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世芳一统斋随笔:完成指标我愿和大家一醉方休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26日13:20 《足球》报 | |||||||||
在我记忆中,客场打重庆队,总是十分艰苦。三年来,我们每场都仅以一球小胜,而周日那天比赛尤为激烈,于涛、马丁受伤被抬下后,形势陡然紧张起来。 两员大将的伤情,引起广大球迷和媒体的关注,以往赢球以后,往往会收到很多祝贺短信和电话。但那天比赛结束,球迷朋友纷纷打来电话、发手机短信,清一色地关注和慰问于涛和马丁的伤情,令人为之动容。申花确确实实牵动着上海市民的心呐,作为俱乐部和
同样的关爱也曾落实到肖战波头上。 说实在的,我是从报章上才知道肖战波是酒后受的伤,这是让我感到很没面子的一件事情。于是我把肖战波找来,关起门来,狠狠地批了一顿,并仔细询问了事情的详细经过。确定那天他真的没有跟人打架,这才稍稍放了点心。但如何处置,又颇费踌躇。 在东西方传统文化中,中国人似乎更注重人性化管理,讲究以人为本,情理相通。我们董事会领导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球队管理,要合“情”合“理”。只“情”无“理”,乱了章法;只“理”无“情”,官样文章。情理相通,关键是把握一个“度”。 于是,我在全队大会上,点名批评了肖战波,并宣布了处罚决定。然后,请他站起来,向大家保证,以后在比赛和训练期间,绝不喝酒。谁再拉肖战波喝酒,一经查实,按队纪队规,加倍处罚。肖战波站起来,“我向大家保证,以后再也不喝酒了,大家也别再拉我喝酒......”话音未落,“哗”的一声,队员们都笑了起来。如果早20年,我在部队带兵,遇到这种场面,我会断然大喝一声:“不许笑,出了问题,你们还笑得出来?”当然,如果是战士们,他们也不会笑。但面对当时的场面,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笑声里有文章,有默契。虽然批评了肖战波,但作为国家队队员,他在队里确实有影响力。于是,我对队员们讲,不是不能喝酒,而是要看场合。我虽然不喝酒,但是如果今年我们完成了董事会提出的各项指标,我愿和大家一起,举杯痛饮,一醉方休。 第二天,队员们在训练场上一切照旧,训练场外,嬉笑如故,只是剪短了头发的肖战波悄悄地告诉我,他戒酒了。 人生在世,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做不到的事情)。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这就是“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力从之,这就是“知命”。有时清夜静思,我等之所以不能正确对待尽性与知命,常常是因为太在乎事情的结果。总认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却不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相信天,并不等于放弃努力,得过且过,无所作为;而是要正确看待主观努力以及所产生的结果。因此,在尽性上,不妨糊涂一些,在知命上,不妨透彻一些。 或许,这也是另一种情理相通? 楼世芳 2004年5月24日 深夜 于一统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