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扬戈坦率谈中国行:钱! 科萨:红星发不起我工资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13:31 《足球》报

  记者贾岩峰、刘峰报道中超元年的东欧外援潮有着深刻的背景,在中国最成功的外国教练科萨说:“大部分东欧国家的足球水平都在走下坡路,主要原因是国内的经济衰退。”

  科萨:红星发不起我的工资

  科萨分析说:“目前在塞黑联赛中有16家甲级俱乐部,但包括久负盛名的贝尔格莱
跳水夺金诺基亚赠票 买同方电脑送千元豪礼
亮晶晶星光宝宝大赛 三星送你双人雅典游!
德红星队和游击队在内的众多俱乐部无一不处在经营赤字的尴尬境地。很多俱乐部都无法正常给教练和球员发放工资,足球人才在慢慢枯竭,导致了国家队水平严重下降,像塞黑队最近几年已经连续无缘世界杯决赛圈和欧洲杯决赛圈。国家队成绩不好,导致商界对足球减少投入,这个恶性循环就像毒瘤一样吞噬着塞黑足球。1997-1999年我在贝尔格莱德红星队执教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发不起我的工资了,这也是我当时选择来中国发展的一个原因。一个国家的经济制约着足球的发展,像克罗地亚,因为有发达的旅游业作为支柱,经济情况相对不错,足球水平的发展也比较稳定。”

  图拔:东欧人接受亚洲文化

  图拔科维奇在游击队执教的时候,把凯日曼和米洛舍维奇送到了欧洲主流赛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手下走向二流联赛的越来越多。

  图拔科维奇认为,东欧球员的技术特点决定了他们能够在世界足坛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在足球不如欧洲发达的亚洲更有市场。此外,图拔科维奇认为东欧的文化传统也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驰骋欧亚大陆”。总体来说,东欧人在思想上跟西欧人和北欧人有一定差异,既不像西欧人那么开放,以自我为中心,也不像北欧人那么死板,懂得必要的圆滑。“东欧人更愿意接受亚洲的传统文化,就拿前南球员来说,基本上都是爱家的好男人,责任心强,到了国外踢球主要目的是想养家,不会像西欧或者南美球员那样留连酒吧,制造绯闻。东欧球员很少惹这种麻烦,俱乐部好管理。”

  西历:恨透了法国人的歧视

  西历亚克踢球的经历可谓丰富,他除了在家乡斯洛文尼亚踢过球外,还先后在法甲、瑞士和希腊联赛效过力,而大连被他选为足球生涯的最后一站,他说如果有可能,他要在这里挂靴。谈到过去的经历,西历亚克说:“欧洲发达国家的联赛有很多东欧球员,但是早些年因为我们没有加入欧盟(斯洛文尼亚在5月1日才刚刚加入欧盟),总被当作二等公民看待,我恨透了这点。”西历亚克在法甲踢球的时候虽然曾拿过队内最佳射手,但他还是选择了离开,因为法国人天生就排斥不会说法语的外援。到了瑞士后,那里的高税收也让西历亚克不能接受,“绝对工资跟中国给的差不多,但是相对值就要少很多了,欧洲都是税前工资,而在中国能够签税后合同这是相当有诱惑力的。”希腊的经济不发达,而且人们对足球的热衷程度远远不及中国,足球水平也马马虎虎,综合实力不比亚洲更有竞争力。“世界杯上,日本、韩国包括中国逐渐在改变欧洲球员对亚洲足球的认识,加上中国联赛的激烈程度和风格跟东欧联赛相近,适应起来并不困难,再加上经济因素,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东欧球员愿意来这里踢球。”

  扬戈:钱!

   问扬戈维奇为什么会选择到大连踢球而放弃去更有名的苏超凯尔特人时,他很坦白地告诉记者:“钱。在我看来,大连队跟凯尔特人没有本质差别,不过一个离家近一些,一个离家远一点儿,凯尔特人比实德名气大点儿,但名气大有什么用,很多名气大的俱乐部都很抠门。我的想法跟很多东欧球员一样,非常实际,被五大联赛拒绝后,俱乐部的名气已经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了。即便去了五大联赛,如果打不了主力的话,顶多混一两年抬抬身价,最终还是要到足球不发达的地方去淘金。”扬戈维奇还说,千万不能去太烂的俱乐部,要不会毁了自己的状态。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美英军队虐待伊战俘
我国成功控制今春非典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NIKE主题运动月
送你无限好礼!
NIKE全国高中
篮球联赛决赛阶段!
同城约战天天特别约会

秀出你自己获酷炫积分

约战论坛等你发表大作

免费申请最酷球队主页
AIR ZOOM HUARACHE 2K4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