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足中超未战先挨两记闷棍 队员合同竟尚未签定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28日00:02 华商晨报 | |||||||||
本报记者姚国繁 晨报讯 国奥沦为废铁,国足惨败巴塞罗纳,正逢中国足球灾难之年的中超联赛就将在国字号球队全线溃败的阴影下于5月16日开打了。在这个大背景下,寄望换汤不换药的中超联赛有多精彩并不现实,对于即将接受考验的各中超俱乐部来说,赛前都在加紧工作以求在中超元年博得头彩。
然而,以目前的辽足来说,尽管俱乐部扩大经营范围,但引援滞后、队员合同补充协议未签这些不利因素已影响到球队备战工作,中超尚未开打,辽足先遭到两记闷棍。 闷棍一:引援滞后球队欠磨合 足协杯首轮惨遭淘汰与球队欠缺一名高效的得分手有很大关系。前日已经赶到德国的辽足主教练马林匆匆开始了“寻枪”之旅。新外援究竟何许人也外界尚不知晓,按照马林的行程安排,到德国只要能顺利签下这名早已内定好的外援,辽足的引援工作就算完成了。在辽足历任外援都难尽如人意的情况下,这名司职中锋的外援成为辽足上下期盼的对象。不过,即使辽足外援选择理想,马林的这次欧洲之行比原计划滞后很久,新外援与辽足的磨合问题将成为球队的当务之急,在中超各队厉兵秣马加紧备战之时,失去了本就有限的磨合时间对全队无疑是一个巨大损失。 闷棍二:队员补充合同尚未签定 辽足队员目前在成都开始了为中超的最后冲刺备战工作,不过让队员牵挂的还有队员新赛季与俱乐部的补充合同,中超联赛开赛之前,这个补充合同将是队员的一块心病。 实际上,今年3月份辽足队员还在海南冬训之时就与俱乐部草签了合同,但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工作合同还需要与俱乐部再签订一份。负责此事的辽足俱乐部执行董事张曙光目前仍停留在北京,原定上周末返回沈阳召开董事会的张曙光将回沈时间推迟到今天。在谈到新合同问题时张曙光昨晚告诉本报记者:“也不是什么新合同,只是俱乐部与队员的补充合同。中国足协规定各中超俱乐部实行限薪,这需要辽足全体董事在董事会上经过讨论才能实行,届时队员的新合同将得到最终落实。”但无论怎样,“俱乐部将暂时扣下队员今年的60%风险抵押金到年底统一结算”的方式已经给队员心理上留下阴影,在其他球队专注备战中超的同时,辽足队员还在为此而分心。 |