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路中超观察(3):若非假不可 拜托尽量“真”些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25日16:15 新浪体育 | |||||||||
如果我们平心静气一些的话,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足球比赛从来没有“假球”的存在;这个道理就好似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假话”一样——区别仅仅在于目的动机、次数频率以及成份程度的不同而已。 虽然“假球”有着多种多样的分类,但可以归结为一个统一定义:“假球”就是——“不真实的足球”。
“不真实的足球”在中国足坛可谓源远流长。究竟有多么源远?答案也许是“要多远有多远”。 期间最为著名的就是N年前的“渝沈之战”——一场曾经掀起轩然大波并且旷日持久的球场闹剧。 不了了之,是一切“不真实的足球”不二的最终结局,至少截至目前在中国足坛属于这样的一种情形。实际上,在当年“渝沈之战”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当中国足协铿锵有力地提出——“假球需要证据!”的时候,多半已经注定了此前、现今以及未来关于“假球”所有的“不了了之”。 我的意思是:想要出具证据证明一场比赛是“假球”,其难度等同于出具证据来证明一场比赛是“真球”——比如你确实踢了一场百分之百的“真球”,不过仔细想想,你又能拿出什么样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绝对真实”呢?难道红黄牌满天飞、折胳膊断腿就一定能证明是“真的不是假的”?36计中不是还有一则“苦肉计”吗?! 如果说早年间的“假球”与现今的“假球”之间有什么区别,这种区别在于前者的目的相对单纯——救人一命的情感或者相濡以沫的关系;后者的动机则已经变得极其复杂——情感、关系的因素依然存在,但更多牵扯到的是“利益”(其中当然包含“金钱”)。 崭新的中超同样无法阻止“不真实的足球”堂而皇之地不断出现,究其根源很大层面缘自于最初阶段,相关机构没有或者说无力将这种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以至于让其以星星之火的姿态逐步发展壮大,直至形成了可以燎原之势,最终成为愈发难以收拾…… 圈外人士义愤填膺,圈中人士却讳莫如深——每个人的心里都明白某些场次的比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大家共同保持的一个约定俗成的基本原则是:事无关己、高高挂起;因为说不上哪一天,自己就可能成为这种“不真实的足球”的既得利益者。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足球联赛,想要证明哪场比赛是“假球”显然是困难的;较之困难10倍的是出手惩治“假球”,较之困难100倍的是彻底消除“假球”……也许这是一种悲观的论调,但同时也正是残酷的现实。 面对现实,即使无法改变现实。于是,作为中国职业联赛的关注者,我们是否可以给中国所有的俱乐部、所有的球员提出一个最最起码的要求:如果你们因为不可抗拒的利益必须踢“假球”的话,拜托能不能踢得更像“真球”一些?——类似于“假戏真做”,追求一种“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境界,那好歹那能让千万受众的心理感觉更“舒服”哪怕一点点。 说句实在话,迫不得已提出这个请求也是基于一个对于中国足球具有深远意义的理由:如果您连个“假球”都踢不好,等您遇到韩国、日本、伊朗、沙特、突然决心想踢一回“真球”的时候,又能踢得好到哪儿去呢?! (董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