目前,它大致应该分为“前申花时代”和“后申花时代”。

  “前申花时代”为郁知非所创立。1994年,中国足球进行职业化改革,作为此前上 海足球队的赞助者,申花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投身职业足球,并在此后8年间,打造了上海足球的“申花”品牌。1995年,申花接手球队第二年,在徐根宝的带领下,该队便夺得甲A冠军,那时候也成为中国职业足球迄今最为令人难忘的岁月。但此后,申花陷入了一个怪圈——连续6年,虽经多位外籍教练调教,但始终与甲A冠军无缘。不得已,郁知非只能将“申花”无偿拱手相让。

  郁知非远离足球标志着“前申花时代”的结束,与此同时也宣告“后申花时代”的开始。

  “后申花时代”的代表人物为俱乐部总经理楼世芳,在他的掌控下,申花由吴金贵统率在末代甲A加冕。然而,好景不长,在跨入中超元年后,申花的战绩一落千丈,位列第十,这不仅同冠军的身份相去甚远,而且还令众多关注申花的人大失所望。

  在竞赛成绩上,“前申花”与“后申花”似乎不相上下,但在品牌的维护与发展上,“后申花”显然无法同“前申花”相提并论。当年,郁知非不但是一名俱乐部的管理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在“经营”申花,并利用足球逐渐把申花这一品牌做大做强,使之形成了一条以足球为龙头的产业链。现在的申花,似乎只在足球上下功夫,人们对“申花”的认知已大不如前。倘若再这样下去,申花也许不止是打蔫儿,甚至有连根烂掉的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

  [国际]

  “国际”是上海国际足球俱乐部的简称,它此前的名称为上海中远足球俱乐部,如果继续追溯,这家俱乐部是由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上海豫园和上海浦东两支球队合并重组而成。不过,就球员的成分而言,目前的国际几乎没有了以往豫园和浦东两队的任何印迹。

  当年率领中远从甲B进军甲A的是徐根宝,在完成这一跨越后,中远的甲A之旅开始“资产重组”——包括教练员和球员在内的部分人遭遇“洗牌”,力图与申花争夺“市场份额”的徐泽宪不惜重金,从申花挖来申思、祁宏等重量级球员,一时间中远大有取代申花之势。

  然而,由于缺乏历史积淀等原因,中远队在甲A的成绩未如想象得那样突飞猛进,包括更名为国际后,他们仍然与所期望的冠军保持着一定距离。在经历了多任教练执教后,国际在本赛季中超联赛中取得第三名,这是该队的历史最好成绩。

  在足球方面,作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后来者,国际同申花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竞争关系,这无疑对双方是有益的。但是,在这种关系形成之初,人们看到的则是另一种情景——国际从申花挖来多名主力,试图以此压倒申花。虽然这种人员流动是“你情我愿”,但在人们的心目中,这样的竞争却是无序的。由于近年足球的经营状况不甚理想,上海国际俱乐部一度想将球队转让,究竟未来会是怎样,还需拭目以待。

  [德比]

  “德比”系泊来词,指同处一座城市内的两支球队进行比赛。在中国的足球比赛中,德比往往被引伸为“兄弟之争”。在这一定义下,目前国内真正称得上“德比”的只有上海申花同上海国际的交锋。

  自甲A出现上海的两支球队后,“德比”始终吸引沪上球迷的眼球,以至于两队的球迷各立门户为“蓝魔”、“海神”,两队的主场也分别设在虹口和八万人。

  在历年的德比战中,国际队多占据上风,但在去年末代甲A申花冲击冠军的一场较量中,申花不仅一雪多年不胜国际之耻,而且自此之后,打通了通往冠军的坦途。

  几年来,上海德比带给球迷的往往不是享受,而是两支球队的矛盾激化,只要国际同申花交手,双方球员甚至教练,似乎都怀着满腔的“刻骨仇恨”同对方过招儿。在前不久结束的两队中超第二场德比中,申花同国际球员、教练员大打出手,最终不仅双方闹得不欢而散,而且两队许多人员受到重罚。其实,大家本是同根生,何必呢?

  [郁知非]

  提起郁知非,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把他同足球和F1联系到一起。作为体育产业的先驱者,若干年后,人们仍然会细细体味郁知非对上海足球以及上海体育、中国体育的贡献。

  三十多年前,郁知非作为上海知青中的一员去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天寒地冻的北大荒,他经受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锻炼,并为他日后开创一番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返回上海后,他率领一班人马,在家电领域打拼出一片天地,申花品牌自此创立。与足球联姻后,申花起初是上海足球队的赞助者,随后成为上海足球的经营者。对于足球,郁知非将它作为一项事业去做,并在数年间使“申花”成为一个具有数亿元无形资产的品牌。

  然而,在竞技成绩主导一切的足球界,申花除在1995年夺得甲A冠军后,此后几年间总与冠军擦肩而过,不得已,郁知非离开了足球转投F1。虽然运动项目不同,但其经营理念却差别不大,凭借多年在足球界打拼的经验,郁知非在F1的经营上再次有所作为,于今年9月下旬成功举行了F1中国站的比赛。

  郁知非离开足球实属足球界的不幸,面对当前中国足球极不景气的市场,人们不觉间想到了郁知非。如果有他在,也许能够缩短中国足球突出重围的时间。

  [“另类”男人]

  职业化改革十余年间,两个“另类”男人对上海足球作出了较大贡献,他们是徐根宝和范志毅。关于他们“另类”的一面,在近十年间已经有过很多报道,但是在骨子里,他们仍然与上海有许多难以斩断的情结。

  炫耀是许多上海人共有的特点,徐根宝也不例外。1996年初,申花队甲A夺冠不久,徐根宝正处春风得意间,在很大程度上他就如同这座城市的英雄,时时刻刻都备受瞩目。那时徐根宝拥有一辆私家车——桑塔纳普通型,车牌号为“沪AZ2002”。一次,徐根宝驾车由江湾体育场去南京路,当车行至江湾与五角场之间的一个十字路口时,一名正在执勤交警见到此车,立即敬礼。此时,徐根宝一边驾车一边得意地对车内的三名记者说:“他们(交警)都认识我的车,逆行都没有问题,他们不会拦。”说着,桑塔纳果然驶入逆行车道超车……后来,徐根宝去了广东,执教松日队,松日老板送给他一辆老款奔驰,至于那辆敢于逆行的桑塔纳,不知命运如何?

  同敢于“逆行”的徐根宝相比,他的弟子范志毅以脾气火爆著称,但与此同时,范志毅也有“胆小”的一面。

  1997年5月,国家队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征战世界杯亚洲区小组赛,客场战胜对手后,球队准备乘包机回国。在机场候机时,大部分队员都在大厅谈笑聊天,范志毅却不见了人影。

  无意间,一名记者在洗手间内遇到了范志毅,此时,他正躲在里面吸烟。见到记者,他有点不好意思,“没事,解解闷。”那时,国家队对队员要求很严,禁止队员吸烟,但作为当时国家队队长,范志毅却带头儿违反了队规。

  “另类”是为人所知的一面,但他们不为人知的本质却与常人没有太大差别,他们同样会犯错误,同样会得意忘形。时隔多年,再次想起这两件小事,不知道申花队或国际队是否还会有人犯同样的毛病。善于炫耀和掩饰并非什么不良行为,不过它有时会对事业的发展产生负效应,但愿上海足球能够更本色一些。

  [1比9]

  1比9,上海足球史上最惨痛的失败,它发生在1997年7月20日,打败申花的是他们最大的冤家对头北京国安。关于这场比赛的一切早已尘埃落定,但其中的一件小事,至今耐人寻味。

  比赛当晚,北京工人体育场摄影席聚集了许多记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上海各媒体。虽然京沪大战历来受到关注,但这场比赛前,由于申花队刚刚更换了主教练,所以更加引人瞩目。

  《足球》报记者姬宇阳当时还在上海《青年报》供职,由于长期跟随申花南征北战,他对队伍的了解和感情可想而知。比赛开始后,国安很快便以2比0领先,但不久,吴承瑛利用反击为申花扳回一球。原以为比赛会就此进入僵持,但谁也没有料到,此后的比分有些像篮球比赛,不同的是,增长比分的只有国安一方。3比1、4比1、5比1……姬宇阳不愿再看了,因为他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他开始在球门后面徘徊,但随着他的每一次折返,国安队几乎都要再进一个球,直到9比1。姬宇阳摇着头,脸上的表情很难让人读懂——显然,对于这一结果不仅他没有心理准备,任何人都没有准备。自负的申花就此打了蔫儿,自负的上海人就此低下了头。

  上海人的自负由来已久,它无形中影响了申花队,他们追求的始终是“永远领先一步”,根本不可能在事前意识到什么惨败。中超元年,作为末代甲A的王者,申花在赛季初不可能想到自己会沦落到第十名,可事实就是这样。如果翻看申花队历年的战绩便会发现,这是一支波动很大的球队,几乎每赛季都有大比分失败的场次,由此推断,申花中超滑坡并不奇怪。当然,如果能像姬宇阳那样经历过,也许就会见怪不怪。

  [江湾体育场]

  之所以提起江湾体育场,并不是因为它建于解放前历史悠久,而是因为球迷。作为申花过去的训练基地,这里曾经聚集过难以计数的球迷,正是他们在为申花捧场。

  徐根宝曾经向讲过这样一件事——

  申花队1995年夺取甲A冠军后,教练员运动员一时间成为城市英雄,在一档关于申花队的电视节目中,徐根宝办公室的电话被公之于众,于是那部电话成了热线。某日,徐根宝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起初听筒中传来女孩子哭泣的声音,徐根宝不知是怎么回事,急忙问对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题,一阵抽泣过后,女孩子哽咽着说:“徐伯伯,你能给我找一根祁宏的头发吗?”此事搞得徐根宝哭笑不得,他说:“要有每个人都想要一根祁宏的头发,他迟早是要成秃子的!”

  虽然此事看似荒唐,但如果去过江湾体育场的人也许会理解这些追星族的心情。在体育场外的巨型灯柱上,写满了球迷们的“豪言壮语”;申花当年的训练场外,每天都围满球迷。一次,一名女记者到申花队采访,当她走下出租车,立即围上来几个女球迷,“小姐、女士,不,阿姨……”究竟该使用什么称谓,她们也拿不准了。“能帮我把这个交给嘟嘟吗?”女球迷递过来一张贺卡。“嘟嘟是谁呀?”女记者问。“他是申思……”

  像这样的事,每天在江湾要发生很多。现在,申花早已搬到了距离市区较远的金桥基地,那么他们与球迷之间的距离是否也远了呢?

  申花在国内球市整体滑坡之际仍然保持了较高的上座率,但本赛季第十名的成绩却难以向球迷交待。得来容易失之易,当年申花有祁宏,有申思,现在呢?张玉宁、孙祥们今后还会对球迷产生吸引力吗?

  上海正午,让人看不懂的大片

  近年来,上海市对于城市建设提出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口号。在足球方面,他们同样秉承这一理念,追求着与众不同的感觉。

  然而,这一做法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申花重组虽然使末代甲A的王冠落入申城,但中超第十却是该队历史上最差的成绩。不仅如此,郁知非的离去使上海足球回归竞技本质,与繁荣的F1相比,申花的经营战略则显得捉襟见肘。

  引入竞争机制,上海滩出现了人们渴望多年的“德比”。但是,原本应该是足球方面的单纯争夺在上海却演变成难得一见的集体群殴。

  徐根宝“隐居”崇明不问世事,范志毅背井离乡远走珠海,两个上海“另类”男人对于上海足球的贡献只能从历史中翻阅到。

  1997年1比9的阴影直到现在仍然笼罩着申花,他们的自负使他们几乎每年都有大比分落败的惨痛经历。

  离开了江湾,申花不仅封闭了自己,同时也远离了球迷。

  上海正午,一部让人看不懂的大片。

  正如海默在《中国城市批判》中对上海的评价——

  当全国各地许多繁华的中小城市纷纷自豪地以“小上海”自称时,上海就开始飘飘然了。如果上海能微笑着享受这些受宠的感觉也还不失大气,问题是上海硬是把这些虚无飘渺的东西当真,一个个上海人都摆出一副绅士或淑女的模样,给人的感觉好像上海人不是中国人似的,或者他们属于“高等华人”。上海人认为所有外地人都是乡巴佬,外地人到上海游玩,接待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外地人炫耀:这个叫作磁悬浮,是德国的,这个叫作咖啡,是巴西的,那个叫作香奈尔,是法国的。听来听去,就是没听说什么上海的。

  上海足球,也是如此。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T-MAC4评测


SHOX VC4


Michael Lau


NB 热情英版


圣诞滑雪狂欢送奖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