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宝调查:被赶走说法不成立 张海离职另有他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10:48 《足球》报 | |||||||||
□ 特约撰稿 王芷 张海是股市上有名的大鳄,但他第一次引起普通大众的广泛关注,是他收购健力宝,暂别资本市场的时候。这个在资本市场里呼风唤雨的人物,在之前只为资本市场的大小商人所熟悉。凭借着收购健力宝的一声惊雷,张海才来到公众的面前。
即便如此,张海仍然很神秘。新加坡的《联合早报》在其相关报道中一直以“高人”称之, 然后说“张海其人,真正的身份,是一位密宗的上师”,因此与商界许多佛门信众关系非常。 2000年和2001年,应该是张海在资本市场运作的最高峰。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这两年间,张海主导的“凯地系”在股市上频频出手,两年间,凯地系先后涉及中国高科、方正科技、中科健、银鸽投资以及深南光、深天马、飞亚达、中航实业、香港中联系统等多家上市公司。其间,张海曾任东方时代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高科董事长、方正科技董事等职。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去年裕兴举牌方正的股权大战中,张海被业界认为是股权之争背后的主谋之一,并由此引起广泛关注。 为什么在资本市场运筹帷幄、长袖善舞的张海,最后却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扎入实业这个他从未曾涉足的领域?这与当时的国家金融政策有一定的关系,2001年底,国家开始加强金融监管,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出台,张海的资本扩张政策受到了一定的遏制。在看不到前路之时,最合理的方法就是蛰伏,以静观其变,健力宝是一个很好的落脚点。 当时的健力宝负债累累,债务远大于健力宝的资产总规模。但是仍有可取之处,健力宝的品牌价值在鼎盛时期曾高达60个亿,以它原有的硬件和在饮料行业摸爬滚打的经验,堪称国内碳酸饮料业的老大。 张海仍然出手买下,除了看中健力宝自身蕴含的价值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借助国投的资本背景操作健力宝上市。虽然张海认为组织上市是原有目标,他只是起推进作用。但是张海在来到健力宝之后的一系列表现,显然都是为了健力宝上市趟平道路。 张海接受健力宝的初期,传来的都是利好的声音。2002年1月份,健力宝开门见红,销售业绩喜人。健力宝1月份产值为3.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销售回款1.88亿元,比原计划超额完成18%。新老经销商蜂拥而来,所有生产线连开三班,生产和销售出现平稳上升的态势。 两个月后张海在健力宝开始自己的冒险,他一下子炒掉了原有的80%以上的销售人员,然后招募了两千多名新销售员进行培训,重新铺设新的销售渠道;4月份,不惜舍掉五六个亿的营业额,把所有健力宝下面的非健力宝品牌产品全部停产;6月份,推出全新品牌“第五季”,集团绝大部分资源向“第五季”饮料倾斜。 不仅如此,张海还身体力行加入饮料生产的监督和指导工作。据说他当时每天都要通过电脑网络实时了解工厂每条生产线的运营、成品运输情况,他要看生产报表,要和广告公司的人谈产品的包装和推广。他还亲自去给参加培训的员工上课,甚至于跑到工厂车间里,和工人们谈论。健力宝在2003年的销售额达到了28亿,而健力宝品牌的价值也从张海刚来时的60亿上升到102亿。 但是,张海的工作方式仍然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一段时间后,人们开始怀疑起张海工作的热情和目的。“这不像是做实业”,“没有这样做实业的”,在张海的周围,充满了怀疑的目光。 可以充当“罪证”的是以下两个故事:由于集团资金紧张,集团的饮料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位老员工说,张海来了之后,集团停产似乎成了经常的事。集团最好卖的产品第5季因为开工不足,市面上好多地方出现断货。甚至连健力宝山庄的餐厅,都没有了第5季饮料的供给。不把钱用到刀刃上,张海的做法为不少人所诟病。 除此之外,张海在实业方面的运作开始遭受一连串的打击。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健力宝的流动资金萎缩,各方面的资金运作捉襟见肘。今年以来健力宝停产已成为家常便饭。 在健力宝集团长达几个月的银根紧缩之下,俱乐部账上的现金流动也越来越少,据说最困难的时候,账上只有不到万把块钱。俱乐部不得不大力缩减开支,一些有关的员工工作费用支出报销也被推迟进行。前段时间,健力宝集团派驻俱乐部的财务总监也被调回集团。俱乐部的收入只能用来发放俱乐部工作人员的工资,而球队的支出却没有人来填上,球队已经连续四个月没有发放工资,而比赛的绝大部分奖金也都只是记在每人心头的数字。 深圳队在联赛期间多次到健力宝三水基地集训,住宿在健力宝山庄。山庄和俱乐部虽然同属健力宝集团,不过在财务上却是独立核算的。所以每次健力宝集训结束,都要支付费用。不过因为俱乐部的投入不足,到目前为止,俱乐部还欠着山庄几十万元。 俱乐部穷得揭不开锅,张海却要收购辽宁和中远的股份。虽然张海至今没有为此支付过一分钱,但是却给别人留下了话柄。 本来只要深圳周末有比赛,集团工会总是要组织四五辆大巴运送三水员工前去看球。由于集团开支缩减,这个被认为是员工工会活动的周末活动,被取消了。从1984年以来,健力宝一直在赞助奥运会,但是今年的奥运会广告大战上,却没有看到健力宝的身影。两年前的世界杯,张海可以为第5季一掷三千万,但是奥运会,却没有了健力宝的舞台。一些健力宝的老员工,因为看不到健力宝的未来,也纷纷挂冠而去。2004年5月,正当饮料厂商为销售旺季的来临而忙得热火朝天之时,健力宝却传出销售公司总经理蒋兴洲离职的消息,跟随他一起离开的是20来名销售经理,健力宝的销售计划受到严重影响。 而健力宝今年在饮料市场上的表现也让人大失所望。按照健力宝原定的销售计划,今年7月份这个饮料销售的旺季,健力宝的销售总额应该至少达到3个亿,但是实际上,健力宝只卖出了1亿多的产品。 风光了才两年,张海在健力宝的形势开始急转直下。 就在张海处于四面楚歌之中的时候,业内开始流传一条传言:9月初,张海将在健力宝下课。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变化来得更快,8月24日晚上,广州各大媒体接到健力宝的通知,内容为三水区政府和广东健力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于次日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健力宝高层人事变动。第二天,健力宝集团执行总裁江达明宣布,张海离任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职位。来自裕兴控股集团的魏小军和祝维沙分别担任集团董事长与总裁。 张海突然宣布离职,一石激起千层浪,坊间立刻出现种种传言,最多的是说,张海是被其他股东联合逼宫赶走的。但事实如何呢?然我们看看健力宝集团的股权架构图(见上图)。 最新的健力宝集团股东情况是,三水健力宝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8.3%,佛山市三水区公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持股8.9%,CASA亚洲有限公司持股32.8%,张海正是CASA的四个董事之一。 其中健力宝健康产业由三水正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占90%股份)和张海(占10%股份)组成,其中张海又在正天科技持股40%(祝维沙持股28%),这样,张海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手段,持有健力宝大股东健力宝健康产业46%的股份。这还没算他在CASA的发言权。 具有如此绝对控制地位的张海被其他股东“赶走”,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祝维沙、张金富等人以前一直是张海的绝对铁哥们,他们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决不至于为健力宝的主导权翻脸。如果张海被赶走的说法不成立,我们只能认为,张海离职是另有他图。 就在大家都认为张海是被“挤”出健力宝的时候,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张海又开始了资本收购的步伐。实际上,张海一直在为他重回资本市场做准备。而最近一段时间里,他连连出手似乎是在为自己有些生疏的资本操作练手。 前一段时间,张海主导的健力宝集团一直在收购华意压缩(000404.SZ),但8月上旬传来收购失败的消息,但这丝毫没有阻止张海的扩张欲望,据了解,湖北的双环科技(000707.SZ)和兰州的西北化工(000791.SZ)也进入的张海的视线。 只是张海在不到8个月的事件里通过健力宝收购的第三家上市公司,其凶猛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年资本市场上的“凯地系”,所不同的是,此前张海是在搞纯资本运作,现在他把资本收购同实业扩张结合起来了。 其实了解张海的人都知道,实业并非他所长,资本市场终归是他要大展身手的一个舞台,在有了健力宝这个平台之后,他不会把自己局限于“卖饮料”的工作中去,他要做的还是股市上的资本生意。纵观健力宝集团最近三次收购行动,张海每次出手的同时都会许诺在当地建立一个“健康产业园”或承诺在当地进行投资。据健力宝一位官员透露,“健力宝集团目前的业务主要分为两块,一是主营业务健康产业,二是投资业务,涉及的业务要宽一些。”很明显,张海现在离开的业务范围是产业部分,而他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是健力宝集团的投资领域。 种种迹象表明,今后张海走的将是产业与资本同步发展的策略。今年1月出资收购华意的时候,就曾计划在江西景德镇投资一个2亿元的健康产业园;今年7月健力宝集团计划收购湖北双环时,又表示将在当地投资3亿元建立一个年产10万吨的生产线,因为华中地区正好是健力宝的一个生产空白点;西北地区健力宝的规划则是这样的,“利用甘肃当地资源,发展新兴果饮产业”。以上事例可以表明,张海近期的几次出手,总是把发展饮料产业和企业收购结合在一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健力宝是一个很好的孵化器”。 当年健力宝集团总经理李经纬在位时曾为企业定下“双百”目标,即“到2000年,实现销量100万吨。销售收入实现100亿元”,然而李经纬最终壮志难酬。此后李经纬的继任者张海也描述过:2004年产值达到100亿。 现在的数据是,2003年健力宝集团的销售收入为32亿元,在短时间内张海要实现他的梦想,靠什么?肯定是他的老本行——资本运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